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珮 趙青 丁曉彤 呂啟圓 劉海寧 李現(xiàn)文
(1南京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6;2中山大學護理學院;3承德醫(yī)學院)
家庭功能是家庭成員管理日常事務、相互溝通和情感聯(lián)系的過程〔1〕。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作為一個系統(tǒng)為家庭成員生理、心理及社會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穩(wěn)定的家庭內部關系、家庭成員良好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家庭功能對于老年人的日常功能、自我保健能力、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積極意義〔2,3〕。既往對老年人家庭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響因素的探討或與疾病的關聯(lián),影響因素涉及了老年人個體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jīng)濟收入、居住狀態(tài)、醫(yī)保類型、養(yǎng)老保險等〔4~9〕社會人口學特征,老年人生理健康狀況、心理狀態(tài)等〔4,5〕健康因素及地區(qū)、子女個數(shù)、家人關懷滿意度等〔6,7〕家庭層面因素等。這些研究為老年人家庭功能干預開發(fā)提供了依據(jù),但其并未提及家庭功能的代際差異問題,使得在開發(fā)同時涉及親代與子代人群、旨在改善家庭功能的以家庭為中心的干預時遇到很大挑戰(zhàn)。已有健康領域的代際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的代際關聯(lián)〔10〕、代際支持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11,12〕等方面,而代際差異的研究則主要聚焦于養(yǎng)老方式選擇〔13〕、養(yǎng)老保險〔14〕等社會問題,關于老年人及其子代家庭功能感知的代際差異研究尚缺少專門探討。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人及子代間家庭功能感知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1.1研究對象 采用多階段抽樣,于2015年2~4月,在江蘇省內13個地級市各選擇1~2個城市、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作為調查現(xiàn)場。納入標準:①江蘇省內常住居民,年齡≥60歲;②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次調查。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及因聽力、視力問題無法完成問卷調查者。最終納入678對老年人與其子女。老年人平均年齡(69.1±6.99)歲,女320人,男358人;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者501人、初中94人、高中及以上者83人;其子代平均年齡(44.4±5.29)歲,其中女320 人,男358人;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者212人、初中268人、高中及以上者198人。
1.2研究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包括老年人及子代的年齡、性別、地區(qū)、婚姻狀況等。②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D)〔15〕。FAD原有7個分量表,本研究根據(jù)研究主題選擇使用問題解決(PS)和情感反應(AR)兩個分量表。PS分量表評估的是家庭在解決威脅到家庭完整和功能問題的能力,共有6個條目;AR分量表評定家庭成員對刺激的情感反應的程度,共有6個條目;兩分量表得分越低提示家庭功能越好。兩個分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 α系數(shù)分別為0.724、0.538。③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利用問卷:參考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CHARLS)所使用的家戶問卷中的醫(yī)療保健與保險部分測量工具,用以評估對象在過去6個月利用門診、急診、住院情況。
1.3資料收集 本次資料收集由研究者及13名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共同完成資料收集。在資料收集時首先向研究對象說明研究的目的,獲得知情同意后,由調查員利用一對一結構式訪談法進行資料收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χ2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
2.1老年人及子代家庭功能感知的差異比較 同一家庭中的老年人FAD總分及PS、AR得分均明顯高于子代(P<0.01,P<0.001),見表1。
表1 老年人及子代家庭功能感知的差異分)
2.2老年人及子代家庭功能感知差異的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考慮到家庭功能感知代際差異的方向而非差異的大小,將老年人及子代家庭功能差值按正負劃分兩個類別組即老年人FAD評分高于子代組、老年人FAD評分低于子代組。χ2檢驗顯示,親子代間性別是否一致、地區(qū)、老年人過去6個月是否利用門診對老年人及子代家庭功能感知差異的影響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2.3老年人及子代家庭功能感知差異的多因素分析 將“老年人家庭功能感知低于子代”賦值為“0”,將“老年人家庭功能感知高于子代”賦值為“1”。將親子代間性別是否一致、地區(qū)、老年人過去6個月是否利用門診一同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中。結果顯示,親子代間性別是否一致、地區(qū)因素進入回歸方程,見表3。
表2 老年人及子代家庭功能感知差異的單因素分析(n)
表3 老年人及子代家庭功能感知差異的多因素分析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強調從家庭層面對家庭整體及成員的健康相關問題進行分析〔16〕。既往家庭功能研究主要涉及家庭功能對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預后的影響。有關焦慮障礙患者〔17〕、腦損傷患者〔18〕實證研究都表明了家庭功能紊亂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發(fā)生負性健康結局的危險因素。這類研究的對象包括了慢性病、失獨〔19〕、高齡〔20〕等特殊老年人群體,但未同時包括老年人及子代群體,包括親子兩代的家庭功能感知問題未能有所探討。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與子代對于家庭功能感知的代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一結果與李彩娜等〔21〕針對青少年與父母對家庭功能的知覺差異及Ohannessian等〔22〕、Leung等〔23〕有關青少年與其母親對于家庭功能感知的研究結果相近,提示了同一家庭中的成員對家庭功能感知的差異,今后在開發(fā)以家庭為中心的家庭功能干預時須重視親子代的差異。
方曉義等〔24〕在研究青少年與其母親對父母沖突知覺的差異顯示,女生與母親對于父母沖突的知覺差異比男生與母親的知覺差異更為明顯,提示親子代間性別是否一致其對沖突知覺表現(xiàn)為差異性。本研究結果結果表明了老年人與子代間性別一致時,更易出現(xiàn)對家庭功能感知的代際差異。
本研究結果還表明,地區(qū)因素是導致老年人及其子代家庭功能感知差異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楊丹〔25〕關于中重度手外傷患者家庭功能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居住在城市的中重度患者其家庭功能感知高于農村患者;李惠萍等〔26〕在老年人抑郁與家庭功能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居住于非市區(qū)的被調查者在家庭功能的溝通能力、角色功能和感情介入這三個維度中的評分高于市區(qū)老年人家庭。結合這些既往文獻可以看出,城鎮(zhèn)老年人的家庭功能感知似優(yōu)于農村老年人,這考慮與城鎮(zhèn)老年人總體文化程度水平高、經(jīng)濟收入穩(wěn)定、休閑娛樂活動豐富的等有關。
衛(wèi)生服務利用間接反映人群健康狀況的改變,健康狀況改變時個體對于家庭功能的感知更深切。本研究結果表明衛(wèi)生服務利用并非直接引起老年人及子代家庭功能感知代際差異的重要因素,其是否對家庭功能感知的代際差異存在調節(jié)效應有待今后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