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剛 曾寶珠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yī)院腫瘤血液科 鄭州450007)
多發(fā)性骨髓瘤屬于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患者會出現(xiàn)骨痛、高鈣血癥、感染癥狀,還會伴隨骨質(zhì)破壞、貧血、高黏滯血癥以及腎功能不全,雖發(fā)病率低,但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該病應用單純化療治療的效果一般, 因此臨床實踐研究指出可以與中醫(yī)藥治療方法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臨床效果[1]。 本研究旨在分析多發(fā)性骨髓瘤采用益腎強骨扶正法聯(lián)合化療治療的有效性。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02 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1 例。 對照組男29 例, 女22 例; 年齡63~77 歲, 平均(68.79±3.85)歲;病程6~28 個月,平均(16.56±2.74)個月。 研究組男28 例,女23 例;年齡64~78歲,平均(68.88±3.93)歲;病程5~28 個月,平均(16.47±2.66)個月。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中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相關診斷標準;對本研究知曉且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蝗虢M前30 d 已經(jīng)實施化療;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化療。 選用VAD化療方案,第1~4 天,0.4 mg/d 注射用硫酸長春新堿(國藥準字H44021772)+10 mg/d 注射用鹽酸吡柔比星(國藥準字H20045983)+40 mg/d 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1924) 靜脈滴注,第9~12 天以及第17~20 天靜脈滴注40 mg/d 地塞米松,30 d 為一個周期,共治療3 個周期。 研究組實施益腎強骨扶正法聯(lián)合化療,化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益腎強骨扶正法組方:黨參15 g、熟地黃15 g、黃芪15 g、續(xù)斷15 g、狗脊12 g、菟絲子12 g、桃仁10 g、補骨脂10 g、紅花10 g、乳香6 g、半夏6 g、甘草6 g。先用冷水浸泡15 min,之后用大火煮沸再轉(zhuǎn)小火煎煮,時間為20~30 min,1 劑煎至300 ml 左右,1 劑/d,分早晚2 次服用,持續(xù)用藥90 d。
1.4 觀察指標 (1)癥狀積分:對腰骶疼痛、刺痛、脅肋脹痛、發(fā)熱、四肢乏力等癥狀進行量化評分,無癥狀為0 分;存在可耐受癥狀,不影響正常生活為1分;存在嚴重癥狀,無法耐受,對正常生活有影響為2 分。(2)病變直接指標:漿細胞比率、破骨細胞、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24 h 輕鏈含量、成骨細胞。(3)病變間接指標:血紅蛋白含量、血鈣、血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C-反應蛋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癥狀積分為(8.8±2.0)分,研究組為(8.9±1.9)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對照組癥狀積分為(7.5±1.1)分,研究組為(4.2±0.7)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病變直接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漿細胞比率、破骨細胞、IgA、IgM、24 h 輕鏈含量、成骨細胞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治療后研究組漿細胞比率、 破骨細胞、IgA、IgM、24 h 輕鏈含量均低于對照組,成骨細胞均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病變直接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病變直接指標比較(±s)
時間 組別 n 漿細胞比率(%) 破骨細胞(個/mm2) IgA(g/L) IgM(g/L) 24 h 輕鏈含量(g/L) 成骨細胞(個/mm2)治療前對照組研究組51 51 37.4±23.7 0.33±0.05 8.6±3.9 0.96±0.37 38.8±25.2 0.34±0.06 8.8±3.3 0.92±0.31 t P 0.289 0.914 0.280 0.592 0.387 0.181 0.390 0.278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51 51 10.2±5.3 0.28±0.04 5.3±2.0 1.09±0.36 4.9±3.2 0.15±0.03 3.0±1.5 1.27±0.39 t P 6.114 18.568 6.570 2.422 0.000 0.000 54.3±11.8 55.6±12.2 0.547 0.293 39.8±11.7 21.6±11.0 8.094 0.000 60.9±12.3 61.3±12.4 0.164 0.435 43.4±10.4 25.2±10.5 8.795 0.000 0.000 0.009
2.3 兩組病變間接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紅蛋白含量、血鈣、血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C-反應蛋白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鈣、血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C-反應蛋白均低于對照組,血紅蛋白含量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病變間接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病變間接指標比較(±s)
時間 組別 n 血紅蛋白含量(g/L) 血鈣(mmol/L) 血β2 微球蛋白(mg/L) 血尿素氮(mmol/L) C-反應蛋白(mg/L)治療前對照組研究組51 51 77.4±19.2 2.7±0.5 5.3±2.8 12.4±4.9 86.3±32.4 77.6±20.2 2.8±0.6 5.8±2.4 12.6±5.1 87.7±33.1 t P 0.051 0.914 0.968 0.202 0.216 0.480 0.181 0.168 0.420 0.415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51 51 87.5±11.1 2.3±0.5 3.8±1.0 10.9±2.9 20.4±8.8 92.9±11.6 2.1±0.3 2.3±0.5 9.3±2.6 16.3±7.2 t P 2.402 2.450 9.581 2.934 4.649 0.009 0.008 0.000 0.002 0.000
多發(fā)性骨髓瘤屬于惡性腫瘤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較多見,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 臨床針對多發(fā)性骨髓瘤多采用化療,雖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會產(chǎn)生嚴重毒副作用,對免疫功能產(chǎn)生抑制,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4~5]。 研究指出,現(xiàn)代醫(yī)學的機體免疫調(diào)節(jié)與中醫(yī)治療中的扶正之法有相通之處,扶正之法可以對陰陽血氣進行調(diào)節(jié),使其維持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實現(xiàn)扶正益氣目的,提高機體抵御外邪的能力[6]。
多發(fā)性骨髓瘤屬中醫(yī)“血虛、骨痹、勞虛”的范疇,通常是因腎氣不足,加上骨髓空虛,臟腑受邪毒侵襲,并在骨血間流連而使血行不暢,經(jīng)絡痹阻,筋骨失養(yǎng),最終致病[7]。 相關研究亦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腎精流失,引起腎虛體弱,進而導致肝腎失調(diào),形成毒瘀,使肝脾受累,邪毒內(nèi)伏于骨,最終導致多發(fā)性骨髓瘤[8~10]。
本研究中,實施益腎強骨扶正法聯(lián)合化療的觀察組患者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病變直接指標以及間接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益腎強骨扶正法聯(lián)合化療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效果更佳。 在益腎強骨扶正法中,黨參不僅可以補中益氣,還可以調(diào)和脾胃;熟地黃具備填精益髓效果;黃芪不僅可以補氣升陽、托毒排膿,還可以生津養(yǎng)血;續(xù)斷、狗脊均可以起到生髓強骨以及益肝補腎的效果;菟絲子有補腎益精的作用,補骨脂有補腎壯陽的作用,兩者合用可以增強補腎益氣的效果;半夏可以消痞散結;乳香有活血定痛作用;桃仁與紅花可以起到破血活血的作用,還可以發(fā)揮活血化瘀的效果;甘草可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用可以達到堅骨充髓以及補腎活血的目的。 綜上所述, 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益腎強骨扶正法聯(lián)合化療治療的效果顯著,可以促進癥狀改善,同時也可以使病變指標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