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開學之際,我想大部分的父母與老師都期盼看到孩子有嶄新的開始;過了一個寒假,許多孩子的心早已飛到九霄云外。盡管如此,我們要爭取讓孩子保持最有效的學習態(tài)度。
正確姿勢求心靜。良好的姿勢是學習的第一步,當孩子坐得正時,才能以最適當?shù)木嚯x與課本接觸,也才能集中精力。古時候選才,有“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立如松”,每一個行為都合乎禮的原則之后,才可以開始做下一步的學習。當孩子集中精力、心無旁騖時,我們才可以接著要求課本要平放擺中間,鉛筆要拿正,另一手要扶著課本或手指壓著字里行間,這才是正確的讀書姿勢。姿勢端正后,自然可以逐漸調整呼吸,把下課情緒漸漸收回來;心靜之后才不易分心,也較能吸收學習內容;可以試著請孩子把眼睛閉上,雙手擺背后,什么事都不去想,三五分鐘后再進行課程。
主動求知與學習。養(yǎng)成學生回到家主動寫作業(yè)的習慣,主動完成作業(yè)或主動拿書出來閱讀、主動查數(shù)據(jù)。主動求知可以幫助大腦快速連結相關的學習細胞與神經(jīng)回路,有助于日后的學習。一位教授曾經(jīng)做過兩只猴子的實驗,一只猴子主動拿香蕉吃,另一只猴子則由人工喂食。實驗結果顯示,前者的大腦神經(jīng)回路比后者靈活許多,反應能力也較快。把這個實驗應用在學習上,不難看出前者有較佳的學習潛能,且可以舉一反三、思維敏捷。主動的學習表示是一種自我意識、沒有埋怨的學習,所呈現(xiàn)出來的當然就是“快樂學習”。反之,則是一種被動、受人逼迫的學習,當然就是“有壓力的學習”了。古時候的鑿壁偷光或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除了象征著刻苦力學,在某個程度上更是主動求知與學習的最佳印證。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必須主動、快速地吸收學問,而不是等別人告知答案。
課前預習與復習。預習和復習在學習上都是重要的概念。許多孩子往往著重“復習”,將它視為考前最重要的過程。事實上,預習的價值可能比復習還重要。在班級里,要求每個孩子的回家作業(yè)一定有一項“預習漢語生字、數(shù)學第幾頁、英語單詞……”主要的用意就是要求孩子回家,先“知新”,將不會的地方先做記號,等第二天到學校時,就可以更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解不會的地方。尤其在第二次聽過之后,印象更深刻,從而事半功倍。復習當然也是不可少的,復習的目的就是“溫故”,唯有舊經(jīng)驗已經(jīng)熟稔且被喚起之后,才容易鏈接新的知識。因此,知新而后溫故,溫故而后知新,形成一個學習過程上的重要循環(huán),這樣才能在學習路上更為順暢,不偏廢。
專心勤問、勤表達。這牽涉到三個方面,即專心上課、勇于發(fā)問及適切表達。在現(xiàn)代課程中,增加了“溝通與表達”的指標,這是新舊課程中很大的差異點。以前常說學生只要專心聽講、勤于抄筆記就可以了,但現(xiàn)在卻要孩子主動思考,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訓練表達能力,也刺激邏輯、組織能力。會發(fā)問且問得有內容、有深度的孩子,可以更多地加深教師對自己的印象,教師也會從彼此的互動中,了解到孩子究竟是否掌握了內容重點。
新的一年,新的學期,象征著美好的開始,試著給孩子多一點學習空間,扭轉以前的不適,讓學生有新的學習態(tài)度?!簦ㄗ髡邌挝唬褐貞c市萬州區(qū)王牌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