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禮熙 武夷學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對我國的文化傳承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茶源于中國,茶文化又催生了許多工藝品,建盞是茶文化的展示品之一,因此建盞與文化事業(yè)息息相關,要想促進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就須加強對建盞燒制技藝的重視力度。雖然我國的建盞燒制歷史較為久遠,但是建盞的燒制工藝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建盞的燒制工藝不僅講究燒制過程的完善,還講究燒制的工藝規(guī)范,通過不同方法燒制出的建盞的藝術價值也不盡相同。建盞的釉屬于我國古代結晶釉的范疇,在燒制過程中,由于不同盞窯溫度的不同,使釉水產生自然奇特的花紋。所以,對于技術方面一定要嚴格把控,確保燒制出品相完好的成品。
建盞的燒制不僅僅是工藝品的燒煉,更是土與火的碰撞,建盞的好壞不僅取決于燒制的過程,也取決于建盞師傅個人的藝術素養(yǎng)。溫度作為影響建盞燒制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其工藝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燒制的溫度過高會導致建盞發(fā)生形變,如果燒制的溫度較低就會導致建盞無法析晶,而溫度把控的關鍵就在于燒盞的師傅。如果用同一配方進行燒制,而窯溫不同,那么所燒出的作品也是不同的,外在因素雖然細微,但是能夠影響全局。對于建盞的燒制,近年來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是精品的建盞較少,所以對于建盞的燒制,不僅要燒制技藝高超,而且要有專業(yè)化的理論支持。建盞的燒制工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我國歷代工匠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對于燒制過程要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
《蘭兔毫》
建盞的燒制所涉及的流程較為復雜,在燒制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燒制開裂是建盞燒制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因為燒制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胎土,胎土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鐵元素會間接影響胎土的黏性。建盞的胎土由于含有大量的鐵,導致了它的黏性不夠好,在拉坯的過程中,用力的大小會間接影響胎體的薄厚程度。如果燒制的過程中對于溫度不能進行合理的控制,會導致建盞出現開裂的問題。
2.粘窯也是燒制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釉水受到高溫的影響,不停地流動、劇烈的流動會造成聚釉的現象,形成的釉水粘住建盞的底部會導致粘窯現象的出現。
3.建盞在燒制的過程中也會出現起泡、鼓包的問題,因為在燒制的過程中水分進行了汽化,由于水汽在內部聚集,不能得到更好的釋放,形成了氣泡。鼓包是由于建盞的胎土混合得不充分,胎土中含有雜質,會間接導致鼓包。這兩種問題導致工藝品只能當作殘次品進行進一步處理。
任何工藝品的制作都有嚴格的制度和相關的制作流程,建盞的制作也是如此。因為建盞的燒制需要特殊的胎土,而胎土又直接影響了建盞的燒制成品,所以要對胎土材料進行嚴格的篩選。石英作為胎土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整體的燒制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隨著燒制過程中溫度的不斷升高,高溫會產生新的材料,這種材料叫莫來石。它具有耐高溫特征,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坯體的溫度承受能力。另外,建盞胎土的含鐵量比一般瓷器高,鐵元素不僅能起到加固的作用,還有利于建盞的著色,使燒制出的成品更具美觀性,質量更達標。
氧化階段是燒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氧化階段對水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果坯體中含有超標的水分,那么在高溫下會出現爆裂的現象。另外,氧化階段也要嚴格把控升溫的速度,因為坯體對于溫度有嚴格的要求,升溫的速度要圍繞著坯體的承受能力進行,要在坯體能承受的溫度下快速地升溫,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成本。
俗話說得好,萬事盡在人為,只要外在條件處于人為可控的范圍之內,那么嚴格的規(guī)定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對于建盞燒制來說也是如此。建盞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如果設備較為先進、材料較為齊全,那么專業(yè)化的建盞師傅能夠燒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所以要聘用專業(yè)的建盞師傅,規(guī)范他們的基礎理論知識,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從而燒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因為建盞在燒制過程中會出現開裂鼓包的現象,而導致這些現象出現的關鍵因素就是燒制流程沒有得到科學有效地把控。每個流程所對應的工藝是不同的,不同的工藝會成就不同的品質。比如,在燒制的過程中,個別建盞會產生少量的氣泡,這些氣泡會直接影響建盞的成色以及質量。如果對流程進行科學嚴密的操控,就不會給建盞的品質帶來惡劣的影響。
許多年輕人將視野放在了一些新興的產業(yè)上,忽略了我國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國家的政策支持可以有效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建盞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工藝的一部分,發(fā)展和傳承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所以政府部門對于相關工作要進行積極的拓展,對建盞的燒制以及建盞文化要進行大力的宣傳,從而使人們對這項技藝有更深刻的了解。另外,對于相關的從業(yè)人員也要給予政策支持,使他們有工作下去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建盞燒制技藝的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因為建盞的燒制是一項工藝性較強的工作,所以對于從業(yè)人員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目前,福建省南平市約有建盞企業(yè)4000多家,從業(yè)人員1萬多人。但從業(yè)人員復雜、素質差參不齊,一些從業(yè)人員的基礎水平和實踐能力不高,導致有些人在燒制中殘次品多、優(yōu)質率低、精品量少,有的人甚至虧本破產。因此,重視并加強對從業(yè)人員進行建盞燒制技藝專業(yè)知識培訓,使他們對相關知識有較全面深刻的了解,提升他們的建盞燒制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的高技能人才,是當前比較緊迫的任務,也是推動建盞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需要。
20世紀80年代仿宋建窯兔毫釉(建盞)研制成功后,一些民間愛盞人士開始燒制建盞。但受思想觀念和燒制條件的限制,許多從業(yè)人員的燒制流程過于遵循傳統技法,對于燒制的過程難以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建盞品種比較單一,器型以仿古為主,變化少,釉面花色古板,影響了人們對建盞的認識和喜愛。進入新世紀,隨著人們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的變化,對建盞的喜好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只有在傳承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才能為建盞燒制工藝增添活力和動力,進而燒制出品種多樣、色彩斑斕、深受人們喜愛的高質量精品,更好地把我國這一國寶級優(yōu)秀傳統文化發(fā)揚光大,促進建盞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也影響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建盞作為傳統文化藝術,不能遵循傳統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生活在網絡時代,要將相關的燒制工藝與網絡時代相互融合。所以,可以利用網絡對相關的燒制工藝以及文化進行積極的宣傳,使人們更好地了解相關的技術。從業(yè)人員也可以利用網絡尋找有關燒制的創(chuàng)新方案,只有立足于互聯網時代,才能實現傳承發(fā)展、互利共贏。
建盞作為一種藝術品,受到了許多收藏家的青睞。它不僅能夠表達藝術品的文化內涵,也能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建盞的燒制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專業(yè)化的燒制理論和技藝。我國的建盞燒制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燒制傳承的過程中還是有許多不足有待改進。技術人員要掌握相關的燒制理論和技藝,在不斷燒制的過程中完善燒制技藝,從而更好地推動燒制技術的進步,更好地發(fā)展和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