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林
(四川民族學院 體育學院 康巴民族民間體育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1)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開學使大學生寒假時間增加,外出減少。大學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強健的體魄,較高的抵抗力,消除焦慮、不良的情緒,對共同抵抗新冠肺炎及社會發(fā)展至關重要。2020年1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大力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的通知》要求各地體育部門要結合當?shù)貙嶋H,推出簡便易行、科學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了解民族院校大學生新型疫情期間居家健身狀況,對更好地提高民族院校大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為學校體育改革及全民健身提供思路,為未來突發(fā)事件情況下民族院校大學生健身情況提供參考顯得格外重要。
以四川民族學院334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1.2.1 問卷調查法
自編調查問卷,共31道題目。包括人口學基本資料、新冠肺炎的了解和關注情況、心理狀況及居家日常情況、居家健身情況。通過問卷星平臺發(fā)放問卷,學生在線填寫。發(fā)放334份問卷,回收334份,回收率100%,有效334份,有效率100%。
1.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201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
在調查的334名大學生中,男生120人(35.93%),女生214人(64.07%);大一251人(75.15%),大二15人(4.49%),大三15人(4.49%),大四53人(15.87%);大學生來自藏區(qū)或偏遠山區(qū)32人(9.58%),農村198人(59.28%),城鎮(zhèn)104人(31.14%);大學生居住地多數(shù)屬于疫情不嚴重地區(qū)共258人(77.25%);通過適度關注和了解疫情防疫知識有助于積極有效應對疫情,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了解疫情途徑主要是通過微博、知乎、抖音、豆瓣、快手等,共167人(50%),其次是看電視,共75人(22.46%);每天關注疫情時間多數(shù)是在0-1小時250人(74.85%);主要關注內容集中在疫情擴散情況(310人,92.81%)、治療進展(253人,75.75%)、個人防護(251人,75.15%)、隔離中的溫暖與感動(189人,56.59%);疫情出現(xiàn)后大學生出現(xiàn)了焦慮擔心(194人,58.08%)、無聊郁悶(147人,44.01%)等情況。居家隔離期間大學生每天生活安排主要是聽音樂、刷社交軟件(微博、微信、抖音等)、看電影電視動漫、專業(yè)學習、打游戲、提升廚藝等。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瀏覽網(wǎng)絡信息,觀看電視等渠道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定認知,同時也引起大學生心理波動,可能會因自己偶爾咳嗽幾下疑似病例而出現(xiàn)焦慮,或者看到公布病例的行動軌跡等信息,擔心自己或家人感染而害怕等。疫情期間,參與居家健身的有181人。
2.2.1 健身知識學習途徑及居家健身方式選擇
大學生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的最龐大群體,他們對新技術、新事物更為感興趣,以手機為主的各式各樣高端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和相應的應用軟件極大地吸引了他們對移動網(wǎng)絡的使用興趣,不斷滿足他們上網(wǎng)獲取信息、休閑娛樂和學習的需要[2]。健身類APP指的是能夠指導健身訓練、分析健身運動數(shù)據(jù)、倡導健康理念、引導健康生活等功能的智能手機或可穿戴設備的第三方應用程序[3]。據(jù)艾瑞移動 APP指數(shù)的2018年排行數(shù)據(jù),健身類產品中位列前3位的分別是KEEP、咕咚、悅動圈[4],這3款 APP是國內比較成熟的健身產品,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健身APP操作簡單,只需通過智能手機下載,就可以科學指導健身。
表1 民族院校大學生健身知識獲得途徑(n=181)
圖1 民族院校大學生居家健身方式選擇
