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健
化學階段復習教學分為理論和實驗兩方面,所以與其他科目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并不能直接借用其他科目的成功案例。就當前來看,在復習階段,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自己產生過度的自信感,從試卷中反映出來學生的能力遠遠低于他們所預計的能力,存在極大的問題,需要立即解決。針對時間緊、內容多且雜的化學復習任務,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最大程度幫助學生提高效率?現提出以下四種策略。
一、幫助學生端正復習態(tài)度,大幅度、大范圍調動學生積極性
復習階段較為常見的問題是學生的態(tài)度問題,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自認為學到一些知識,即便考試不理想,也會為自己找原因,認為是考試緊張,一時沒想到,卻完全忽視了自身實際能力的問題,尤其是多次考試仍然存在這樣的問題著實值得重視,但就學生表現來看,在復習階段仍然屬于表面式的學習,教師說了就懂、不說就想不到的現象尤為普遍,必須打擊學生這種盲目自信,激起學生復習熱情。
以復習“物質的微觀構成”為例,絕大多數學生都很清楚地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單針對概念來講確實是這樣,但初中化學內容可遠遠不止于此,原子構成的物質有哪些特質?分子和離子構成的物質又有哪些特質?針對這一問題,學生大多不了解,即便教師提出深刻的內容,學生大多也自我感覺良好地“覺得”聽懂且記住了,這一行為著實讓教師生氣。必須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如在下課之前以及下一節(jié)課上課之前抽查學生這一內容,最初學生或許存在僥幸心理,自大地認為自己“會”了,相信經歷過幾次教訓,學生會產生自我懷疑的,那么緊接著就需要我們教師挑明這一問題,嚴肅認真地與學生探討針對這一現象應當如何解決。探討的問題可以以自身為例來講解,如在準備教案時覺得自己肯定能記下來所以就沒有著重摳細節(jié)準備,但在后續(xù)課堂中被學生問住,許多問題自己也不能確定,向學生尋求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學生仔細思考后所得出的結論也就正是我們教師想要告訴給學生的。若是年輕教師,可以以自身為例提出自己的困惑與學生探討,若是有資歷的教師,可以以前輩的身份來進行“經驗交流”,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孩子們思想上的懈怠與懶惰,以達到敲響學生學習警鐘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對知識點歸類,全方位多角度夯實學生基礎
基于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過于自大的問題后,可針對學生復習階段的內容提出有效的實施辦法。若學生在認清自己問題后還不能很好地實現高效復習,這將對班級復習進度有一定的拖延作用,所以必須提出相對更適合學生的方案,比如通過知識點分類歸納來實施。
在復習階段,上下冊教材所有內容要過一遍,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查缺補漏,針對學生薄弱點以及考試重難點進行突擊,以確保學生基礎的牢靠性。教材內容的展開可以以單元或知識內容為單位,進行整體的知識點歸納,第一次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單元性的歸納,在進行歸納的過程中可完全將理論部分與實驗部分相結合,并不加以區(qū)分,以確保知識點的全面性以及高關聯性。如:在復習“物質的化學變化”中合理地提出各類化學反應,那么這一環(huán)節(jié)更會自然地提及在反應的過程中會進行怎樣的微觀粒子的反應,這又與“物質的微觀構成”相關聯,以此類推,章節(ji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聯系,以強大知識網絡的形式呈現,對學生能夠完整的記憶是極好的辦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復習難的問題。既然提到這里,自然離不開思維導圖,這對于學生就整個初中階段學習的化學知識的歸納整理有著極好的輔助作用,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初中化學的知識大綱,對學生明確哪一環(huán)節(jié)內容已完成復習或是哪一階段仍然存在些許缺陷尤為明顯,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復習存在促進作用。
