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青 王 偉 張詠梅
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 (河南 焦作 4540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屬于心血管科的一種常見病,多見于中老年人。有研究發(fā)現(xiàn),CHD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都有炎癥反應及動脈粥樣硬化,在疾病早期患者會有血管病變[1]。目前臨床以常規(guī)治療為主,但隨著時間的延長其療效有所下降。長春西汀是近年來新研制的一種藥物,有研究表明其對治療CHD伴T2DM有較好的療效[2]。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診治的86例CHD伴T2DM患者開展前瞻性對照研究,探討長春西汀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CHD伴T2DM對患者脂代謝及血漿脂蛋白相關(guān)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診治的CHD伴T2DM患者86例。納入標準:符合臨床有關(guān)CHD與T2DM的診斷標準[3-4];年齡在80歲及以下;知情同意且符合倫理學要求(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等緊要臟器病史,血液病,惡性腫瘤者;有精神、智力障礙者;近1個月服用過免疫抑制劑者;應用長春西汀產(chǎn)生嚴重不良反應者。隨機數(shù)表法將CHD伴T2DM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其中,觀察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8.32±7.11)歲;CHD病程3~7年,平均病程(5.13±1.68)年;T2DM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04±2.15)年。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59~80歲,平均年齡(68.21±7.13)歲;CHD病程3~8年,平均病程(5.14±1.71)年;T2DM病程4~12年,平均病程(7.05±2.17)年。上述一般資料兩組相匹配(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接受常規(guī)療法(如抗凝降壓、擴
血管、控血糖、抗心絞痛等)治療,使患者血糖降至正常范圍。觀察組接受長春西汀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其中常規(guī)療法同對照組,長春西汀(浙江泰利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2342)用藥:口服,一次5mg,一天3次。兩組共治療14d(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脂代謝相關(guān)指標比較:治療前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患者血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水平。(2)治療前后血漿Lp-PLA2、hs-CRP水平比較:治療前后采用ELISA測定患者Lp-PLA2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患者hs-CRP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s)表示、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治療前后脂代謝相關(guān)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TG、LDL-C、TC、HDL-C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TG無顯著差異(P>0.05),LDL-C、TC均明顯降低,HDL-C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LDL-C、TC、HDL-C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脂代謝相關(guān)指標對比(±s, mmol/L)
表1 治療前后脂代謝相關(guān)指標對比(±s, mmol/L)
注:*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下同。
組別 TG LDL-C TC H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87±0.35 1.76±0.29 3.86±0.61 2.41±0.49* 6.48±1.72 4.85±1.06* 0.81±0.25 1.14±0.31*對照組 1.88±0.36 1.79±0.27 3.87±0.59 3.38±0.55* 6.47±1.74 5.74±1.24* 0.79±0.23 0.95±0.26*t 0.131 0.496 0.077 8.635 0.027 3.578 0.386 3.079 P 0.896 0.621 0.939 0.000 0.979 0.001 0.700 0.003
2.2 治療前后血漿Lp-PLA2、hs-CRP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漿Lp-PLA2、hs-CR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血漿Lp-PL A2、hs-CRP水平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漿Lp-PLA2、hs-CRP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漿Lp-PLA2、hs-CRP水平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血漿Lp-PLA2、hs-CRP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Lp-PLA2(μg/L) hs-CRP(μ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58.14±7.18 41.78±6.51* 5.55±1.03 3.21±0.52*對照組 43 58.32±7.24 50.06±6.95* 5.61±1.08 4.42±0.61*t 0.116 5.702 0.264 9.899 P 0.908 0.000 0.793 0.000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民生活習慣的改變,CHD的發(fā)病率日益增長。有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發(fā)生CHD的概率是健康人的2~4倍[5],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水平,且CHD合并糖尿病的致死率較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改善患者預后。
長春西汀是一種腦血管擴張藥物,其可以加大腦血流量,拮抗血小板聚集,使機體血液黏度下降和紅細胞能力加強,緩解血液流動性,加大腦耗氧量,從而改善腦代謝[6]。Lp-PLA2作為一種炎性因子,和CHD的關(guān)系緊密。其大部分是通過巨噬細胞與淋巴細胞分泌合成的,少數(shù)是通過血小板與骨髓產(chǎn)生的[7]。hs-CRP屬于炎性因子中的一種,其不僅是判斷機體是否發(fā)生炎性反應的重要指標,還是預計CHD的獨立預測因子。hs-CRP能夠通過引起血管痙攣致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出現(xiàn)血栓堵塞血管,促使CHD發(fā)生,還能夠加重血管內(nèi)皮損傷程度,使動脈硬化的速度加快,從而影響CHD的發(fā)生發(fā)展[8]。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治療后LDL-C、TC、HDL-C、血漿Lp-PLA2、hs-CRP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相比常規(guī)療法治療,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長春西汀治療的效果更好。這可能與長春西汀能夠降低血漿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腦動脈硬化有關(guān)。
綜上所述,長春西汀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冠心病伴T2DM能明顯改善患者脂代謝,降低血漿Lp-PLA2、hs-CRP水平,值得推廣。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