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具有一定學習難度的學科。在組織開展初中數學學科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教育功能,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讓信息技術為高效課堂助力。但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如何借助信息技術實現高效教學目標,仍然是其需要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學生都處于被動聽從教師安排,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知識點的狀態(tài)。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難以對課堂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引入,打造出全新的課堂,讓學生的注意力被課堂所吸引,以此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二)有助于實現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
新時期,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為了推動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出了課程改革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將信息技術充分引入課堂,有助于突破以往教學的局限,使得課堂煥然一新。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以具體形象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非常有利。
二、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導入
在打造高質量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讓學生能夠迅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信息技術作為新時代發(fā)展的產物,其具備傳統(tǒng)教育技術不具備的功能。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讓學生能夠對課堂產生興趣。
例如,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種類型幾何圖形的呈現,讓學生能夠直接觀察這些圖形的特征。如教師可以呈現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梯形物體,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認知進行幾何圖形的判斷。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幾何圖形的直觀呈現,一方面,能夠降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學生關注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二)利用信息技術,組織課堂對話
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傳統(tǒng)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會強調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長時間處于被動聽課狀態(tài),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與交流。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他們的自主性學習思維也無法被有效調動。為了突破這種狀況,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對話交流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以“相交線”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圍繞教材內容展開講解,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相交線的性質定理。之后,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呈現生活中常見的相交線,如“十字路口”“剪刀”“三腳架”“自行車車條”“門框”“相框”等等。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結合老師剛剛呈現的物品,探討相交線的實際應用價值?”有學生回答:“相交線在剪刀上的應用,使得剪刀可以剪東西。”也有學生說:“十字路口使用相交線,人們才可以穿行過馬路?!痹趯W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一步播放相交線在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加深學生對相交線知識點的理解。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師生之間展開了對話交流,如此不僅打破了課堂沉默,也使得學生的思維被有效調動。
(三)利用信息技術,布置隨堂練習
隨堂練習不僅能夠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型效果,而且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點,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給予隨堂練習環(huán)節(jié)高度的重視,借助信息技術,節(jié)省布置隨堂練習作業(yè)的時間,以此充分發(fā)揮出隨堂練習的教育價值。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借助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然后在課堂上直接向學生呈現隨堂練習題,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講解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部分知識點之后,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給學生直接呈現相應的練習題:“如圖,已知AC=BD,AE=CF,BE=DF,問AE∥CF嗎?”
借助信息技術進行練習題的直接呈現,能夠有效節(jié)省書寫板書的時間,使得教師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更多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
(四)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初中數學學科體系中,涉及到諸多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的知識點。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實現多元化教學,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同時,相比于抽象性的概念,具體、形象性化的內容更易于學生理解。對此,初中數學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形象性的內容,幫助學生以更快的速度理解和記憶知識點。
以“畫軸對稱圖形”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為例: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直接呈現各種軸對稱圖形,然后讓學生自行思考這些圖形的對稱軸。之后,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展示各種圖形的對稱軸,向學生公布正確的答案。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將抽象的軸對稱知識的轉化為了具體、可觀的圖像知識點,這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得學生快速掌握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五)利用信息技術,歸納單元內容
及時歸納和總結單元知識點,是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體系,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方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歸納所學內容,幫助學生將知識點有效串聯(lián)起來,突破以往碎片化教學的弊端,實現高質量教學目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教育功能,并且結合學科教學內容、新時期的教育要求和學生的興趣點,打造全新的課堂,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得學生不再被動學習。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擁有了更多的教學選擇,而這對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很有利。在實際的授課過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對信息技術進行靈活應用。
廣西百色市深百實驗學校 岑婉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