三、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構建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
以上提及的各項措施均是基于教師推動下展開的,但當代教育行業(yè)所提倡的是培養(yǎng)有獨立思想、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的青年人才,而非只會在教師驅動下行動的青年,所以必須從學生的角度來以學生驅動學生,也就是從教師要求學生轉變?yōu)閷W生的意識要求學生,以實現學生學習階段的主動性。
以“常見的物質”為例,要求學生針對這一內容展開復習,將常見的物質以紙質的形式一一列出并交上來,這一環(huán)節(jié)并不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畢竟學生間個體差異性相對較大,但每名學生都想要呈現上最好最完整的內容,所以需要稍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理地將學習程度不一的學生分為一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是要學生一層問一層地完成作業(yè),而是起到一個輔助性的作用,旨在確保學習能力一般且筆記一般的學生能夠在前期準備階段獲得足夠的知識點,并在課前進行初次記憶,再在課上稍加提問,以使學生迅速提升臨時記憶力,答得上來固然值得獎勵,若答不上來,那么在課下自然要抓緊記憶,以確保同樣的錯誤不要犯兩次。緊接著選擇基礎較差的學生將所搜集到的內容進行匯報,或是以板書的形式或是投影也可,只要能夠完整地敘述清楚便好。這一要求并不是難為基礎較差的學生,而是給他們一個被重視的信號,使其在每一次的復習作業(yè)完成階段務必用心,否則極有可能被“掛”在黑板上。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的目的在于實現互助式學習,要求針對專題提出完整的內容講解是為了構建完備的知識體系,基于自己參與完成的知識體系,學生會更樂于去復習,要求基礎較差學生去講解是為了增強他對自己完成內容正確性的信念感,以使其更加堅定地選擇學習。
四、布置專項或綜合訓練,查漏補缺并提出針對性措施
學生認清自己后展開系列的針對性的復習式學習,至于效果如何要用試卷來考查,當然這一辦法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卻是目前實現方式最容易達到,且最適用于當前時間緊任務重的復習階段教學了,基于試卷來考查學生各項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就“化學實驗”來講,學生完成專題性質的知識體系的構建,就初中階段學習的全部化學反應進行總結,那么這一總結是否全面且具體,是否突出重難點,教師所選擇的基礎較差的學生自然無法回答,所以在這一階段可進行適當補充后提出小測試,測試可以是當堂課也可以是下一節(jié)課,其中涉及知識點確保是重點,按照難度布置若干道題,以確保學生能夠在15分鐘之內完成,試卷批改后,每名學生的掌握程度自然就顯而易見了,對重點難點自然可以再一次提出并重點講解,個例問題則可以交給小組內小組長來解決,教師不必著重告訴小組長哪道題需要,哪道題不需要,只需要將整組成員的試卷交給小組長即可,這也是鍛煉小組長的一個機會,如何從試卷中發(fā)現知識點并將其清晰地講給組員聽,若是小組長能夠圓滿地完成任務,也就證明小組長可以感知到出題人的意圖,并對出題人想考查的知識點足夠明確。基于以上實施內容,小組長得到了鍛煉,組員知識點薄弱的部分也被很好地解決掉了,可以說是極好的一次合作,整體上提升了班級化學平均成績,值得學習。但與此同時還需要實時關注,若是小組長不作為,問題便大了。
初中化學總復習階段,不僅學生緊張、壓力大,教師同樣承擔著壓力,復習階段一方面是內容多且雜,另一方面是其靈活性,單是教師掌握并沒有什么用,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展開,端正學生態(tài)度并提升學生復習效率才可,以上所采取措施經實施后確實有一定成效,可以遞進式展開,也可直接全部展開,不過綜合考量來講,循序遞進展開更易于學生適應教學新形式,進而完成更好的課堂呈現。
參考文獻:
[1]王文倩,殷艷華,婁衛(wèi)潤.初中化學復習教學的新嘗試——以“堿化學性質復習”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9(12).
[2]江海文.初中化學復習模式探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24).
[3]曹青丹.問題導學視角下初中化學復習課的探索與實踐——以“鹽與酸、堿的反應”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