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紹志
[摘? 要] 幾何概念教學一直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難點中的難點。把3D打印技術融入小學幾何概念教學,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打印出相應的教具,把抽象的幾何概念直觀化、實物化,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概念,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模型思想,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相信在未來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3D 打印技術必將大放異彩,推動各個教育領域的改革與發(fā)展。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幾何概念教學;3D打印;應用研究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幾何概念教學一直是難點中的難點,主要是因為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圖形和實物教具的感知能力很強,卻不擅長抽象思維與空間思維,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新興的3D打印技術能夠有效突破這一教學難題,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打印出相應的幾何教具,把抽象的幾何概念直觀化、實物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幾何概念,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意識。
■一、3D打印的概念內涵與技術原理
“3D 打印”又稱“三維打印”,是一種基于數(shù)字模型的“快速成型技術”,主要運用塑料或粉末狀金屬等可黏合材料逐層打印出三維物體。3D打印技術實現(xiàn)了“快速成型”的特殊功能要求,可以快速制作出所需的三維形體,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yī)療衛(wèi)生、軍工軍事等高科技研究領域,被譽為“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重要生產(chǎn)工具”。
■二、3D打印對小學幾何概念教學的重要作用
用3D打印輔助幾何概念教學,不僅有助于小學生深入理解概念,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模型思想,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抽象思維等數(shù)學思維能力。
1.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模型思想
把3D打印技術應用于幾何概念教學,能夠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立體形狀,開啟了學生空間想象的大門,引導學生把對幾何模型的直觀感受抽離、轉化為幾何概念,是一種把抽象概念直觀化、實物化的有效教學策略,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模型思想,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意識
空間想象力是小學生建構幾何概念的思維基礎,但很多小學生對圖形的感知能力還停留在平面圖形階段,是一種低維度的認知思維能力。運用3D打印技術可以任意打印幾何形體,讓學生通過觀察、撫摸等直觀感知逐步建立空間思維意識,為小學生的思維由直觀化向抽象化轉化架起了橋梁。
■三、3D打印融入小學幾何概念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利用3D打印輔助小學幾何概念教學的方法很多,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圖形概念教學、數(shù)的概念教學以及各種幾何計算公式的推導幾方面。
1. 利用3D打印輔助圖形概念教學
小學階段的圖形教學非常重要,是幫助學生建立各種數(shù)學概念、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重要媒介。由于條件所限,很多幾何圖形都沒有相應的教具輔助教學,而3D打印技術為幾何圖形的直觀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
例如,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一)》,是學生初次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等幾何形體,可以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幫助學生直觀感知。
(1)建立圖形表象
新課伊始,我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等幾何形體,以及白紙、圖片等實物,讓學生仔細看一看、輪流摸一摸這些物品。然后問:“你們摸過這些物體后有什么感覺?”學生各抒己見:“有的摸起來圓溜溜的,有的摸起來是方的,有的摸起來是平的……”
接下來,我讓學生思考如何把這些教具按形狀分類,并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物品的特點。學生思考后發(fā)現(xiàn):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都是立體的,而紙張、圖片都是平面的。我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并引導學生把對圖形的感知由平面化向立體化遷移,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概念認知。
(2)拓展概念認知
在學生初步建立了立體圖形概念后,我再“乘勝追擊”,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加深對立體圖形的感知。
例如,我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類似長方體、圓柱體的實物,學生舉出了樓房、冰箱、筆筒、茶杯等實例;然后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平面實物,學生舉出了門、路面、電腦顯示器等實例。讓學生舉出這些生活實例,可以讓學生深入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差異。接下來我再說出幾何體的名稱,讓學生拿出桌上相應的幾何形體,使學生對立體圖形的概念認知進一步得到鞏固。
(3)實驗感知特征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長方體等幾何體的特征,我引導學生進行有趣的幾何體拼搭游戲,讓學生通過滾一滾、堆一堆等數(shù)學活動,進一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的特征,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例如,進行“滾一滾”游戲時,讓學生分組實驗,把長方體等幾何體從斜坡上滾下來,學生發(fā)現(xiàn):球和圓柱會很快滾下來;而長方體和正方體滾不起來,只能從斜坡上滑下來。
學生討論反思后得出結論:球和圓柱都有彎曲的面,可以滾動;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是平的,只能滑動,不能滾動。我讓學生舉出生活中運用這一原理的生活實例,學生舉出了車輪運用了圓的彎曲面的特性,運用長方體的特征可以把很重的箱子從斜坡上滑下等等。
再如,進行“堆一堆”游戲時,我讓學生分別把長方體等幾何體堆起來,看哪一種堆得高。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用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堆得很高而且不容易倒;用圓柱體堆不高且容易倒;用球體堆不成功。我讓學生列舉生活實例,學生舉出了用磚塊蓋樓房,就是運用了長方體穩(wěn)固性高的特點。
這樣,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長方體等幾何體的特征,可以讓學生全面感知這些幾何圖形的特點與實際應用,從而促進學生完成對長方體等幾何體的模型思想建構。
2. 利用3D打印輔助數(shù)的概念教學
數(shù)的概念教學一直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如果利用3D打印相關教具輔助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一)》時,可以利用3D打印機打印相關模具,幫助學生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數(shù)概念。
(1)建立幾分之一分數(shù)表象
我用3D打印的兩個■蛋糕模具(下面所有蛋糕模具的總體積都與此模具總體積相等),引導學生用觀察、觸摸的方法認識“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幫助學生建立■的正確表象;接下來,我再用三個■蛋糕模具,讓學生用眼看、手摸的方式建立■的分數(shù)表象,并以此類推,用相同的方法認識■、■等。
然后讓學生思考交流“從■、■、■、■等分數(shù)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經(jīng)過討論發(fā)現(xiàn):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這樣,學生頭腦中就初步建立了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表象。
(2)初步感知分數(shù)的意義
為了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分數(shù)的意義,我讓學生分別把■、■、■、■個蛋糕模具按從大到?。ɑ驈男〉酱螅┑捻樞蚺帕校Y果為:■>■>■>■。由此可以得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這樣,利用3D打印的模具引導學生認識幾分之一,就是把抽象的分數(shù)概念教學表象化、直觀化,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幾分之幾”做好了知識鋪墊。
3. 利用3D打印輔助幾何公式推導
小學數(shù)學幾何圖形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嚴密而復雜,如果單純利用課件演示推導過程,學生很難建構相關的模型思想;而利用3D打印的教具輔助公式推導,就把抽象的公式推導直觀化、實物化了,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容易。
例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例9,可以通過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事先用3D打?。﹣硪龑W生感知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進而推導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按如下程流擺出長方體:(1)用小正方體一個一個地擺出一排;(2)然后一排一排地擺出一層;(3)再一層一層地擺出一個長方體。然后讓學生用上述方法小組合作分別擺出三個不同的長方體:①長4cm、寬1cm、高1cm;②長4cm、寬3cm、高1cm;③長4cm、寬3cm、高2cm。各小組擺好長方體以后,先分別數(shù)出三個長方體各用了幾個小正方體,然后分析、討論:“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可以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學生經(jīng)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每個長方體用“長×寬×高”的得數(shù)正好等于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由此可以得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這樣,就順利推導出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綜上所述,把3D 打印技術應用于小學數(shù)學的幾何概念教學,不僅能化靜為動,還能變抽象為直觀,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概念,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模型思想,以及空間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相信在未來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3D 打印技術必將大放異彩,推動各個教育領域的改革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