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當下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此背景下,培養(yǎng)新時代的理想新人需要教育持續(xù)深化改革。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教育部等部委連續(xù)出臺了系列文件予以推進。
在基礎教育領域,有專家指出,長期以來存在“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等現(xiàn)象,這是對“五育”失衡以及“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痼疾的總結和概括。各育之間的“彼此分離”“相互割裂”“互不相關”,導致教育的“片面發(fā)展”“片面育人”,遠離了“全面發(fā)展”“全面育人”這一教育宗旨。
“五育融合”成為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它回答了教育究竟“如何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其主旨就是要回歸教育的本質;它也是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在新時代全面培養(yǎng)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五育融合”具有“支點、抓手或突破口”的作用。正如專家所說,沒有“五育”的高質量,就沒有基礎教育的高質量;沒有“五育融合”的高質量,也就沒有新時代基礎教育的高質量。
但客觀地說,目前作為教育改革“細胞”式構成的基本單位——學校,尚未真正全面發(fā)動并行動起來。在理論界,有關“五育融合”的重要性(為什么)、內涵(是什么)、路徑與框架等已有探討,但學校到底如何開展校本行動還未清晰。本期專題就聚焦于此,從學校教育主體(校長與教師)開展“五育融合”的策略與方法論(思與行)、項目化學習(教學改革)與班級建設(德育改革)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有意于此的學校改革提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