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曹禺先生的話劇在很多方面都體現(xiàn)出了他對女性的人道主義關(guān)懷,他的話劇《北京人》就曾塑造過愫方、瑞貞、袁園這樣鮮活的具有覺醒意識的女性人物,她們努力地想要沖破封建社會的禁錮,投奔更加光明和自由的未來。在時代變遷的歷史洪流中,女性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是歷史的必然。
關(guān)鍵詞:曹禺;話劇;北京人;女性獨立意識
作者簡介:張?zhí)俾叮?997.3-),女,漢族,湖北人,藝術(shù)專業(yè)碩士,武漢大學(xué)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電影編導(dǎo)方向。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9--02
《北京人》這部話劇描寫了一個曾經(jīng)的名門旺族,如今徒有其表并即將走向衰敗的典型中國封建官宦世家。曹禺先生重新將筆觸從反映抗戰(zhàn)現(xiàn)實轉(zhuǎn)移到?jīng)]落的封建大家族上,繼承了《雷雨》、《日出》等著作中對于人的關(guān)注,尤其是作品中對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不可忽視的部分。
“曹禺是我國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話劇藝術(shù)的天幕上升起的一顆璀璨耀目的明星,他的劇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標(biāo)志著我國現(xiàn)代話劇文學(xué)發(fā)展到了真正成熟的階段?!盵1]曹禺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驚艷之處不僅僅是在情節(jié)新穎、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語言精煉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總能從不同的方面詮釋出各種深刻的內(nèi)涵。本文通過《北京人》這部話劇剖析曹禺作品中所凸顯出來的女性獨立意識。
一、影響曹禺關(guān)注女性的因素
曹禺在談《北京人》中曾說過:“創(chuàng)作總是有生活依據(jù)的,但是又不是簡單地按照現(xiàn)實那個樣子去寫?!盵2]在曹禺的創(chuàng)作中,尤其是在關(guān)注女性的思想上,現(xiàn)實生活對他產(chǎn)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家庭因素
曹禺也曾家境優(yōu)越過,但是在黎元洪下臺之后,家里的收支開始逐漸拮據(jù)起來。曹禺曾明確表示過,《北京人》中的曾皓就有其父親的影子,他的父親也一直想要望子成龍,但是又總因自己人生的不順將氣出在子女身上。曹禺的母親在生下他三天之后就去世了,從小失去生母的曹禺一直缺乏和渴望著母愛。家中保姆的凄慘遭遇,也讓曹禺認(rèn)識到了底層女子生存的艱辛。雖然繼母和保姆都很照顧曹禺,但是親生母親的愛是始終無法被取代的,這也是他心靈深處一直以來的遺憾。而且在這個家庭中,女人們的愛又或多或少受到了父系權(quán)威的壓迫,所以更讓曹禺感受到女性在家庭地位中的低下。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的曹禺,親眼見證了女性被封建禮教束縛后的悲劇命運,也影響了他今后的創(chuàng)作,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時常能看到一個個被封建禮教壓迫卻具有獨立意識的女性形象。
(二)國內(nèi)思潮的熏染
曹禺在早期的創(chuàng)作中剛好處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階段,這場運動使得曹禺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都十分重視對人的描寫。曹禺曾說:“我喜歡寫人,我愛人,我寫出我認(rèn)為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寫過卑微、瑣碎的小人。我感覺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多么難以理解?!盵3]
