馬云娥
摘 要:語文是初中階段教育體系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養(yǎng)成、全方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越來越注重教師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這也是推動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基礎。因此,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提升學生的文化繼承力、語文解讀力以及塑造學生優(yōu)良的品格進行著力,并在此過程中運用合作教學法、互動教學法以及自主探究法,真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在不同的語文教學模式下學習語文知識,真正增強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有效創(chuàng)新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有效創(chuàng)新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往往將“灌輸式”理念作為了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將課本教材中的知識統(tǒng)統(tǒng)灌輸給學生,沒有為學生提供思考與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樣容易導致一些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排斥感,甚至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為了有效改善這種教學現(xiàn)狀,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的方式,開展科學化的授課模式,并在這一過程中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滿新鮮感、積極性,并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引導,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增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合作教學法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是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重要部分,且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初中語文課本教材中也蘊含了諸多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教師在開展相關部分知識內容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全面理解文化、傳承文化。鑒于此,教師為了實現(xiàn)初中語文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合理應用合作方式,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角度上理解文學、學習文化等,并且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傳承精神,強化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強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進行《愚公移山》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借助了合作教學法,帶領學生們開展了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們在當今社會發(fā)展背景之下,理解、分析愚公的精神有哪些,增強學生傳承中華優(yōu)良文化與精神的意識。首先,筆者組織學生們劃分了小組,確保每一個小組中學生的能力、水平持平,各小組中有能力層次各不相同的學生。然后,筆者創(chuàng)設了相關的教學問題,讓各小組之間展開了探究,其中包括:你如何看待愚公精神?這種精神在現(xiàn)代是否適用?并要求各小組之間互相展示成果。結合各小組的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了學生們能夠從辯證的角度上看待相關知識內容。從積極的角度上來看,學生們認識到了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從事任何工作所必需的;從消極的角度上來看,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往往存在辦事情固化的情況。如此一來,筆者通過應用合作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們能夠在學習課本教材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很好地學會了從不同角度看待傳統(tǒng)文化,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有效強化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程度。
二、互動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實施師生互動,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增強整體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同時能夠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有效、全面地理解知識,同時獲得良好的課堂互動效果。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實施互動教學方式,應用這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打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需要認真研讀課本教材,從而保證實際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整體上出發(fā)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在進行《小石潭記》教學的過程,筆者在課堂中實施了互動教學模式。首先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筆者深入研讀了課文,認真將課文描寫的邏輯關系等進行了梳理,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了各個自然段知識內容,適當拋出了一些邏輯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們在課堂中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與思考。筆者也會及時結合學生們的回答進行追問,促使學生們在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之中自主思考。如此一來,筆者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強化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同時實現(xiàn)了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交流,引發(fā)了學生自主思考,推動了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三、自主探究法
初中語文課本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比較廣泛,且其中涉及到的知識內容都有著不同的育人效果。其中,小說是語文課本教材中的重要部分,本身具有較強的魅力。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深入體會。
例如,在進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導讀的過程中,筆者合理應用了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們一邊閱讀名著,一邊從不同的角度上進行了分析,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歡哪個段落、語段等,并且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筆者也會適當引導學生們從人物的語言、形態(tài)以及心理中,深入感知不同人物的品行,讓學生不斷學習優(yōu)良的品格,并且理解其中的主要內容。與此同時,筆者會為學生們留出足夠的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要求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情感對文章進行細細品讀。最后,在學生們閱讀完之后,筆者再引導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發(fā)言,談一談通過自主閱讀課文,理解到了怎樣的真諦等。如此一來,學生們在這種學習活動當中積極性較高,且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是初中階段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綜合發(fā)展至關重要,教師應積極采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李林芳.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31):50.
[2]周華.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文學教育(下),2015(07):38-39.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