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QQ群
研討背景:體育課堂教學中,“教會”“勤練”“常賽”是落實“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基本要求,也是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對于體育教師而言,如何“教會”,如何知道學生“學會”,采用什么手段實現(xiàn)“勤練”,“常賽”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等,都是新時代體育教師應思考且亟待解決的問題?;诖?,本期研討針對此話題,與全國體育教師一同探討,請研討教師結合所在地區(qū)或學校的教學現(xiàn)狀、實踐“教會”“勤練”“常賽”的路徑和方法等提出自己的見解,集思廣益,從而更好地為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和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服務。
話題一:體育課堂教學中,判斷學生“學會”的外顯特征或標志是什么?
學生“學會”的外顯特征或標志:1.面部表情豐富,表現(xiàn)出喜悅和自信;2.能夠熟練地做出技術動作;3.學習積極性較高;4.能基本說出動作要領;5.學生間合作學習配合協(xié)調;6.能掌握技術動作的使用方法并合理運用。
——安徽李厚余、山東田凱瑞
“教會”就是學生的“學會”,是體育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學生要能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在學練中能掌握動作,能表述清楚動作的順序與脈絡。“學會”是“會學”的基礎,學生只有“學會”了,感悟到了知識技能的規(guī)律,從感知覺上,學會判斷,學會理解,學會基本的動作與方法,也就基本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內蒙古常德玉
從技能掌握的階段理論來看,“學會”的特征可能就是建立正確的基本技術動作概念,基本了解完成動作的順序、肌肉的協(xié)調用力、動作操作的時間與空間、速度與準確性的關系。個體在練習中無需有意識地去考慮具體在做什么,在完成動作的同時還能做另一件事。例如,在運球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路線和方向選擇上,而不是注意怎么做動作;同時操作者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恰當?shù)卣{整和糾正。
——安徽羅傳偉、湖北熊昌軍
“學會”的外顯特征是能做出來,能參加比賽,能拓展應用,能講出來教別人,能做出來教別人,能發(fā)現(xiàn)同伴的錯誤動作,并能給予恰當?shù)膸椭⒅笇c糾正。
——江蘇趙美娟
體育課堂教學中,判斷學生“學會”的外顯特征或標志應該是針對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或教學內容而言。一節(jié)課結束之后,學生可以說出所學動作的技術動作要領、動作順序;可以在他人幫助下完成或獨立完成所學的技術動作;在學練游戲或比賽中,表現(xiàn)出積極參與、勤于練習、頑強拼搏、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品質。如,學生學習完跳高后,最基本的要求:能說出跳高技術動作有助跑、起跳、過竿、落地四個部分;能大致做出跳高的完整動作;在訓練或游戲的過程中,敢于嘗試過桿并積極練習,有挑戰(zhàn)新高度的勇氣。
——浙江王玲、湖北段明強
“學會”是針對一個教學單元來界定的,而不是一節(jié)課而言?!皩W會”是一個過程,其外顯特征應該是具有一定的運動實用性和運動觀賞性,也可以說是具有從事某一項運動的基本能力。課堂教學中,判斷教師“教會”和學生“學會”的標志:一是基本體育常識的了解程度;二是基本技術的掌握程度;三是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達成程度。
——陜西陳相吉
“學會”的外顯特征之一就是日常教學中經常運用的相互糾錯,學生間相互糾錯要建立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基礎上:1.掌握了技術要領;2.能夠具有思辨力地發(fā)現(xiàn)同伴的錯誤;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對同伴進行糾正。
——江蘇張琪
“學會”不僅指技能上的學會,也包括德育思想品質方面的學會;技能絕大部分是外顯的,教師可以根據一定的評判標準判斷學生是否學會;而精神上的學會是隱形、潛移默化的,這就需要教師做到關注每一名學生。每一名學生都是發(fā)展的人,都是具有發(fā)展?jié)撃艿娜耍處煈獙W生內在的學習(德育品德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四川李程建、浙江方文廣