五四新文化運動讓更多的人 認(rèn)識到底層人民的生活悲劇,尤其是對女性獨立意識的探討,國內(nèi)掀起了一股解放女性思潮。曹禺也是在這樣的熏染之下,對現(xiàn)實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對于女性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如此便有了他筆下一個個鮮活的獨立女性形象。
(三)契訶夫戲劇的影響
曹禺在學(xué)生時代便開始了對國外戲劇的研究,在創(chuàng)作中先后借鑒過莎士比亞、易卜生等人的作品,而在《北京人》這部話劇中他最深得契訶夫戲劇的精髓。無論是悲喜劇的交融、生活化的戲劇結(jié)構(gòu)還是多余人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存在著契訶夫風(fēng)格的體現(xiàn),而對于女性的關(guān)注也是這兩位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的共通之處。
曹禺和契訶夫是中俄兩國戲劇界的代表人物,他們創(chuàng)作中的女性形象都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過選擇,而不同的選擇也決定了不同的命運。例如在契訶夫的戲劇《三姐妹》中,三姐妹無父無母,沒有家產(chǎn)又沒有愛情,但是三人相依為命,依舊堅強地尋找著人類幸福的彼岸;《櫻桃園》中的安妮雅面對命運的打擊,依然心存美好、熱情似火。而在曹禺的《北京人》中,瑞貞沖破禁錮住自己的牢籠,給丈夫遞上一封離婚協(xié)議書,也給自己的未來書寫了更多的可能性;愫方這種秉性高潔的女性,也在“天塌了”之后終于思想覺醒,毅然決然的離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兩位作家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背景下,一同著眼于女性問題,為身處在黑暗中的女性們指出了一條思想獨立之路,讓更多被封建禮教折磨的女性們看到了新的出路。
二、話劇《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曹禺在《北京人》這部話劇中主要塑造了兩種類型的女性,一種是被封建文化摧殘后極度扭曲的簇?fù)碚咴架?,另一種是受到封建禮教的壓迫后極力想反抗的曾瑞珍和愫方。而袁園這個女性形象更是作者安插在劇中脫離于封建禮教之外生命力的象征,和劇中其他的女性角色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論如何,《北京人》中的女性形象都在一定程度上 具備著女性獨立意識。
(一)愫方:秉性高潔的林中仙子
愫方是曹禺的作品中被塑造的最美的女性,她在如同死水一般的家庭中依舊秉性高潔,堅忍而頑強地活著。她的身世和林黛玉十分相似,寄人籬下的凄苦,心靈世界的豐富,造就了她小心翼翼在這個大家族中生活的“哀靜”。她時常幽郁地望著天空,心中不知壓抑著多少說不出的痛苦與哀傷。受制于封建禮教的束縛,她愛得太過隱忍,卻也愛得偉大。她和曾文清通過詩畫傳遞苦悶,惺惺相惜,“她哀憐于他甚于哀憐自己”,她會因為愛他而包容地愛著他的整個家庭。在第三幕第一景中,愫方和瑞貞的兩人對戲吐露出了她一直埋藏在心底的聲音,如同打開了一道閥門,將她內(nèi)心的苦悶傾瀉而出?!斑B他不喜歡的人我都覺得該體貼,該喜歡,該愛,為著——為著他所不愛的也都還是親近過他的!”[4]愫方的愛是一旦愛上這個人,就會“情不情”之物,是有多么強大的內(nèi)心才能支撐著她的這種愛。所以,她終日如同女傭一般伺候著老太爺,忍受著曾思懿的言語譏諷,為著心愛的曾文清擔(dān)憂……
在“天塌了”這場戲中,愫方的女性獨立意識也真正的覺醒了。文清回來了,天真的塌了,她一直以來的信念也隨即被埋葬了。“曾文清:(沒有說話,凄涼地)這,這只鴿子還在家里。愫方:(點頭,沉痛地)因為它已經(jīng)不會飛了!”[5]對于文清,她徹徹底底的失望了。她知道這個男人并不是她這輩子永遠(yuǎn)的依靠,只有靠自己才能沖破現(xiàn)有的束縛,于是,她毅然地跟著瑞貞離家,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未來。她的一生不應(yīng)該僅僅停留在這樣的封建家族之中,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愫方的出走,讓她真正成為了傲然而立的林中仙子,也敲響了舊制度終將走向滅亡的喪鐘。
(二)曾思懿:精明干練的封建社會犧牲品
