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榮
2020學年的第一學期每周的周末,我有幸參加了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B證資格的在線培訓,學習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等知識,聽取了很多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專家的課程,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學上的知識。聯(lián)系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很多老師其實或多或少地也運用了一些心理學上的知識。現(xiàn)如今,通過培訓后,更是從理論上深刻地全面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對今后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管是學生還本人,在心理健康問題處理上更是幫助匪淺。
心理咨詢是一項人際關系活動,心理咨詢師能通過合理的手段與方法,打開心理咨詢者的心結,并通過一系列的方法與過程達成援助咨詢者不良心理活動的作用,這種心理過程稱之為心理咨詢。而良好的咨詢關系則是指咨詢者與來訪者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依賴、充分理解、彼此坦誠相待的特定的人際關系。它一方面可以使得當事人對輔導者產(chǎn)生充分的信心與信任,從而消除對輔導者的戒備與抵觸,使他們能更從容的對待咨詢工作,也使得輔導者能從當事人手中獲得更加客觀、真實的資料,利于咨詢工作的展開,也有利于當事人解決自身問題。
本人在實踐中也體會到:當心理咨詢師與咨詢者建立溝通關系時,應當以平等、關愛、尊重、和諧的心態(tài)去與之溝通,這樣才能與咨詢者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使咨詢者放低心里防備,更好地與之交談,就能一定取得良好的輔導效果。下面我談談怎樣建立良好的幫助關系:
一、對接受咨詢的學生保持平等的態(tài)度
保持平等的態(tài)度是建立咨詢關系的基礎。心理咨詢師與咨詢者之間的平等并不呈現(xiàn)在身份上,每個人的身份都有所不同。所謂平等是人格主觀上的平等,咨詢師要將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與學生對話。當心理咨詢師在輔導每一位學生時,要注意使用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及語氣,誘發(fā)學生產(chǎn)生平等的意識,學生不對咨詢師產(chǎn)生抵觸心理,咨詢師才能更好完成心理輔導活動。進而實現(xiàn)平等無間的交流。請學生進來取名為“開心屋”的心理咨詢室坐下,讓學生眼睛平視就能看到老師的眼睛。
二、對接受咨詢的學生要能夠同感理解
輔導老師能很投入地去傾聽接受咨詢的學生,不僅注意去傾聽學生所說的話,還要將自己放置在他人的位置上。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才能提出相同的觀點,不斷引發(fā)學生往正確的心理道路上走。心理咨詢師要理解學生的憤怒與害怕,要觀察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撫平對方的情緒,并且要不斷跟蹤學生的心理態(tài)度,明確學生是否已經(jīng)準確地理解了咨詢師的本意。同感理解是對治療是至關重要的。
三、對接受咨詢學生要溫和
輔導老師應該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以熱情、耐心和愛心對咨詢會談進行有效、良好的把握。輔導老師必須清楚,咨詢或會談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自己的故事。在咨詢的過程中,你可以聽到不少的故事、甚至說沮喪話與粗話,有些可能還會因此對輔導老師產(chǎn)生移情,把自己的怒氣發(fā)泄在輔導老師身上——比如大吼大叫,等等。這些都是讓人很難堪,但也是不得不正面對待的問題。那么身為一名輔導老師,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身懷痛苦的學生解決他們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要認真地傾聽他們的故事,并了解學生思考、感知和行動的方式,溫和地對待每一位接受咨詢的學生。有時,溫和地關注與傾聽就能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咨詢的學生往往喜歡平易近人的咨詢師,愿意感受咨詢師身上溫暖、理解、平等與仁愛的氛圍。輔導者要放下手頭的事情,認真傾聽咨詢者的心理,并應當用眼光注視著咨詢者,不斷運用鼓勵的話語激勵他抒發(fā)情感。良好的氛圍是人際關系相處中重要因素之一,溫柔的語氣合理的表情與姿態(tài)能夠給咨詢者帶來一定的心理放松。當討論到咨詢者不愿提及的話題時,可以先行避讓,當時機合適時再引出話題。
四、咨詢師要具備真誠的態(tài)度
在與人交談時,最難能可貴的精神就是真誠。當你帶有真誠的心思去與對方交談時,對方必定能感受到并且回饋。咨詢師的真誠態(tài)度具有榜樣作用。在輔導學生過程中,不應去想著“我是老師”、“我是輔導員”。不必對自己的想法字斟字酌,應泰然自若。若遇到學生的埋怨或攻擊時,不會被激怒,不會去反駁、辯解。反而同感理解學生的心情。做到表里一致、心口如一,愿意分享自我、提示自我。
五、對接受咨詢的學生要接納要尊重
在心理咨詢的活動過程中,咨詢師要努力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并對學生有的尊重與平等的思想,這能夠為咨詢師的工作減輕難度。每一位主動前來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都一定是做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才前來向心理咨詢師討教經(jīng)驗。此時,心理咨詢師要秉承著真誠的態(tài)度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的心理問題。所以,咨詢師應當樹立起信心,堅信自己能夠給學生帶來溫暖,用堅定的眼神給予學生鼓勵。咨詢師的真誠與對學生的尊重,能夠帶給學生無限的信心,向咨詢師傾訴出自己的想法,咨詢師才能與之更好的溝通與交流。
打開人與人之間的心扉本不是一件難事,但秉持著正確的態(tài)度與真誠的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真誠態(tài)度時,學生就會對老師賦予信任感,學生就會通過教師的引導,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的所思所想。當教師對學生的話語表現(xiàn)出期待,并且不斷追問時,學生的心理會受到尊重感,認為自己的表達是有意義的。在咨詢過程中,教師適當?shù)纳眢w動作與語言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感與信任感。學生會慢慢放下防備的心理與咨詢師進行交談,并說出此次前來心理咨詢的目的,從而按照咨詢師的引導進行心理上的改正。動作等施于影響,表示對前來咨詢學生的尊重。
總而言之,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老師必須與學生真誠相待,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幫助關系。只有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才能勝任心理咨詢的工作,才能真正給予需要心理咨詢的人予幫助。取得良好的輔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