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林易?李菲?岳二趁
【摘要】當前經濟、科技和信息化的發(fā)展對大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支撐,寫作能力培養(yǎng)是高校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實踐調查發(fā)現(xiàn),個性化英語課程輔導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既能幫助學生習得相關知識和技能,也有助于其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本文從寫作輸出、過程驅動以及反思三方面對英語寫作及其輔導模式進行深入探究,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關鍵詞】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英語寫作中心;個性化英語寫作輔導模式
【作者簡介】王臻(1994.10-),女,漢族,河南鄭州人,信息工程大學,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術英語;林易,李菲,岳二趁,信息工程大學。
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來源于數學領域的研究,它通過千變萬化事物呈現(xiàn)的各種特性來觀察世界,并以此為依據對其走勢作出合理預測。而奠定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在語言教學中的理論框架,則是20世紀90年代由Larsen-Freeman完成的。她指出,語言具有動態(tài)性、開放性、復雜性和非線性等特點,而并非靜止不動的語言規(guī)則集合,因此語言教學是一個由教師、學生等各方通過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策略以及學習者學習情感等因素共同組成、共同參與的建構過程。近十年來,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被逐步引入我國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應用,該理論逐漸在我國獲得了業(yè)內人士的認可。
近些年來,隨著信息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支撐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為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提供了更多、更寬廣的渠道,而大學階段英語課程教學也呈現(xiàn)多元化、多層次的發(fā)展趨勢。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國內高校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英語學習能力,基于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指導,圍繞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學習環(huán)境和情感因素等視角構建個性化英語寫作輔導模式,便成為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問題。
一、語言教學中的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
作為一種新型語言教學思想與理念,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在最近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得到了國內外應用語言學界的認可。該理論認為,語言學習是多種要素資源通過學習主體進行持續(xù)、多層次發(fā)展的互動過程。
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應用于語言教學,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外語的學習、二語的整體學習動力以及動態(tài)評估。三者之間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以外語教學為研究核心。在大多數國外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對外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進行全面系統(tǒng)性評估是重點內容之一,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外語教學以及相應的外語教學評估,從整體上對外語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行評估,從而促使學生的外語學習能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與此同時,我國近年來也著手開始對基于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的外語教學開展研究,其對于我國外語教育行業(yè),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二、研究設計
1.個性化英語寫作輔導模式。根據對大量信息數據進行篩選、分析、整理以及總結發(fā)現(xiàn),借鑒北美英語寫作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及理論,建立符合我國發(fā)展特色的英語寫作教學方式與內容,對于大多數國內的高等英語教育機構來說,既是發(fā)展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zhàn)。大多數教育機構基于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所構建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與內容具有極強的指導性、針對性以及本土性,從而逐漸形成一種具有中國教學特色的個性化英語輔導模式。
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種英語輔導模式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首先是具有較強的主動性,整體教學輔導過程以自主學習為主,通過各種方式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與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其次,在進行寫作輔導的過程中,以體裁寫作方式為基礎,對寫作過程中所引用的資源、信息進行深度整合和有效利用;在進行輔導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寫作輔助方式與內容。最后,還采用動態(tài)評估方式作為主體評估模式,并且通過電子信息檔案的方式進行學生寫作文本以及各種數據的搜集,從而為動態(tài)評估提供相應的信息數據支持。
2.研究設計以及問題的提出。本文中的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定性分析的模式,應用專業(yè)系統(tǒng)對學生的寫作文本進行具有診斷性的評估,通過英語寫作文章的四個方面對分數進行分析,從而促使英語教師制訂出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輔導方案與計劃。
研究過程中所涉及的評估分數主要來自三方面,分別是輔導前、輔導中以及輔導后,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與專業(yè)知識的綜合性評價。具體來說,首先在進行正式的英文寫作輔導之前,學生對其自主寫作的產出進行評分;其次,基于自主寫作產出的評估結果,輔導教師制訂相應的寫作教學策略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將其應用于學生英文寫作輔導的全過程;三是在進行寫作輔導之后,通過問卷、座談和測試等多維度評價手段,掌握學生對于英語寫作輔導的態(tài)度是否發(fā)生了變化,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其寫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三、研究數據與結果
