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紀勤炯,張凌,謝小菲,韓小亮,尚慧娟
(安徽省胸科醫(yī)院心內(nèi)科,合肥 230032)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綜合征,在老年人中多發(fā),冠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形成、破裂是其發(fā)病機制之一[1]。既往已有較多研究[2-3]報道了冠心病患者血清SAA、hs-CRP水平的變化,但其對冠脈病變程度的評估價值報道不多且不同研究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AC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SAA、hs-CRP水平變化及其與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旨在為ACS患者病情評估提供一定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AMI)、不穩(wěn)定心絞痛(UA)等診斷標準[4];行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確診。其中AMI患者45例,UA患者77例。另擇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療的50例穩(wěn)定心絞痛(SAP)患者及健康查體者分別納入SAP組及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慢性感染、血液系統(tǒng)疾病、創(chuàng)傷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等疾病。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冠狀動脈造影: 采用數(shù)字血管造影機(德國西門子Artis zee ceiling)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常規(guī)經(jīng)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主要觀測冠狀動脈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的冠脈狹窄程度,造影結果由兩名資深影像科醫(yī)師進行分析,采用目測直徑法,一支以上冠脈狹窄≥50%即診斷為冠脈狹窄。病變程度評估:根據(jù)美國心臟病學會Gensini評分系統(tǒng)[5]進行評估,各血管的評分為血管分支系數(shù)與血管最狹窄處計分的乘積,血管分支系數(shù)評分為左主干5分、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端2.5分,左前降支中段1.5分,左前降支遠段、左回旋支中段、左回旋支遠段、右冠狀動脈1分,小分支0.5分;狹窄程度≤25%為1分,26%~50%為2分,51%~75%為4分,76%~90%為8分,91%~99%為16分,100%為32分,各血管積分的和為Gensini總積分,根據(jù)總積分值將患者分為輕度組(Gensini評分≤30分)及重度組(Gensini評分>30分)。血清學指標測定: 入組患者及受試者入院時均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SAA水平,試劑盒購自南京卡米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hs-CRP水平,試劑購自深圳惠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入組受試者所有血清樣本均于采樣當日進行測定。
2.1 各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各組患者性別組成、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MI組、UA組、SAP組患者血清SAA、hs-CR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其中AMI水平最高,UA次之(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2.2 ACS患者不同冠脈病變支數(shù)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ACS患者中單支病變22例,雙支病變64例,多支病變36例;經(jīng)比較,不同冠脈病變支數(shù)患者血清SAA、hs-CRP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病變支數(shù)的增加,血清SAA、hs-CRP水平升高(P<0.05)。見表2。
表2 ACS組患者不同冠脈病變支數(shù)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2.3 ACS患者不同冠脈狹窄程度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ACS患者經(jīng)Gensini評分分為輕度組(n=78)、重度組(n=44),ACS患者重度組血清SAA、hs-CRP水平顯著高于輕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ACS組患者不同冠脈狹窄程度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2.4 血清學指標與Gensini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示,血清SAA、hs-CRP水平與Gensini評分呈正相關(r=0.301,r=0.324,P值均<0.05)。
2.5 血清學指標評估冠脈狹窄程度的價值 經(jīng)ROC分析:血清SAA、hs-CRP水平診斷冠脈狹窄重度患者的曲線下面積為0.738、0.725,當截點值為8.80 mg/L、6.83 mg/L時,約登指數(shù)最大;兩者聯(lián)合診斷曲線下面積為0.809。見表4。
表4 血清學指標評估冠脈狹窄程度的價值
目前普遍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其中炎性因子信號通路的活化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6-7]。分析相關炎性因子水平對于明確疾病發(fā)生及病情具有一定臨床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組比較,SAP、UA、AMI等存在冠脈病變的患者均伴有血清SAA、hs-CRP的升高,其中AMI最高,SAP最低,提示血清SAA、hs-CRP水平與冠脈病變相關,且在ACS患者群體中更高,與既往研究結果類似[8-9]。進一步證實SAP、UA、AMI患者存在血管損傷及炎性反應,且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血管損傷及炎性反應更為嚴重。
ACS患者斑塊不穩(wěn)定,有發(fā)生多種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評估ACS患者冠脈病變程度對于篩選高危人群并進行監(jiān)控及早期干預具有一定臨床意義[10-11]。本研究比較了不同病變支數(shù)及不同病變程度ACS患者血清學指標的差異,結果顯示,病變支數(shù)越多、Gensini評分越高,血清SAA、hs-CRP水平越高,且血清SAA、hs-CRP水平與Gensini評分呈正相關,提示血清SAA、hs-CRP水平與ACS患者冠脈病變程度密切相關。既往趙慧等[12]開展的一項研究證實,冠心病患者血漿中SAA水平顯著升高,與冠心病風險獨立相關;李杰[13]研究也證實,ACS患者中血清hs-CRP水平與冠脈病變支數(shù)相關。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結果基礎上進一步證實血清SAA、hs-CRP水平或許可一定程度反映ACS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本研究進一步對血清學指標評估冠脈程度的價值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血清SAA、hs-CRP水平及兩者聯(lián)合評估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38、0.725、0.809,兩個指標均對冠脈病變程度有一定評估價值,兩者聯(lián)合的價值最高。
綜上所述,血清SAA、hs-CRP水平與ACS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相關,臨床可考慮將其單獨或聯(lián)合輔助用于評估冠脈病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