由表1可知,民族院校大學生通過健身App獲取健身知識途徑使用者占 67.96%。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知識傳播成為一種廣受受眾喜愛的新途徑,健身類型的視頻占比高達51.2%,健身達人通過自媒體對身體各部分增肌或減脂,改善假胯寬、瘦小腿、蜜桃臀、塑形、改善骨盆前傾等健身知識動作示范、講解錄制視頻或直播教學,實用性強,方便易學,有助于改善體型及增進健康狀況[5],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自媒體(抖音、快手)網(wǎng)課學習占 48.07%。調查顯示,通過學校積累的技能和知識獲得健身知識者占 25.97%;通過健身公眾號或者電視節(jié)目學習占 22.10%;通過同學或朋友分享者獲取占15.47%;家長教授者占5.52%,通過其他方式者占1.10%??棺枇τ柧毷峭耆揽孔陨砹α靠朔欢ㄍ饨缱枇?,研究表明抗阻訓練和有氧訓練對身體成分、身體機能以及身體素質改善有積極作用[6]。通過圖1發(fā)現(xiàn),在居家健身方式選擇上,大學生通過健身軟件進行抗阻訓練最多,占69.06%;通過自媒體軟件或者跑步等方式進行有氧訓練占 38.67%;選擇柔韌性訓練占31.49%;球類運動占22.1%;其他占2.21%。
2.2.2 居家健身時間、頻率、強度情況
表2 民族院校大學生居家健身每次鍛煉時間情況(n=181)
表3 民族院校大學生居家健身每周鍛煉頻率情況(n=181)
圖3 民族院校大學生居家健身強度情況
我國體育人口的標準是每周身體活動頻率3次或3次以上,每次活動時間 30min以上,每次強度中等程度以上[7]。1990年美國運動醫(yī)學會將運動強度按照最大心率的百分比分為:低于本人最大心率的35%為很輕松;達到本人最大心率的35%-59%為輕松;達到本人最大心率的60%-79%為稍費力;達到本人最大心率的80%-89%為費力;達到本人最大心率的90%以上為很費力[8]。運動強度影響健身的效果,運動強度過小,健康促進和增強體質不明顯,運動強度過大,可能出現(xiàn)運動損傷。由表2、表3、圖2、圖3可知,民族院校大學生居家健身時間段選擇下午和晚上居多;每周運動1-2次或者 3-4次居多;每次運動時間小于 30min最多,31-60min次之,60min以上較少;運動強度輕松和稍費力達79.01%,很輕松、費力、很費力占20.99%,說明疫情期間,民族院校大學生參與運動的時間、強度和頻率均相對不高。
2.2.3 居家健身動機情況
表4 大學生居家健身動機(n=181)
由表4可知,春節(jié)期間因疫情不能出門,攝入過多代謝消耗過少容易引起脂肪堆積,減肥塑形、控制體重成為民族院校大學生居家健身的主要動機,占 67.40%;居家健身可以增強體質,強身健體,抵抗細菌病毒入侵,以強身健體、居家抗疫為動機的比例占 54.70%;29.83%選擇居家健身緩解焦慮、放松心情,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疫情擴散,自己或家人偶爾打噴嚏或咳嗽加劇了擔心疑似感染的猜測,出現(xiàn)焦慮,研究表明不論是一次性鍛煉還是長期鍛煉都可以降低焦慮水平和抑郁水平[9];因不能外出打發(fā)時間者占25.41%;興趣愛好健身習慣占25.97%;其他占1.10%。
2.2.4 影響居家健身因素
表5 民族院校大學生居家健身影響因素(n=334)
由表5可知,家里場地設備受限是影響民族院校大學生居家健身的主要原因,占 68.26%;因缺乏較強的動力和毅力而影響健身,占49.40%;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因上網(wǎng)課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而影響居家健身占 44.61%;因缺乏明確的鍛煉計劃或自身懶惰影響居家健身均占 39.52%;因缺乏專業(yè)指導和技能知識影響居家健身者占 32.63%。由此發(fā)現(xiàn)疫情期間,影響民族院校大學生居家健身的主要因素有場地設備受限、缺乏動力或毅力、時間不充分、沒有明確的鍛煉計劃、自身懶惰等。
疫情期間民族院校大學生參與居家健身的比例不高;參與居家健身者多選擇抗阻訓練,時間多為下午和晚上,頻率多為1-2次,時間30分鐘以內居多,強度不高;居家健身動機多以減肥塑形控制體重、強身健體居家抗疫為主;健身知識獲取主要通過健身 APP,自媒體(抖音、快手等)等;影響居家健身的主要因素有場地設備受限、缺乏動力或毅力、時間不充分、沒有明確的鍛煉計劃、自身懶惰等。
學校等相關部門可提供心理咨詢幫助及通過自媒體或公眾號等進行居家健身知識講解,提高民族院校大學生對健身運動的認知水平,同時需自己安排好作息的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積極開展線上云健身運動或比賽,呼吁學生積極參加,提高健身積極性;提高其體育素養(yǎng)增進健身主動性;民族院校大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為健身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