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亞輝 余金鳴 藍韶仁 李藝珍
【摘要】 目的:調(diào)查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心臟損害的情況及其危險因素。方法: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66例,根據(jù)有無發(fā)生心臟損害分為心臟損害組(26例)與非心臟損害組(40例)。單因素分析心臟損害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心臟損害獨立危險因素。結(jié)果:年齡、藥物不良反應、存在糖尿病、住院時間、流浪時間、付費方式是導致心臟損害的危險因素(P<0.05)。年齡、藥物不良反應、存在糖尿病、住院時間、流浪時間是導致心臟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jié)論:對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心臟損害進行調(diào)查并分析危險因素,有利于為臨床治療流浪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關(guān)鍵詞】 流浪精神疾病 心臟損害 調(diào)查 危險因素 單因素 多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vestiga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heart damage in vagrant mental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66 homeless psych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heart damag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eart damage group (26 cases) and non-heart damage group (40 cases). Single-factor analysis of heart damage risk factors, multiple factor analysis of heart damag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Result: Ag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presence of diabete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ndering time, and payment method were risk factors for heart damage (P<0.05). Ag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presence of diabete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wandering tim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eart damage (P<0.05). Conclusion: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heart damage of homeless mental illness patients is helpful t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omeless mental illness patients.
[Key words] Vagrant mental disease Heart damage Investigation Risk factors Single factor Multiple factors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速度的加快,精神衛(wèi)生問題也成了全世界廣泛關(guān)注的問題[1]。有關(guān)研究顯示,流浪精神病患者在發(fā)病期間存在肇事、毀物、傷人等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比較大,對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了影響。很多流浪精神病患者在發(fā)病期間會因為癥狀的支配發(fā)生破壞公共財物、傷人、毀壞財物行為,給人身財產(chǎn)、社會治安造成了安全隱患[2]。另外,很多流浪精神病患者會因為很多因素的影響,發(fā)生心臟損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3]。因此,對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心臟損害情況進行調(diào)查并分析相關(guān)危險因素非常重要。臨床關(guān)于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66例。納入標準:(1)均在本市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2)住院治療>1個月;(3)精神癥狀比較穩(wěn)定。排除標準:(1)入院前存在嚴重的感染;(2)資料缺失;(3)合并有惡性腫瘤疾病。根據(jù)有無發(fā)生心臟損害分為心臟損害組(26例)與非心臟損害組(40例)。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且簽訂了知情同意書,研究得到了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并在其監(jiān)督下進行。
1.2 方法 (1)一般資料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內(nèi)容主要有年齡、性別、住院時間、付費方式等。(2)危險程度評估,使用自制的量表與相關(guān)危險性評估標準對危險程度進行分級,分為0~5級。主要是對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暴力風險情況進行評估[4]。(3)調(diào)查患者對心電圖認知情況。
1.3 觀察指標 (1)單因素分析心臟損害危險因素。(2)多因素分析心臟損害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心臟損害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年齡、藥物不良反應、存在糖尿病、住院時間、流浪時間、付費方式是導致心臟損害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1、2。
2.2 多因素分析心臟損害獨立危險因素 年齡、藥物不良反應、存在糖尿病、住院時間、流浪時間是導致心臟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3 討論
流浪精神病患者發(fā)生暴力的可能性比較大,導致患者出現(xiàn)精神異常的原因與很多因素有關(guān)[5]?;颊甙l(fā)病后精神恍惚,完全不受控制,也沒有人照顧,大部分流浪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癥狀的支配下會出現(xiàn)自傷、毀壞物品、沖動,言語紊亂、殺人、自殺等行為,對他人、自身生命安全、社會穩(wěn)定、人身財產(chǎn)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6]。有關(guān)統(tǒng)計顯示,隨著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增多,這對城市治安管理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挑戰(zhàn),增加了當?shù)夭块T對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難度[7]。由于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比較特殊,各地政府、派出所在救治精神病患者時應該快速、及時、有效,提高救治效率[8]。通過對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發(fā)生心臟損害、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可以顯著降低或者是預防患者發(fā)生心臟損害,同時有利于保持社會穩(wěn)定[9]。
隨著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不斷增多,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女性發(fā)生率高于男性[10]。精神疾病中主要以精神分裂癥發(fā)生最多,這與國內(nèi)外研究學者研究結(jié)果基本相同[11]。入院前患者均有毀物、傷人、沖動行為,占比大約為60.7%,與其他學者研究結(jié)果基本相同[12]。
