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民
為能兩面討好,哪方都不得罪,國人發(fā)明了絕妙的辦法,謂之兩面光。大凡兩面敷衍的,小人物居多。人微力弱,雙方都吃罪不起,躲又躲不掉,以兩面光應(yīng)對,實為無奈之舉。兩面光,無非是耍耍小聰明,只有避害之意,難有謀利之功。兩面光,當屬兩面派的雛形,雖欲兩面不惹,然心愿一般難遂,與兩面派的功力差得相當遠。
據(jù)說,兩面派一詞源自元朝末年,鄙人懷疑其是否確鑿,因為,兩面派之人自古已多多,不知那時如何稱謂?
相傳,元朝末年,元軍和朱元璋領(lǐng)導(dǎo)的義軍,在豫北懷慶府一帶,大打拉鋸戰(zhàn),你殺過來,我殺過去。平民百姓兩頭惹不起,元軍殺來要歡迎,義軍殺來也得歡迎,貼在門上的歡迎標語,頻頻變換,實在過勤。老百姓節(jié)儉慣了,如此不僅糟踏買紙錢,而且求人寫標語也是難事,因識字人太少。聰明人便用一塊薄木板,一面寫上“歡迎元軍保境安民”,另一面卻寫“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哪撥兒來了,就翻出歡迎哪撥兒的標語,又省錢,又方便。于是,家家戶戶如法炮制。有一回,常遇春帶領(lǐng)義軍打跑了元軍,一進懷慶府,只見家家門口花紅柳綠的木牌上,盡是歡迎義軍的標語,不禁美滋滋的。豈料一陣狂風(fēng)襲來,木牌翻了個,竟是歡迎元軍的標語。常遇春大怒,大罵百姓口是心非,人奸心壞,大開殺戒出氣,掛“兩面牌”的老百姓倒了霉。據(jù)說,兩面派就是從懷慶府老百姓掛“兩面牌”演變而來。
從“兩面牌”到兩面派,真假姑且不論,老百姓掛“兩面牌”,趨利避害,僅為省事節(jié)儉考慮,充其量算作兩面光,沒法子,手無寸鐵,誰也惹不起。不幸的是,即便如此,仍有性命之憂,可見做兩面派真不是好玩兒的。當然,倘若兩面派都如“兩面牌”那么簡單明了,容易辨識,世間恐怕就不存在陰謀家了。
做兩面派須有相當高的智商情商和演技,不僅心理承受能力要過硬,還須靈活善變——心如蛇蝎,面若彌勒;口似敷蜜,腹存利器;面上奴才相十足,暗里磨刀霍霍;面上勾肩搭背,腳下絆子連環(huán);對上溫順似叭狗,對下兇狠如惡狼……翻臉比翻“兩面牌”迅捷,這等功夫,十分了得,不下苦功,實難做得。
翻開歷史,兩面派一抓一把。但那時不稱兩面派,統(tǒng)統(tǒng)呼之奸佞或小人,當今也叫兩面人,其實都是一回事,玩的無非是當面人背后鬼的把戲。
春秋時期的一代霸主齊桓公,便栽在寵信的三個兩面派手上。這仨家伙可不一般,為達到目的,下了血本。公子開方,放棄衛(wèi)國公子的尊貴身份,一心服侍齊桓公,他的諸侯老爹去世都未奔喪。豎刁為了能在宮中服侍齊桓公,居然自行閹割當太監(jiān)。易牙是個高明的廚子,做的菜很對齊桓公的胃口。有一次,齊桓公吃烤乳豬甚為高興,順嘴問:“不知道嬰兒肉是否好吃?”第二天,易牙竟把自己的兒子烹了端給齊桓公嘗鮮。
這仨家伙把齊桓公拍得舒坦,弄得君侯離不得“三寵”。宰相管仲臨死前提醒齊桓公:易牙、豎刁和開方,沒一個好東西,請遠離他們!齊桓公不解:“三寵”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親、自己和兒子,怎么會害君禍國呢?管仲說:有悖人之常情,內(nèi)心必匿妖孽!