1.自主寫作評分機制。在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后發(fā)現(xiàn),在所調查的數據中,學生自主寫作文章的總分、語言、內容以及文章結構的檢驗值都低于0.06,其中文章結構以及內容的檢驗值是0.01,然而相應技術規(guī)范的維度是0.65,這樣明顯的數據差異表明兩篇不同的英語自主寫作文章的評價總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然而技術規(guī)范并不會對自主寫作文章的總分產生明顯的影響。相比較而言,文章的內容以及篇章結構會對整體評分造成直接影響。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比較了學生的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內容與一般性英語文本寫作內容的評分。數據表明,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內容的評分較低,這說明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對于學生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寫作運用以及技巧等方面處于較差的狀態(tài),為了能夠達到英語寫作輔導的理想效果,還需要注重加強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訓練。
2.寫作中心個性化輔導和相關數據。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進行個性化寫作過程中,教師主要針對學生的寫作弱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學與訓練,并且通過啟發(fā)的方式促使學生解決寫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教師根據獲得的數據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在寫作輔導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寫作文章的內容充實以及拓展方面。例如:強調最常見的主線串聯(lián),從而保證整體文章的有理有據。在調查過程中,提到進行主線串聯(lián)的教師有18位,提到進行有理有據寫作的教師有12位,教師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解決寫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除此之外,在對學生進行英語自主寫作輔導過程中,還包括對寫作語言的輔導,大多數輔導教師要求學生重視英語詞句的選擇和句式多樣化,提倡學生多應用有一定復雜度的語法句式來提升整體文章的深度。相比整體文章的連貫性和一致性表達技巧,學生在文章結構、語言規(guī)范等方面都處于比較熟練的狀態(tài),因而在實際調查過程中,涉及這方面內容的案例并不多見。
另外,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方面,大多數教師會結合專門用途英語的特點提出一系列措施,與普通英語文本相比較,基于學科的英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首先,具有明確的寫作目的以及對象,因此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教師會相應地建議學生在進行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過程中,要根據寫作場景以及背景進行主基調確認,從而保證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內容能夠符合寫作的場景、身份以及氛圍。其次,在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內容方面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據,達到以理服人的效果,特別是對于帶有科普教育性質的科技文章來說,要做到層層深入。再次,在語言表達方面,與通用英語相比較,基于學科的英語更加注重用詞的準確性以及恰當性。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建議學生采用體裁分析、沉浸式學習等方式來進行基于學科的英文文章寫作。
客觀來看,由于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與通用英語寫作在體裁上存在較大差距,在實際的輔導寫作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針對體裁這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結構以及基本框架。此外,在進行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輔導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從溝通策略方面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寫作輔導,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切實掌握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的重點、難點以及核心內容。
與傳統(tǒng)英語寫作輔導方式相比較,基于寫作中心、“一對一”的英語教學輔導模式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英語寫作策略、知識與專業(yè)技能,促使學生提升英語寫作應用能力,除此之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的英語教學矛盾與壓力。就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來看,寫作教學尤其是基于學科的英語寫作教學將會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優(yōu)化高校英語課程,從而使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系統(tǒng)、專業(yè)的英語寫作訓練,提高他們的英語素質和綜合能力,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經濟、科技發(fā)展的需要。
四、結束語
本研究響應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對應用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的指導下,基于英語寫作中心構建高校英語個性化寫作輔導模式,積極進行英語課程學習與教學改革,從全新角度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方法和模式。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主要數據來源于學生一定時期的自主英語寫作內容,寫作主題和內容多樣化還需進一步加強;并且所搜集的英語寫作素材以英文文本為主,基于學科的英語所占比例還不夠,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以期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歡歡.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視域下中國大學生二語寫作句法復雜性發(fā)展研究——基于自建語料庫[D].南京財經大學,2018.
[2]張杰.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視角下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二語書面語發(fā)展歷時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8.
[3]齊好麗,郭捷.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研究概述及趨勢探析[J].教育觀察,2019.
[4]黃冬梅.動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課堂研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000(00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