有關(guān)研究認為,導致流浪精神病患者發(fā)生心臟損害的原因比較多,根據(jù)相關(guān)因素進行預防、干預可以顯著降低心臟損害的發(fā)生[13]。此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年齡、藥物不良反應、存在糖尿病、住院時間、流浪時間、付費方式是導致心臟損害的危險因素(P<0.05),年齡、藥物不良反應、存在糖尿病、住院時間、流浪時間是導致心臟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這就說明,患者年齡越大,機體各器官功能減退、身體免疫力降低,進而更容易發(fā)生心臟損害。有關(guān)研究認為,流浪精神病患者發(fā)生心臟損害后受到軀體疾病、精神癥狀的影響,會加重疾病的發(fā)生。因此,對年齡比較大的流浪精神病患者普及心臟損害相關(guān)知識非常重要。住院時間越久,患者發(fā)生心臟損害的概率就越大,且大部分患者需要住院較長時間,這為臨床降低心臟損害發(fā)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14]。合并有糖尿病基礎(chǔ)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發(fā)生心臟損害。因此,臨床對存在糖尿病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要及時對其血糖水平進行調(diào)節(jié),以便降低心臟損害發(fā)生[15]。藥物不良反應主要是指給予患者抗精神病治療的藥物中引發(fā)的心臟損傷、腸胃不適等癥狀,也是導致心臟損害發(fā)生的因素[16]。因此,臨床上要根據(jù)危險因素情況制定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有研究還發(fā)現(xiàn),有50%的患者存在嚴重的軀體疾病,有的甚至懷孕,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治療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同時會給市容市貌形象造成影響。另外,流浪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癥狀的支配下會做出損害公共財產(chǎn)、自殺、傷害他人等行為,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后果[17]。還有很多患者由于無法找到監(jiān)護人,導致住院費用無法支付,無法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當中,給福利部門、醫(yī)院都帶來了沉重的壓力[18]。因此,積極救治流浪精神病患者,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控制,改善患者身體狀況,讓患者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與社會,更有利于減輕社會、家庭的壓力[19]。同時,政府要多宣傳精神衛(wèi)生知識,建立多種渠道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關(guān)愛,讓他們可以盡早接受治療,盡快康復回歸正常生活[20]。
綜上所述,對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心臟損害進行調(diào)查并分析危險因素,有利于為臨床治療流浪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1]羅健貞,高瞻.家屬科學管理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8,15(19):132-135.
[2]高緒霞,馬立萍,馬涵英,等.4878例心臟外科手術(shù)后患者急性腎損傷發(fā)生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腎臟病雜志,2020,36(5):359-365.
[3]謝志勇,陳源漢,李志蓮,等.行心臟瓣膜手術(shù)的非老年患者術(shù)后急性腎損傷的危險因素及其對預后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9,47(7):539-543.
[4] 吳建英,汪曉暉,沈全榮,等.上海青浦區(qū)流浪乞討肇事肇禍精神病患者風險評估及相關(guān)因素分析[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8,31(1):6-9.
[5]龔晨晨,劉旭,唐艷,等.心臟外科術(shù)后重癥患者預后危險因素分析:一項連續(xù)5年的回顧性研究[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9,31(7):873-877.
[6]黃月明,伍業(yè)光,鄭嵐,等.流浪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行為臨床相關(guān)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8,34(4):545-549.
[7]黃月明,伍業(yè)光,王楚,等.流浪精神病患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8,45(1):8-11.
[8] Zeng G,Herold C,Methfessel T,et al.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inear cumulative damage theory with power cycling test[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9,34(5):4722-4728.
[9]周雪瑩,易軍,王黔艷,等.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抑郁癥患者自殺未遂的危險因素[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9,45(8):488-491.
[10]陳智荷,劉燁,王若蘭,等.支氣管哮喘患兒并神經(jīng)精神共患病母親孕期環(huán)境和飲食危險因素[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9,34(9):675-679.
[11]王健,張梁,馬辛,等.精神障礙患者低鈉血癥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8,44(3):175-177.
[12] Kjeldsen S E,Narkiewicz K,Burnier M,et al.The PARAGON Heart Failure trial - ongo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neprilysin inhibitor sacubitril/valsartan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J].Blood Pressure,2019,28(4):215-216.
[13]辛立敏,陳致宇,黃頤,等.伴憂郁特征抑郁癥患者自殺未遂的危險因素[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9,45(1):15-19.
[14]李文娟,呂東苗,孫玉璽,等.精神障礙患兒院內(nèi)上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9,34(4):274-277.
[15]班春霞,張群英,李慧娟,等.住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合并軀體疾病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8,37(11):1243-1247.
[16] ?aszewska A,?sterle A,Wancata J,et al.Prevalence of mental diseases in Austri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evidence[J].Wiener Klinische Wochenschrift,2018,130(4):141-150.
[17]王奇,李曉白.急性應激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影響[J].中華精神科雜志,2020,53(3):204-207.
[18]葛小平,周甲龍,王民主,等.重性精神疾病社區(qū)藥物治療效果及相關(guān)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6):1506-1508.
[19]高鎮(zhèn)松,陳澤華,徐麗緘,等.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和精神病防治人員對疾病認知、治療依從性及社區(qū)服務評價的質(zhì)性研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20,29(3):271-276.
[20] Lu H,Guo L,Liu G,et al.Progressive damage investigation of 2.5D woven composites under quasi-static tension[J].Acta Mechanica,2019,230(4):1323-1336.
(收稿日期:2020-09-02) (本文編輯:姬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