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憲梅 孔令清
人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重視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當學生學會了閱讀方法,就等于有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之門的鑰匙,有了這把鑰匙,就有了獲取知識的自由和能力,就能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成為學習中的主人。那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采取的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內部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的學生閱讀興趣,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刊雜志、圖書等,創(chuàng)辦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刊帶進教室,供大家相互借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會提高,但這種興趣是在外力推動下,不能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要想讓學生真正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自覺地、發(fā)自內心地閱讀,還需要解決學生自身內部動力的問題,所以教師還要上好閱讀課,用語文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并打動學生閱讀。
在課內閱讀課上,教師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瑯瑯地讀;抓意境描寫,發(fā)揮想象去讀。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教師結合教材中課文的講讀,引導學生去閱讀課外書籍,比如學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西門豹治鄴》等,讓學生去閱讀名人故事、歷史故事等;學了《麻雀》一文,引導學生閱讀《獵人筆記》中的其它故事。教師在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學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進而提升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覺得讀書是一種美的享受,逐漸把讀書內化為自己的一種行為習慣。
二、引導鼓勵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用批注的方法閱讀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關于讀書和思考,毛主席、魯迅、華羅庚以及眾多的寫作大師都是批注式讀書的典范。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批注式閱讀是一種有效閱讀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批注可以用符號勾畫,學生可以用喜歡的符號去勾出閱讀過程中不懂的或者是感興趣的句子;也可以用文字批注自己閱讀時的收獲、困惑、見解等。讀文章時,遇到精彩的地方,有疑問的地方,有啟發(fā)的地方……隨時都可以做批注。批注可以分為注釋式批注、質疑式批注、評點式批注、賞析式批注、聯(lián)想式批注、提要式批注等。在課內閱讀課上,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課文進行批注,學生進入自己獨立的閱讀世界,自主學習、靜心思考、展開想象、形成觀點、提升認識。教師鼓勵學生把課內學到的批注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引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有意識地主動運用批注的方法學習,養(yǎng)成一邊閱讀一邊批注的習慣。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展示活動
感受文字之美,盡享讀書之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督促檢查跟不上,任由學生完成,肯定實效不大。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適時開展“詩歌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讀書沙龍”“手抄報評比”“知識競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在檢查學生閱讀情況的同時能有效地鞏固閱讀成果,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學生的閱讀生活。讀書改變人生,學習成就未來,拿開展詩歌朗誦比賽來說,學生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積極準備,尋找適合自己的朗誦材料,讀詩歌的熱情空前高漲,他們相互推薦好的詩篇,朗誦會上學生的精彩表演不時博得陣陣掌聲。朗誦結束后,讀詩在班中盛行,每一首詩歌,都是一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詩歌朗誦會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它讓朗誦者走進詩的意境,放飛自己的心靈,想象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它讓聽者在朗誦者聲情并茂的朗誦中感受詩情畫意,詩歌的意境美。
總之,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影響到學生日后的學習。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注解,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效率,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