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
“我的植物朋友”是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內容。這一單元的課文向學生介紹了不同的觀察方法,如《燕子》一課中一連串的動詞讓動作更加細致,《荷花》一文通過排比與擬人的方法寫出了美麗的荷花。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的同時感悟作者描寫觀察對象的方法,并將其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
一、閱讀“記錄卡”,寫出觀察對象
讀寫結合的材料應是多方面的,教材便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習作“我的植物朋友”中,教材為學生出示了“記錄卡”,清晰表明了學生要記錄植物的哪些方面。在學生第一次接觸到這一類題時,腦海中一定有許多想要寫的植物,但這些植物學生真的都了解嗎?真的都能夠寫清楚嗎?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記錄卡”,選擇想要寫的植物。
“記錄卡”中為學生出示的是桃花的名稱、樣子、顏色、氣味等,很多學生只了解名稱與顏色,其他方面不是很了解。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格的形式進行篩選,選擇出自己最了解的植物。在表格當中,左邊可以是“我選擇的植物”,右邊可以是“我的了解”,學生可以在左邊任意寫上自己的植物朋友,寫多少個都可以。但在“我的了解”中,學生要對照記錄卡中的內容,逐一詢問自己是否全部都了解,再把模糊的植物進行刪除。在這樣篩選的過程中,讓學生對自己要寫的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更好地確定觀察對象。
二、閱讀“資料袋”,寫出問題清單
當學生確定好自己要寫的植物后,接下來就是搜集資料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明確搜集資料的方向,教師要為學生出示第二個閱讀內容——“資料袋”,清晰地寫出某一種植物的資料:看上去是什么形狀,聞起來是什么氣味,嘗一嘗是什么味道,摸一摸是什么感覺。通過“資料袋”,學生明白在搜集資料時要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不能光靠眼睛看。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五官,在對應的地方寫上搜集到的資料內容。如要觀察的植物是梅花,可以在眼睛旁邊寫上紅色、五瓣花瓣,在鼻子旁邊寫上有淡淡的清香……通過這樣清晰、有順序的觀察,學生的習作更有順序,也可以更好地將自己的觀察與感受寫在習作當中。
三、閱讀“好范文”,寫出習作初稿
讀范文,能夠幫助學生明確習作結構,知道什么樣的習作是好習作。在學生動筆前,教師出示范文(略),讓學生說一說文章好在哪里。于是,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范文的第1自然段有一個環(huán)境描寫,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運用了比喻句和擬人句,還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在范文當中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范文,為學生習作搭建了支架,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習作初稿。
四、閱讀“同伴文”,修改習作內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三年級上冊的習作加入了修改的內容,當學生的初稿完成后,教師可以展開“同伴修改”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邊學習好的內容,邊進行修改。
修改可以分成兩步,一部分是詢問自己:通過閱讀能夠想象出對方植物朋友的樣子嗎?如果不能,為什么?另一部分是看一些詞語是否有些平淡,讀起來是否讓人感受不到這是你的朋友,而只是一篇介紹類的文章。如果有,是哪些詞語?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在這樣的修改中,學生既能夠從他人的習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也可以轉換角色,從讀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習作,從而提高習作水平。
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夠降低習作難度,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閱讀文本、分析文本并與作者溝通。在“我的植物朋友”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記錄卡”“資料袋”“好范文”以及“同伴修改”的方式,一步步將自己的植物朋友寫清楚,學會了觀察方法。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新北區(qū)香檳湖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