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杰 馬祥偉
在語文課堂中,恰當?shù)厥褂秒娊淌侄?,不僅能夠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使教學內(nèi)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而且能夠突破學生對學習的時空限制,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內(nèi)化學生的素質(zhì),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方面:
一、運用電教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實踐表明:使用多媒體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的最佳途徑。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 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chuàng)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
如:《三峽》這篇文章,描寫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自然景觀,但由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少,對三峽沒有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三峽的“情”也難以激發(fā)起來。我在教學《三峽》一文時,先播放一段三峽兩岸迷人風光的錄像,配上清新優(yōu)雅的音樂,讓“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河流”、“清澈的泉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這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盡入學生眼底,親身感受一下三峽的“奇情狀采”。這樣,無需多說,學生的身心自然會沉浸到課文描寫的情景中去,學習興趣也就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二、運用電教媒體,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nèi)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nèi)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chuàng)設巧妙的突破口。
例如:教學《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時,課文內(nèi)容牽涉到了許多學生無法感知的遙遠境界,宇宙中的天體運動,星座星系的形狀位置,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動畫或三維立體圖等形式加以說明,可以把這些看似深奧的天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既擴寬了學生的視野,又消除了學生在理解上的障礙,推動了學生積極思維。
三、運用電教媒體,突破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長期以來,如何使學生突破“內(nèi)容關”、“語言關”、“寫法關”,一直是語文教師極為關心又棘手的問題??上驳氖请娊堂襟w為作文教學開辟了新天地,徹底改變了“言之無物”、“無從下筆”的現(xiàn)狀,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如我在指導學生的一次場面描寫時,運用刻錄好的片子重演幾天前活動課上“扳手腕”比賽的實況,學生興致勃勃,看得津津有味。是多媒體技術,突破時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等形象生動的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解決了他們的“無米之炊”。然后,利用刻錄片進退便利的特點,指導學生有順序觀察,敘述當時熱鬧的比賽場面,又不失時機地指導觀察特寫鏡頭——同學們的動作、神態(tài)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這樣由說到寫水到渠成。最后借助實物投影,投影學生即席寫的小片斷進行講評,糾正文中語病,讓學生在參與評議修改中逐步學會一些基本寫作技能。由此可見,運用信息技術輔助作文教學,無疑是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重大突破,教學全過程以訓練為主線,眼(觀)、腦(構(gòu)思)、口(說)、手(寫)并用,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多角度訓練,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四、運用電教媒體,及時反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評價、檢測、反饋矯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堂課的關鍵是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jié)教學目標。怎樣才能看是否掌握呢?過去,老師在教學完成后,利用課堂練習檢查教學效果,常常浪費了課堂上許多寶貴時間,有了電腦,教師可事先把題目及答案存盤,做練習時,先顯示題目,學生做完后,電腦直接檢查正確與否。對了,電腦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或“豎起大拇指”;錯了,電腦便顯示答案并閃爍一次,伴以“爆炸”聲。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時間,還大大的解決了部分學生愁做題的難題,還大大地簡化了教師在課堂上機械的、重復性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學生樂學,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電教媒體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 ,改變了“教師加粉筆加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它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學到知識,鍛煉思維,開發(fā)智力,推動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