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婷 鄧娟 閆妍 吳菁
摘 要 目的:對軍校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護理心理學”課程改革,評價干預對提升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效果。方法:“護理心理學”課程教學內(nèi)容中增加積極心理學內(nèi)容,課程開展期間學生持續(xù)2周每日自主記下當天發(fā)生的3件讓其感到幸福的事情。干預前后采用主觀幸福感問卷對某軍校護理學專業(yè)三年級36名學生的生活滿意度、積極態(tài)度和消極態(tài)度進行兩次測量。結果:干預前后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有明顯差異(t=-2.172,p=0.037),生活滿意度和消極態(tài)度無明顯差異。結論: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護理心理學”課程改革有效提升了軍校護理專業(yè)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教學干預 主觀幸福感 軍校 護理專業(yè)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1.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psychology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on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Methods Positive psychology was added in nursing psychology curriculum. Students recorded three pieces of happy things every day independently for two weeks.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was us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o measure 36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positive attitude and negative attitude.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2.172, p=0.037),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negative attitude. Conclusions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intervention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positive attitude of nursing students.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interven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nursing student
積極心理學強調(diào)以積極正向的心態(tài)解讀情感和行為,從而激發(fā)積極力量,進挖掘潛力,促進個體獲得人生幸福感。[1]主觀幸福感指個體根據(jù)自己設定的標準,評估自身情感反應和評價生活滿意感后產(chǎn)生的積極心理體驗。[2]目前,已有學者將積極心理學干預應用于高校的外語、思想政治、體育以及醫(yī)學相關課程教學中,醫(yī)學相關研究證實積極心理干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3]積極心理學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多關注積極心理學在理論層面的引入,缺乏規(guī)范化的具體應用程序和干預實施。[4]因此,本研究在“護理心理學”課程教學中融入積極心理學干預,開展基于積極心理學的教學干預,并對干預對護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進行評價。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整群抽樣法,選取軍校護理專業(yè)大三年級36在讀本科生進行干預,納入標準:參與2017年秋季學期“護理心理學”課程的護理本科專業(yè)三年級在讀全日制本科生。排除標準:有明確診斷的心理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采用吳春年等人根據(jù)我國大學生情況改編的主觀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滿意度分量表(Cronbach=0.83),積極情感分量表(Cronbach=0.87)和消極極情感分量表(Cronbach=0.86)三部分。[5]
(1)生活滿意度分量表:評估個體幸福感的認知成分,共5個條目,采取7點計分方式,1到7分別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則生活滿意度越高。
(2)積極情感分量表:評估個體主觀幸福感的積極情感成分,共6個條目,評價過去一星期內(nèi)所感受到積極情緒的時間,采用9點計分方式,1到9分別表示“根本沒有”到“所有時間”,得分越高表示個體感受到積極情感的時間越多。
(3)消極情感分量表:評估個體主觀幸福感的消極情感成分,共8個條目,采用9點計分方式,1到9分別表示“根本沒有”到“所有時間”,得分越高表示個體感受到消極情感的時間越多。
1.3 研究方法
1.3.1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護生的積極態(tài)度體驗;“知識目標”為護生掌握護理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心理護理基本技能;“能力目標”為提升護生發(fā)現(xiàn)、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為培養(yǎng)護生形成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3.2 教學內(nèi)容
在與臨床結合較緊密的“患者心理反應”“護患溝通”“臨床心理護理實施”“護士職業(yè)健康自我維護”等教學內(nèi)容中增加積極心理學內(nèi)容,具體教學內(nèi)容如表1所示。
1.3.3 教學方法
為了充分調(diào)動護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程教學中采用翻轉(zhuǎn)課堂的方式:把患者心理反應等課程的相關內(nèi)容打包,上傳至微信群;學生在上課之前提前學習這些幻燈和材料;課堂上,師生共同探討、教師集中答疑;課后學生結合自身掌握情況反復學習,其間教師進行針對性輔導。同時,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提前將臨床情境交給學生,組織學生將情境演繹出來,并要求學生在情境設置過程中加入積極心理學的元素和理念。