曾思懿這個人物,用曹禺自己的話來說:“她是遭人恨的”。曾思懿的性格是奸詐的,對兒媳婦瑞貞尖酸挑剔,對愫方處處排擠,有著極為強烈的嫉妒心理,卻還時常標(biāo)榜著自己忠孝厚道、寬宏大量。她的牙尖嘴利、自以為是,總是惹得身邊的人看她如曾家的一個“鬼”。她是悲劇的,她的精明干練撐起了整個家,卻一直被老太爺忌憚,被自己的丈夫排斥。隨著曾家逐漸走向衰落,她的命運也注定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曾思懿雖然始終沒有離開封建家庭,但在一定程度上 也具備了女性獨立意識,只是她的行為并沒有完全脫離舊社會的牢籠。她也曾努力地想要 得到自己丈夫文清的愛,但是因為不能和文清互相理解,而成為文清與愫方之間的感情受害者。曾思懿其實和曾家老太爺一樣,是被封建文化所扭曲心靈的人物。筆者認(rèn)為,她在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之后成為了這個制度的簇?fù)碚?,在行為上看起來像是處處遵守封建禮數(shù),其實內(nèi)心卻一直承受著煎熬,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命運做著抗?fàn)?,只是她的反抗都是遭人厭惡的。愫方在遭遇壓迫后堅強隱忍,最終走向逃離。但是曾思懿的性格卻決定了她遭受過多少痛苦,就要加倍奉還,這也注定了她終究逃離不出現(xiàn)有的生活。她打破了老太爺在家族中的權(quán)威、打破了愫方和文清之間的感情、打破了兒子兒媳的幼稚……她一直希望用自認(rèn)為對的方式打破自己的命運,殊不知“傷人一千,自損八百”,她的行為也更加加快了家族滅亡的速度。
三、女性獨立意識順應(yīng)著歷史潮流
在傳統(tǒng)封建禮教文化影響下的中國,女性始終是男性的附屬品,“長期遭受男性們的壓抑,甚至被貶于社會的視域之外,無聲無息。”[6]從晚清時代算起,當(dāng)時的民族危機加劇,驚醒了沉睡幾千年的中國女子,在時代的推動之下,女性地位的提高成為民族國家的構(gòu)建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西方現(xiàn)代思想觀念的入侵,使得更多的女性開始明白接受教育和新思想的重要性。而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更加擴大了女性獨立意識的傳播,并且加深了人們對于底層女性的認(rèn)識和關(guān)注。女性們開始接受教育,開闊自身的知識眼界,逐漸意識到封建思想的壓迫,主動爭取自己的獨立人格。這些新式觀念的傳播,讓足不出戶的大家閨秀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之路,開始意識到自己掌握自身命運的重要性。
曹禺先生曾說:“現(xiàn)實主義當(dāng)然要寫時代,但不一定把那個時代的事都寫進去。”[7]他的話劇是一種超脫世俗的存在,他劇中的女子也充滿著勇氣和反抗意識。曹禺先生對于女性的人文關(guān)懷一直受著時代的影響,女性幾千年來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和男性在除性別之外本身并無差異。曹禺先生希望用他細(xì)微的筆觸和精心的角色雕刻,營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也表現(xiàn)出自身對于女性的尊重,更是呼吁整個社會對于女性尤其是底層女性的關(guān)注。
時至今日,女性地位是否在社會真正意義上得到了完全的提升,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但是,在那個被灰暗籠罩的年代里,曹禺先生敢于用他自己的方式為女性發(fā)聲的勇氣是值得贊揚和學(xué)習(xí)的。他的話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在女性獨立意識的復(fù)蘇過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筆。
參考文獻:
[1]潘克明.曹禺研究五十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頁.
[2][7]曹禺:曹禺談北京人[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第104頁.
[3]曹禺.曹禺論創(chuàng)作[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第9頁.
[4][5]曹禺.北京人[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4.
[6]南帆.“兩性對話”——中國女性文學(xué)發(fā)展前景[J].《紅巖》雜志,1999(1):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