可是,齊桓公實在離不開他們。俟齊桓公病重,他的一群兒子為爭位子,打得你死我活。齊桓公利用價值喪失,“三寵”便不再管齊桓公的死活,加入爭斗戰(zhàn)隊謀取新利益,并將齊桓公軟禁在后宮,嚴禁任何人接近。齊桓公被餓斃兩月有余,才派人處理,而尸首已腐爛,蛆蟲順門窗亂爬。一代英主,自己“寵”出一個悲慘結(jié)局。
楚漢之爭,本來霸王項羽占得先機。楚之功敗垂成,原因之一是兩面派項伯的暗里助敵。楚將項伯,鴻門宴前向劉邦通風(fēng)報信,并暗中結(jié)為兒女親家,鴻門宴上,起身舞劍,阻止刺殺劉邦,留下了楚之敗亡的根苗。唐朝的李林甫,可謂耍兩面派的頂級選手。這廝常?!班⒁愿恃远幭葜保懊嫒岫薪朴嫛?,極善察言觀色,深交宦官、妃嬪,由此對玄宗心思了如指掌,每逢奏對猶似玄宗肚里蛔蟲,總能令主上大悅。當朝李適之才華橫溢,為人正派,擋了李林甫升遷之路,便欲除之。他對李適之說:華山有金礦,開采可富國強兵。李適之奏明玄宗應(yīng)該開采。玄宗轉(zhuǎn)身問李林甫開采如何?李林甫卻說:華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氣所在、龍脈所系,臣早就知曉,誰欲開采定然不懷好意!玄宗自此看李適之不順眼,更加倚重李林甫。結(jié)果,李林甫弄得朝綱大亂,成為安史之亂的導(dǎo)火索。
而南宋的秦檜,清末的袁世凱,均為世人公認的兩面派。秦檜一廂享受著南宋的高官厚祿,一廂做著大金的內(nèi)應(yīng)。袁世凱一面被維新派引為“同志”,將清除保守派的重任托付于他;一面又是保守派的心腹干將。經(jīng)權(quán)衡利弊,袁世凱將維新派欲刺殺榮祿的機密和盤托出,直接導(dǎo)致維新變法失敗,“六君子”人頭落地。然而,兩面派袁世凱卻用“同志”的鮮血染得頂子發(fā)紫,既得賞銀又獲升遷,深得主子賞識。俟后,兩面派本性畢露,逼主子清帝退位,自己先當大總統(tǒng),接著復(fù)辟,過了八十三天皇帝癮,沒過多久,便命歸西天了。
縱觀歷史上的兩面派,個個頭腦靈光,尤善阿諛逢迎、投機鉆營,而且能屈能伸,擅長借勢、順勢、造勢,絕非等閑之輩。他們?yōu)檫_目的,陽奉陰違,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兩面派表面上個頂個道貌岸然、正能量十足,而骨髓里卻流淌著惡毒,無論何地何處,倘有兩面派作祟,必定攪得烏煙瘴氣、雞犬不寧,破壞力驚人。而兩面派位居越高,破壞力越烈,甚而禍國殃民。
兩面派大奸若忠,欺騙性很強,辨別起來雖有難度,但并非不可識破。持“人悖常情必有妖”的鏡子照一照,無論是人是妖是鬼,再高超的演技也能看破。關(guān)鍵是,逢迎讓人心情歡暢,如同吸毒般使人上癮,成癮便會迷失自我,齊桓公就是最好的例證。腦袋昏了,誰還計較什么后果?直諫就不同了,犯顏使人惱羞,惱羞令人心堵,心堵便不自在,一怒之下,卻之不受而呵斥豈不自然?為此掉腦袋的也大有人在。
人性之弱點,喜順不喜戧,位高位低者莫不如此。投“主”所好,圍獵權(quán)勢,兩面派均為高手。有受用者,必有奉迎人。兩面派的多寡,為害的輕重,一方面取決于兩面派的演技水平,另一方面更取決于手握權(quán)柄者的抉擇——或智慧清醒,或愚蠢昏聵,命運走向截然不同。
藍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