1.4 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運用主觀幸福感問卷在患者心理反應共性規(guī)律教學前和護士職業(yè)健康自我維護教學后進行兩次調(diào)查,時間間隔為4周。使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一錄入與分析,以例數(shù)、百分比描述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對干預前后主觀幸福感水平進行比較。
2 結果
共36名同學全程接受干預和并完成前后兩次問卷調(diào)查,36名同學均為女生,年齡18~24歲,平均(21.44?.58)歲。干預前后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有明顯差異(t=-2.172,p=0.037),生活滿意度和消極態(tài)度無明顯差異,詳見表2。
3 討論
3.1 軍校護理專業(yè)本科生主觀幸福感和積極心理品質(zhì)現(xiàn)狀
主觀幸福感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之一,對于個體心理健康和環(huán)境適應十分重要。[6]本研究中大三年級的軍校護理專業(yè)本科生的生活滿意度、積極態(tài)度和消極態(tài)度均高于武漢市兩所高校的450名學生,[7]以及某軍校的403名在讀本科生。[8]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納入研究對象為大三本科生,學生們經(jīng)過兩年的大學生活,適應能力較新入學時已有所提高,因此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態(tài)度都顯著高于納入各年級大學生的兩項研究結果。再者,軍人職業(yè)的崇高感、軍校教育相關費用的減免以及日常發(fā)放的生活補助,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滿意度。但是,大三年級軍校護生的消極情感也明顯高于地方大學生以及包括4個年級的軍校大學生,其原因可能與大三學業(yè)課程壓力較大,學生們處在考研準備階段,也即將面臨實習,軍校分配工作這一特殊性質(zhì)更加重了學生們對未來工作的不確定感和擔憂,因此消極情緒較重。
3.2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心理護理教學干預有助于提升護生的積極態(tài)度
本研究中基于積極心理學的教學干預中要求學生撰寫幸福日記、引導學生感恩、體驗疾病獲益感等,從正面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課程干預前后護生的積極態(tài)度有了明顯提高,證實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心理護理教學干預在提高軍校護生積極態(tài)度上的有效性。積極態(tài)度有助于促進個體擁有健康與幸福,提升人際關系,并提高個體的人生和事業(yè)成功的可能性。本干預在課程中教授學生從積極角度看待生活、工作、學習中的人和事,傳授積極情緒的相關知識和保持積極情緒的技能,通過讓學生積極回顧每日能讓其感到幸福小事體會積極心理學的魅力,這一系列干預都有助于學生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并逐漸建立積極的態(tài)度和行為。
3.3 積極心理學干預對護生主觀幸福感及消極態(tài)度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追蹤
目前尚無針對護生的積極心理學教學干預,針對護理人員的積極心理學干預多集中在護士群體中,如歐陽敏等人[9]在初責任護士專業(yè)培訓中聯(lián)合應用積極心理學干預,減輕了護士的焦慮,增強了護士的幸福感、心理韌性。王運平等人[10]對急診護士進行了積極心理學相關干預,使得急診護士的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有效提升。針對護士群體的研究中均證實積極心理學干預有助于提升護士的主觀幸福感,但本研究中尚未觀測到護生在干預前后主觀幸福感及消極態(tài)度的明顯改變,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僅在課程開展的4周內(nèi)對學生進行了積極心理學干預,干預持續(xù)時間較短。同時,軍校學生相對于普通大學生需要參加更多的軍事相關訓練,在日常生活一日制度管理上也更為嚴格,其主觀幸福感體驗常與訓練和日常管理息息相關,可能使得短期的干預并沒有對其主觀幸福感帶來明顯改善。然而,積極心理學干預所培養(yǎng)出的思維習慣和積極態(tài)度對護生遠期生活滿意度可能會有所影響,積極態(tài)度的增強也可能促進消極態(tài)度的減弱。因此,有必要對護生主觀幸福感及其消極態(tài)度的變化進行縱向研究以評價課程的遠期影響,以不斷促進課程實施方案的優(yōu)化。
*通信作者:吳菁
基金項目:軍隊醫(yī)學科技青年培育計劃(19QNP019)海軍軍醫(yī)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JYC2017020)
參考文獻
[1] 孫曉杰,李柯莉.積極心理學促進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實驗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5:56-59.
[2]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Am Psychol, 2000,55(1):34-43.
[3] 梁挺,劉潔,李樹學,等.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下醫(yī)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效果評價[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14):1957-1958.
[4] 辛小林,孫宏玉.積極心理學在我國護理教育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7, 14(9):711-714.
[5] 吳春年.大學生社會支持、自我和諧、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5.
[6] Okbay A, Baselmans BML, De Neve JE, et al.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neuroticism identified through genome-wide analyses[J]. Nature genetics, 2016,48(6): 624-633.
[7] 謝祥龍,谷傳華.知覺壓力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希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51-156.
[8] 黃海,彭鑫鵬,郭振豪,等.軍校學員組織支持、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4):604-607.
[9] 歐陽敏,徐智萍,郝云玲,等.專業(yè)培訓聯(lián)合積極心理學干預減輕初責護士心理危機的效果[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7,31(7):2585-2588.
[10] 王運平,王曉麗,鄒雯妃,等.積極心理學在急診護士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7,12(6):54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