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心
一年多來的搬除文山會海,基層頗有獲得感,成績顯著不宜低估。不過,問題仍多不容無視,傾向突出不可忽視。
新華社記者日前下區(qū)縣機關調查,親耳聽到一句吐槽——“咱們這個單位,七八個領導還不夠呢!”
“七八個領導還不夠”,“不夠”什么呢?原來是不夠應付各式各樣林林總總的會!可不是嗎,市里幾套班子幾十個領導,人人要召集會議,個個要下達指示,這么多的“會”,得有人去開;橫向幾十個委辦局,條條要開會,線線要部署,這樣的“會”,也要有人去報到。更頭疼的是市區(qū)兩級,有幾十個“領導小組”,俺這機關個個都有份,組組有兼職,雖然關系不大,但也必須會會去陪??!這樣算起來,一個區(qū)縣級單位,哪怕只有十幾二十號人,如果沒有“七八個領導”,還真是不夠呢!
“會”多成災,決不止一處,一位縣委書記給記者朋友任意抽看了一周的會議安排,七天竟有37個會要他“親自參加”——“一周五加二,不是在會議中,就是在趕去參會的路上”,可縣委這么多公事啊,一縣幾十萬人口這么重的任務啊,只好先開這37個會,會余時間,晚上、夜間,才能抽出身來挑燈夜戰(zhàn)打理政務、治理一方……
“會?!敝?,已積多年,現(xiàn)在再來批評,并不只是一般性地針砭官僚主義、衙門作風,而是在新的形勢下,竟有了新的傾向、新的走向——官場之上,“飯局辦公”掃得差不多之時,會多成風在某些地方、某些層面,反而成為新的“突出問題”。
比如有的同志,把開會當成了反對懶政、力行勤政的標志,似乎誰的會多,誰就有“擔當”,誰的會密集,誰就有“作為”。有的同志是“勤政”了,白加黑、五加二、不休息,可惜多用來開會,天天泡在會議中,至于“夜總會”,在他那里,更是不分晝夜地當“華威先生”了?!吧厦妗毕查_會,“下面”就要來參加、陪會,回去又要開會,來傳達,再來“落實”,所以一個小單位,“沒七八個領導”,還真“不夠”呢!
又比如有的層面,因為“問責”的厲行,所以將開會當成“免責”的擋箭牌,把層層召會、級級傳達、照本宣科,甚至足尺加碼,當成了“認真貫徹”的全部——文件讀過了,就“貫徹”了,會開過了,就“落實”了。出了問題,要追咎了,他把會議記錄給你看,不是一字不差沒過夜嗎?所以“問責”問不到我頭上,至于效果如何,那就另當別論啦!“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個眼,四面八方召開的傳達會議,縱橫各條下來的“貫徹”文件,弄得不少基層干部整日陷在會中,還論什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呢!
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已成當前中央嚴令厲行的大事,大力精簡文山會海,事莫大矣!聽一聽基層干部關于“七八個領導還不夠”的吐槽,看一看縣委書記平均日開五會的“日程安排”,我們一些動輒下令召會,一開就是一整天的“上級”,一些把“無窮的會議天天開”,弄得“下面”“不是在會議中,就是在趕會的路上”的“領導”們,包括少數(shù)開會成“癮”,喜歡在眾星拱月的會場上、主席臺、麥克風前找“感覺”、顯威權,甚至哪一個半天沒有會就渾身不自在的同志們,不應當有所警醒、改弦更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