“學會”的外顯特征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初步掌握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等建立運動表象,從而模仿動作,掌握動作技術,學生在教師的口令或者保護與幫助下能夠完成動作。第二個階段是熟練應用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可以脫離教師的幫助,自主完成動作,并且能將這一技術動作熟練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如,在學習過前滾翻動作后,學生知道在有坡度的地方摔跤時可以采取低頭團身等動作保護自己。
——安徽楊星星、江蘇朱云笙
“學會”應該包括三個方面:1.技術動作的掌握;2.強化以及完成技術所需要的體能練習手段;3.單個技術動作在完整運動項目中的靈活運用。
——湖北陳常悅
學生“學會”的外顯特征,其實就是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的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過程與方法的運用情況、情感態(tài)度價值的發(fā)展情況,“學會”就是抽象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化表現(xiàn),落實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三個方面。
——江蘇林通、浙江李康釗
體育課堂教育中的“學會”應該融入技能運用這一層面,放到運動當中應是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的。如,籃球:學會三步上籃,也需學會見準時機、高命中率地上籃,在比賽中能夠隨機應變,能夠指導同伴在實踐中更好地操作。“學會”是將汲取的知識變?yōu)樽约旱臇|西再將其輸出的過程。
——浙江徐濛
話題小結: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動作技術時,對動作技術環(huán)節(jié)的了解、對動作技術的熟練、對動作細節(jié)的把握就是“學會”程度的重要考量。最為顯性的“學會”是外在的熟練連貫的技術動作,學生能夠嫻熟地完成成套動作,動作清晰、到位、準確。“學會”的標志是運用,最好的狀態(tài)是在比賽(競賽)中運用,并增強內在的自信和勇氣。
——江蘇張建
話題二:在每一節(jié)課中落實“勤練”應把握哪些原則?您采取了哪些路徑和方法?
“勤練”需要學生對所練的內容感興趣,教師需要增加練習形式,讓學生有新鮮感?!扒诰殹钡姆椒ǎ?.精講多練,一般時間多于25min/課。2.循序漸進,手段多樣化,每一層次練習以5~10min為宜。3.技能和戰(zhàn)術教學區(qū)別對待。以高一零基礎女生正面雙手墊球為例,為了改善學生直臂擊球,使其協(xié)調用力,我要求學生先墊高低球(低低高節(jié)奏),低球約3m,高球約4m,以5min為一循環(huán),練習兩組后分層,進階組嘗試墊球后進行屈膝手觸地練習,一節(jié)課下來,練習密度和效果較好。
——山東李文軍
在單一動作練習時,增加動作練習的趣味性,如肩上投擲沙包時,可以讓學生對墻投擲紙球比反彈遠度。在組合動作練習時,可以將組合內容多樣化,供學生選擇,這樣既可以因材施教也可以多樣化。
——安徽韓彤、楊星星
“勤練”的路徑和方法:1.首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枯燥無趣的練習學生哪怕是受迫于教師而練習,也達不到“勤練”的效果;2.不同階段練習的手段方法不同,低段可能是游戲化,中段兼顧游戲與技能,高段技能化;3.要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要既能滿足愉悅性又能滿足鍛煉性;4.要科學系統(tǒng)地練習;5.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6.注重家校配合,提高家長體育意識。
——四川李程建
“勤練”的路徑:首先一定立足于課堂,課堂是保證人人練的主陣地;其次以學校體育活動為載體,開設與課堂教學或教材相應配套的鍛煉手段(大課間、小型競賽、社團活動等),最后是課后進行練習,適宜的課后鍛煉仍然是“勤練”的有效路徑。
——浙江方文廣
1.趣味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興趣就會自主學練;2.安全性原則,在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場地、器材的安全,并適時適當進行保護與幫助;3.表揚與激勵原則,多表揚與鼓勵學生,為其定準目標,使每一名學生都能“跳一跳就夠得到”;4.合作學習原則,同伴是最好的榜樣,在同伴的幫助、保護、鼓勵與促進下,學生進步更快了,這也省了教師不少精力。
——江蘇趙美娟、安徽趙杰、浙江徐濛
