貟清玲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血管外科, 河南 鄭州450052)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 屬退行性病變, 好發(fā)于老年人, 該病會造成循環(huán)障礙, 引發(fā)肢體損傷, 影響運動功能, 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極大[1-2]。 血管腔內介入術是目前臨床治療下肢ASO 最常用的方法, 具有創(chuàng)傷小、 恢復快等優(yōu)勢, 但患者術后長期臥床, 會導致血液流動緩慢呈高凝狀態(tài), 易形成靜脈血栓栓塞癥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3]。 VTE 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靜脈局部壓痛、 血栓形成部位疼痛等, 影響預后效果。 相關研究[4]表明, 基于Caprini 血栓風險量表的個體化預警干預能有效評估VTE 發(fā)生風險, 根據(jù)風險等級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 可有效減少VTE 的發(fā)生。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基于Caprini 血栓風險量表的個體化預警干預對下肢ASO 患者術后VTE 發(fā)生率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下肢ASO 患者90 例, 均行血管腔內介入術, 根據(jù)術后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 (n =44) 和觀察組 (n =46)。 對照組中男26 例, 女18 例; 年齡54 ~74 歲, 平均 (63.58 ± 4.69)歲; 病程3 ~15 d, 平均 (8.92 ± 2.86) d; 合并癥: 17 例冠心病, 21 例糖尿病, 35 例高血壓。 觀察組中男25 例, 女21 例;年齡52 ~76 歲, 平均 (64.23 ± 4.75) 歲; 病程2 ~17 d, 平均 (9.31 ± 2.95) d; 合并癥: 15 例冠心病, 22 例糖尿病, 34例高血壓。 兩組的性別、 年齡、 病程及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符合2015 年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治指南》 中ASO 診斷標準[5], 經(jīng)磁共振血管成像、 B 超檢查等證實; 行血管腔內介入術; 患者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 伴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 精神疾病、 免疫系統(tǒng)疾病、 惡性腫瘤、 心肝腎功能障礙、 腦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兩組均行血管腔內介入術。 術后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基于Caprini 血栓風險量表的個體化預警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 (A) 風險評估[6]。 采用Caprini 血栓風險量表實施問卷調查, 包括40 個可能誘發(fā)VTE 的危險因素, 采取1 ~5 分5 級評分制, 其中0 ~1 分為低危, 2 分為中危, 3 ~4 分為高危, 5 分為極高危。 (B) 個體化預警干預。 ①低危。 重在糾正下肢ASO 患者的不良行為,戒煙酒, 切勿進食油膩食物, 如肉類、 膨化食品、 甜點等, 多食用粗纖維食物與新鮮蔬果, 避免久坐、 久站, 使用彈力繃帶或彈力襪。 ②中危。 基本預防方法同低危患者, 術后去枕平臥,抬高下肢, 高于心臟平面約30 cm, 屈曲膝關節(jié); 指導床上功能鍛煉, 包括股四頭肌運動、 踝泵運動, 10 min/次, 8 次/d;靜脈輸注藥物時以上肢為主, 若藥物存在較大刺激性, 應稀釋慢滴; 術后12 h 給予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 2 500 U/次,q12h, 直至可下床活動; 囑咐患者多飲水, 若病情允許, 飲水量可達2 500 mL/d; 穿著抗血栓彈力襪, 睡前脫下, 使用間歇性充氣壓力泵, 20 ~30 min/次, 1 ~3 次/d。 ③高危。 基本預防方法同中?;颊撸?每2 h 測量1 次雙下肢周徑, 密切觀察下肢皮膚腫脹情況、 溫度、 顏色等; 遵醫(yī)囑給予抗凝藥物利伐沙班口服, 2 次/d, 2.5 mg/次; 使用足底靜脈泵, 加速血液循環(huán), 2 ~3 次/d, 15 ~20 min/次。 ④極高危。 基本預防方法同高?;颊撸?避免大幅度翻身, 勿推拿、 按摩肢體; 床頭標注“極高?!?字樣, 及時檢查凝血四項, 并進行肺部CT 與下肢深靜脈彩超檢查; 護士勤加檢查并記錄下肢皮膚顏色與肢體感覺, 護士長查看記錄表, 落實相關預防措施, 每周一將患者病情上報給護理部, 護理部及時給予指導意見。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的術后VTE 發(fā)生率, VTE 通過血管造影與彩超證實。 ②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 包括護理能力、 健康教育、 護患溝通等內容, 總分100 分, 分為三個等級, <60 分為不滿意, 60 ~80 分為滿意, >80 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s表示, 行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n (%) 表示, 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VTE 發(fā)生率觀察組術后發(fā)生VTE 2 例, 發(fā)生率為4.35%; 對照組術后發(fā)生VTE 10 例, 發(fā)生率為22.73%; 觀察組的術后VTE 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6.574,P=0.010)。
2.2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8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5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
下肢ASO 患者血管腔內介入術后VTE 發(fā)生率較高, 易誘發(fā)肺栓塞、 深靜脈血栓等, 故給予患者及時的護理干預臨床意義重大[7]。 Caprini 血栓風險量表是臨床評估血栓風險的常用工具, 將患者劃分為低危、 中危、 高危、 極高危4 個等級, 據(jù)此采用個體化預警干預措施, 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 降低血液黏稠度, 減少VTE 發(fā)生風險, 提高護理質量[8-10]。 鄺杏娥[11]的研究指出, 將基于Caprini 血栓風險量表的個體化預警干預應用于神經(jīng)外科VTE 的預防中, 干預后1 個月VTE 發(fā)生率僅2.50%, 護理滿意度達95.00%。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術后VTE 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明基于Caprini 血栓風險量表的個體化預警干預在降低下肢ASO 患者術后VTE 發(fā)生率、 提高其護理滿意度方面效果較好。 分析原因在于: 該干預方法針對不同風險等級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更具針對性。 同時, 該干預方法有效規(guī)范了血栓管理工作流程, 護理實效性較高, 可有效預防血栓的發(fā)生, 進而提高下肢ASO 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 基于Caprini 血栓風險量表的個體化預警干預可有效降低下肢ASO 患者的術后VTE 發(fā)生率,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