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恒洋,曲軼,王桂煥
(東港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丹東 118300)
急性、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社區(qū)獲得性感染及醫(yī)院獲得性感染等疾病均較為常見[1],隨著臨床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疾病抗菌藥物治療的耐藥性明顯增高,為保證患者用藥安全和療效,國家相關部門加強對抗菌藥物的合理管理,微生物檢驗逐漸引起臨床高度重視,其檢驗的藥敏結果可直接作為臨床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據(jù)[2],因此,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臨床醫(yī)生用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3]。微生物檢驗標本質量受較多因素影響,如微生物送檢標本是否及時、有效檢出,將直接影響藥敏試驗結果的準確性[4]。如何保證微生物送檢標本質量,是標本進行藥敏培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有效的篩查送檢前不合格標本是提高病原菌檢出率的重要途徑。涂片鏡檢通過送檢標本制作薄片,進行革蘭氏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微生物形態(tài),可早期診斷、鑒別細菌,判斷標本是否合格,且準確鑒定細菌類型,在微生物送檢標本培養(yǎng)前使用,可提升微生物標本送檢的合格率和準確率,為臨床醫(yī)師有效用藥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5]。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采集的417份微生物送檢標本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微生物送檢標本在培養(yǎng)前進行涂片鏡檢的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材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采集的417份微生物送檢標本作為研究對象。
1.2 儀器快速革蘭氏染色液(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法國梅里埃VT2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
1.3 方法涂片染色鏡檢:使用無菌棉簽挑取痰液、分泌物及膿液標本,提取薄片,取5~8 mL新鮮尿液及其他標本置于無菌試管中,3 000 r/min離心30 min取尿沉渣制作涂片,涂片烘干后,進行革蘭氏染色和鏡檢分析。
接種培養(yǎng):使用一次性定量無菌接種環(huán)(1μL)挑取標本,痰液標本分別接種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麥康凱平板、科馬嘉平板上,對涂片檢出菌株者加種沙保羅培養(yǎng)基,于35℃5%二氧化碳孵化箱中培養(yǎng)1~2 d[6],采用BD公司Crystal微生物分析系統(tǒng)鑒定。
1.4 觀察指標合格標本[7]及陽性結果判斷[8],痰液標本:鱗狀上皮細胞≥10個低倍鏡視野,外觀膿性或血性,白細胞<25個低倍鏡視野表示合格;尿液標本:<10個油鏡視野,平均每個視野有<1個細菌者表示標本合格;分泌物標本:無菌采集,涂片無鱗狀上皮細胞表示標本合格。接種培養(yǎng)結果與涂片鏡檢符合,檢出致病菌與涂片檢出致病菌形態(tài)相符。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微生物送檢標本分布結果417例標本中,痰液標本105份,尿液標本102份,分泌物標本167份,其他標本43份,見表1。
表1 微生物送檢標本分布結果Table 1 Distribution results of microbiological specimens submitted for inspection
2.2 標本篩查合格率及不同類型標本陽性率比較不合格標本27份,不合格率6.47%,合格標本390份,合格率為93.53%,不同類型標本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標本篩查合格率及不同類型標本陽性率比較Table 2 Specimen screening qualification rate and comparison of positive rat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pecimens
2.3 合格標本涂片鏡檢與接種培養(yǎng)陽性符合率比較390例合格標本檢出致病菌株陽性101份,占比25.90%,接種培養(yǎng)法檢出致病菌株陽性117份。涂片鏡檢的痰液、尿液、分泌物及其他標本培養(yǎng)的陽性率與接種培養(yǎng)法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種培養(yǎng)方法痰液、尿液、分泌物及其他標本陽性符合率分別為78.79%、87.50%、93.33%、86.67%,見表3。
表3 合格標本涂片鏡檢與接種培養(yǎng)陽性符合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of smear microscopy and inoculation culture of qualified specimens
對呼吸道感染醫(yī)源性感染等疾病患者進行痰液培養(yǎng)及藥敏感度試驗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痰標本培養(yǎng)質量關系細菌培養(yǎng)結果的準確性,而結果的準確性可為臨床提供真實可靠的實驗依據(jù);同時,有助于臨床評估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避免經(jīng)驗性治療或用藥,可顯著減少臨床抗菌藥物濫用,降低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改善患者疾病治療預后,節(jié)約有限的醫(yī)藥衛(wèi)生資源[9]。
痰涂片鏡檢可保證標本質量,提高標本培養(yǎng)結果準確性。在微生物送檢前對標本進行合格篩查,排除不合格標本,是細菌培養(yǎng)的重要依據(jù)。目前,國內大部分醫(yī)院均未進行培養(yǎng)前涂片鏡檢篩查,而直接進行藥敏或標本細菌培養(yǎng),易影響結果的準確性,臨床濫用抗生素,甚至錯誤的藥敏試驗結果將導致細菌耐藥,疾病誤診或延誤治療病情的最佳時機。因此,在微生物送檢前采用統(tǒng)一標準化試驗,可避免假陰性,提升標本檢查結果的精準度[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417例微生物標本進行涂片鏡檢,不合格標本27份,合格標本390分,合格率93.53%,其中痰液標本合格占比29.49%,尿液標本31.28%,分泌物標本30.77%,其他標本8.46%。根據(jù)涂片鏡檢結果,對合格標本進行鏡檢,發(fā)現(xiàn)均符合白細胞鱗狀上皮細胞≥10個低倍鏡視野,白細胞<25個低倍鏡視野,性狀分析發(fā)現(xiàn)外觀膿性或血性,未見唾液或口腔細菌黏液,培養(yǎng)結果均為正常菌群;在微生物標本涂片鏡檢時,能及時排除不合格標本,降低采集標本的錯誤率,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即時性,減少培養(yǎng)工作的誤差,降低疾病漏誤診率[11];同時,避免標本不合格可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準確的依據(jù)。對送檢的微生物標本進行革蘭氏染色分析,于顯微鏡下能直接觀察微生物是否感染。在顯微鏡下初步篩查,鑒別細菌類型,選擇藥敏性紙片;早診斷、早篩查,判定合格的標本,并提示患者是否還需輔助其他項目檢查,有利于細菌鑒定[12]。
對390例合格標本進行分析,進一步篩查陽性致病菌117份,涂片鏡檢陽性101份,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的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涂片鏡檢與接種培養(yǎng)痰液、尿液、分泌物及其他標本符合率分別為78.79%、87.50%、93.33%、86.67%,均較高。對部分存在符合率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可能因涂片制作薄片的材料不當,無法真實反映標本的真實性,或涂片太薄,也對標本真實性會產(chǎn)生一定影響。涂片進行革蘭氏染色分析,染色后背景為紅色,而陰性桿菌也為紅色,因此,會增加漏檢或誤檢率[13]。此外,部分細菌為不動桿菌,鏡檢下形態(tài)與革蘭陰性相似,易發(fā)生混淆;此外,不排除標本接種造成的污染。為進一步提升和保證微生物標本檢驗的準確性,需采集更大的樣本量,盡可能降低誤差率。
綜上所述,涂片鏡檢用于微生物送檢標本前篩查,操作便捷,可提升微生物送檢標本的合格率,提高標本檢出的符合率和陽性率,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