“勤練”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三勤:1.練習時間要多,要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分組要多,密度要大,強度要高一些;同時注意練習的趣味性,多用比賽或競賽游戲等。2.勤指導,指導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注意減少打斷集體練習的次數(shù)。3.勤激勵,多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練習興趣。
——河北陳華、山東姜建明
“勤練”首先要遵循效果最大化原則,要想效果最大化,應先對學情進行基本分析(學會的標準分析),再分層練習(勤練的具體實施)。要把“學會”和“勤練”結合起來,并始終能緊密結合朝同一方向前進,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一體化。
——浙江王明亮
體育課堂中“勤練”的路徑:1.練習方法可以一次性告訴學生;2.盡可能不去集體糾錯;3.固定兩人一組練習,可以增加效率;4.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5.不要為了練習體能等環(huán)節(jié)而減少了練習時間;6.練習方法要合理、層層遞進。
——浙江陳英
“勤練”就是增加練習的密度。練習密度提高了,學生練習也就勤了。提高練習密度,可根據學生數(shù)量及其學習能力分配成若干組,這樣可以提高每個學生練習的次數(shù),達到勤的要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分成強、中、弱組進行練習情況。這樣的“勤練”要遵循學生的整體、個體的掌握情況和差異,保證學生能夠在自己學會、學好的能力下完成“勤練”;另外,“勤練”也可以是增加學習的課次,讓學生不斷重復訓練,提升練習的勤,還可以提優(yōu)補差,開展第二課堂等。
——黑龍江潘杰
目標引領原則:以耐久跑為例,在跑進過程中,相對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呢?可以用目標(固定時間)來激勵??梢栽O置不同的成績目標(由低到高的要求且目標差距相距不大),促使學生實現(xiàn)目標。組間休息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跑進中的感受,并講解跑進技巧(如深呼吸、加大擺臂、提高步幅等),讓學生再進行試跑,激發(fā)學生敢于突破自我的勇氣。
——江蘇周福禮
話題小結:落實“勤練”應把握的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自覺積極性原則、成功體驗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練習與思考相結合原則、安全可操作性原則、合理運動負荷原則、趣味性原則、可普及性原則、適宜性原則、個體差異性原則、多樣性原則、從實際出發(fā)原則,等等。通過這些原則,采取以下路徑:分組分層、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遞進式教學,“勤練”沒有太多的捷徑,只能在保證應有原則的基礎上不斷練習、嘗試。
——浙江孟凡東
話題三:“常賽”應遵循哪些原則?
“常賽”遵循的原則:常態(tài)化原則、全員化原則、多樣化原則、規(guī)范化原則、趣味性原則。在日常教學中,“常賽”應該是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的,其對象也應該是大多數(shù)學生而不是少數(shù)學生,內容可以與日常教學內容相統(tǒng)一,比賽形式也應當多樣化。
——安徽羅傳偉、江蘇周福禮
“常賽”要遵循下列原則:1.安全性原則,安全是一切活動的基礎,首先要注意比賽場地、器材、組織等是否存在安全隱患。2.更多人參與的原則,把精英賽制改為普惠賽制,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各種比賽中,享受競賽的樂趣。3.鼓勵性原則,計分多采用加分制,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感受到他是群體中不可或缺的。從“教會”到“勤練”再到“常賽”,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以賽促練,以練促學,以學促進步,學生會了就想練,熟練了就期望舉行比賽、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4.長期堅持原則。5.創(chuàng)新性原則。
——江蘇趙美娟、浙江王玲
“常賽”能提高學生習練的積極性,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練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競賽的方式教學,能激起學生練習的欲望。教師應運用多樣化的、富有挑戰(zhàn)的競賽練習,以相互展示、幫助、競賽的形式,巧妙地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設計教學情境。學生喜歡挑戰(zhàn),喜歡競賽,那就以生生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練中探究,在競賽中體驗,以積極的心態(tài)學練。通過多元的情趣化的競賽呈現(xiàn)和學練手段,調動每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練習成為苦中求樂、樂中求趣,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在學練中滿足學生的需要,學生的求知欲就會被調動起來。
——內蒙常德玉
遵循的原則:1.全員性原則(以提升學生整體體能或技能);2.計劃性和目標性原則(課內或課外的比賽都應該有目的性);3.階梯性原則(最好根據學生學情設置有梯度的比賽,讓學生都敢于挑戰(zhàn));4.趣味性和多樣性原則(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運動參與)。
——浙江朱彩鳳、甘肅金智宏
“常賽”要遵循基礎性、層次性、全員性和選拔性的原則?;A性是易于組織、易于參加。層次性是針對學生特點組織進行不同層次的比賽和不同項目的比賽。全員性是全體學生能夠參與。選拔性是在以上基礎上為競技體育選拔優(yōu)秀的運動員。
——江蘇朱云笙
要想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落實“常賽”,就需要建立一套競賽的規(guī)則和專門設置一個競賽的時間,讓學生對比賽充滿期待,這有助于“學會”和“勤練”,這就是常賽的“常規(guī)性”;想要對“常賽”有持續(xù)的渴望,那就要對競賽的規(guī)則及時作出改變,若經常變化游戲規(guī)則,學生對游戲就會更加感興趣,這就是“常賽”的“規(guī)則可變性”;想要發(fā)揮“常賽”環(huán)節(jié)更多的育人功能,那就要讓學生在“常賽”過程中體驗不同的角色,如裁判員、運動員、教練員、隊醫(yī)等,這就是常賽的“育人性”。
——浙江李康釗
1.根據學情分層比賽,如足球比賽可以有甲級、乙級等等。2.育人性,比賽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相互幫助合作、團隊力量、公平競爭、遵守規(guī)則、文明用語等的德育滲透。3.合理改變規(guī)則,如,課中若專門訓練行進間上手投籃,在比賽中就可以改變規(guī)則:行進間上手投籃進球算4分,其他方式1分。由此,在比賽中學生就會多運用這個技術動作進行比賽,這樣就較好地達到了本節(jié)課比賽的目的。
——山東田凱瑞、江蘇趙蕓
“常賽”應該有前提做保障,前提就是“學會”。首先應該是技能熟練掌握的才可以“賽”,能競賽的才可以考慮“?!?。遵循的原則:1.安全性原則,要在保證器材、場地、學生身體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比賽。2.公平公正原則,開展競賽,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學生只有感受到公平,才會喜歡競賽;3.對等性原則,人數(shù)對等、技能對等、年齡對等都是“常賽”的必要條件;4.層次性原則,包括學生學習的程度、學習時間的長短、學生性別的差異等。
——黑龍江徐剛
話題小結:體育課堂教學與訓練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合理安排原則、經常性原則、區(qū)別對待原則、全面發(fā)展原則,常態(tài)化原則、多樣化原則、規(guī)范化原則、公平公正原則、趣味性原則、育人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安全適宜性原則、目的性原則、有序組織原則、全員參與原則、適量原則。
——甘肅張永璟
話題四:從“教會”到“勤練”再到“常賽”,三者是如何融合兼顧的?
1.在“教會”的基礎上進行“勤練”,通過“勤練”鞏固“教會”的內容。2.學生在“勤練”的基礎上進行“常賽”,通過“常賽”進一步鞏固“學會”和“勤練”的內容。3.“學會”“常練”和“常賽”三個環(huán)節(jié)要互相促進,不能孤立?!皶殹悺睉摳w育教材的排列方式類似,直線式排列、遞進式發(fā)展的同時,也要螺旋式排列,這樣可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安徽李厚余、江蘇嚴立洋
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學會說、會用來體現(xiàn),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能夠“教會”學生。由于運動技能的學習是需要反復練習才能掌握的,所以學生必須通過“勤練”才能掌握?!扒诰殹笔潜U?、是實施,是整個動作動力定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常賽”是動作技能得以鞏固提高的重要途徑?!俺Y悺笔菣z驗、是延伸,是“教會”“常賽”的一種檢驗和展示,也可以說是應用或價值體現(xiàn)。“教會”“勤練”“常賽”“教會”是前提、是基礎,需要掌握的是基本的、正確的動作技能;“勤練”是保障、是實施,是整個動作動力定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常賽”是檢驗、是延伸,是“教會”“常賽”的一種檢驗和展示,也可以說是應用或價值體現(xiàn)?!皩W會”“勤練”“常賽”是體育教學過程的有機結合體,也是體育教育教學過程的有效手段和依據,三者是一體化的、不可分割的。
——山東宋曉露 、黑龍江潘杰
賽就是為“學會”“勤練”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學會”是基礎,“勤練”是保障,比賽是關鍵,是一體化的完整過程,目的就是讓學生享受運動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提高學生體育學科的關鍵能力。
——上海蔡海軍
“教”是傳授運動技術的主要途徑,是教師的教學和引導?!熬殹笔沁\動技能掌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具體操作方法,“賽”是運動能力形成的關鍵手段。每一個運動技能都是通過“練”來穩(wěn)定,再借助“賽”提升的過程?!百悺痹谝欢ㄒ饬x上來講,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練”,或者稱為更高級形式的“練”,達不到“勤練”和“常賽”,學生就難以強化練習,鍛煉習慣也就無從談起,運動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過程,三者層層遞進、相互融合。
——浙江劉洋
“教會”“勤練”“常賽”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會說,才能會做,熟練后才能參賽。如籃球雙手胸前傳球,學生首先要知道雙手胸前傳球最開始是屈肘持球于胸前,傳球時伸臂翻腕撥指,然后在練習過程中努力結合所學知識練習、鞏固這個動作;最后在比賽過程中,在不同的體位或者突破等緊急情況下,能做出雙手胸前傳球的動作。
——浙江王玲
1.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目標,教什么就練什么、練什么就賽什么。2.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掌握動作,通過大量的練習改進和提高技能,通過比賽運用達到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3.三個環(huán)節(jié)要互相促進,不能孤立。在“教會”的基礎上進行“勤練”,通過“勤練”鞏固“教會”的內容,在“勤練”的基礎上進行“常賽”,通過“常賽”進一步鞏固“學會”和“勤練”的內容。4.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基于學情,簡化規(guī)則,改造器械,縮簡人數(shù)。5.通過“勤練”,使學生感悟“學會”,通過“常賽”的激勵檢驗,使學生在反思中激發(fā)興趣、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山東羅兆杰
“學會”后要及時增加練習次數(shù),以鞏固技術動作,并通過比賽進一步鞏固動作。例如,籃球教學在初步學會了基本的傳接球、運球和投籃后,就可以進行簡單的教學比賽了,在比賽中可以鞏固基本的技術,在下次的教學比賽前,可以加強基本技術練習,使技術動作熟練和完善。“學”“練”“賽”三者缺一不可。“學會”掌握,“勤練”鞏固,“常賽”提高,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勤練”上來。
——安徽張蒙蒙、安徽裴立
從一個單元角度來看,這三個內容可以按1∶3∶1的比例來安排課時;從課時教學角度來看,這三個內容可以按8分鐘、15分鐘、7分鐘的時間來安排。雖然現(xiàn)實教學中并不一定要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體現(xiàn)這三個內容,否則就過于教條,但是教師必須要學會從這三個方面內容去設計單元計劃和課時計劃。
——浙江李康釗
“教會”是基礎,特別是體育教師應著重把“教會”作為重中之重,讓學生明白動作技術的正確性,為后續(xù)“練”、“賽”打基礎?!扒诰殹笔窃谡莆照_技術動作的基礎上進行熟練化,有利于動作的自動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蛟诩依镞M行練習了,只有練熟了才能在運用的時候“不掉鏈子”。“常賽”是“教會”、“勤練”的目的,只有在比賽中很好地運用了才是最終目標。
——山東田凱瑞
話題小結: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學懂、會用來體現(xiàn),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能夠“教會”學生。由于運動技能的學習是需要反復練習才能掌握的,所以學生必須通過“勤練”才能掌握?!扒诰殹笔潜U稀⑹菍嵤?,是整個動作動力定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常賽”是動作技能得以鞏固提高的重要途徑?!俺Y悺笔菣z驗、是延伸,是“教會”“常賽”的一種檢驗和展示,也可以說是應用或價值體現(xiàn)。因此,“教會”“勤練”“常賽”是一體化的、不可分割的。
——吉林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