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李雪梅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錄像觀察法、比較分析法,對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前六名運動員成套中難度動作的得分、選用、布局、以及完成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表明:運動員在成套中,難度分值主要選用0.5-1.0分之間的難度動作,其中0.6--0.9分的難度選用率較高;在難度組別選用中,C組跳與躍類難度使用頻率最高,B組靜力性力量類難度使用頻率最低;多數(shù)選用跳與躍類難度與其他類別難度動作進行組合連接。
【關鍵詞】學生運動會;健美操;女子單人操;難度動作
1前言
1.1選題依據(jù)
競技健美操是一項在音樂伴奏下,能夠表現(xiàn)連續(xù)、復雜、高強度健美操操化動作能力的運動項目,包括難度動作、操化動作、過渡與連接動作、托舉動作、動力性配合等。其中,難度動作是體現(xiàn)運動員自身能力、訓練水平、戰(zhàn)勝對手的關鍵因素。難度動作的選用、編排、完成質(zhì)量直接影響到藝術和完成的得分,高質(zhì)量的完成高分值難度動作是該項目的奪金點。
近年來,我國競技健美操項目發(fā)展十分迅速,許多學校都相繼開展該項目。但是,縱觀世界競技健美操的發(fā)展,我國女單項目仍然較為薄弱,能夠在世界大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運動員也是少之又少。
本文通過對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進行研究,并著重分析在成套中難度動作對最終成績的影響,如難度選用情況、難度分布情況、難度完成情況等。
1.2研究意義
本研究以2017-2020年競技健美操評分規(guī)則為依據(jù),對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前六名運動員的難度動作進行分析,望可以對實踐比賽中競技健美操女子運動員在難度選用、組別排序等方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前六名運動員成套中的難度動作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中國健美操競賽網(wǎng)等平臺,搜索以競技健美操為主題“評分規(guī)則”、“女子單人操”、“難度動作”、“難度分值”等關鍵詞,查閱相關文章資料,并歸納分析。
2.2.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 Excel 軟件對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前六名運動員比賽成績進行詳細的統(tǒng)計與分析。
2.2.3錄像觀察法
依據(jù)本賽事所采用的2017-2020年版競技健美操評分規(guī)則,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前六名運動員成套中難度動作的分值、組別以及難度布局等進行全面的規(guī)整和分析。
2.2.4比較分析法
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結果,對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前六名運動員成套中難度動作的得分、選用、布局、完成進行深度剖析。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女子單人操前六名總成績統(tǒng)計分析
競技健美操的比賽成績是由藝術分、完成分以及難度分這三大評分體系來進行最終成績與名次的定奪,三者相互聯(lián)系,缺一不可,而難度分則影響著其余兩項分值的高低。
通過對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前六名總成績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并列第一名北京市和江西省代表隊參賽選手的藝術分為8.600,難度分為8.400,完成分為4.150,最后得分為21.150;第三名江蘇省代表隊參賽選手的藝術分為8.300,難度分為8.200,完成分為3.700,最后得分為20.250;第四名山東省代表隊參賽選手的藝術分為8.150,難度分為8.300,完成分3.750,最后得分為20.150;第五名天津市代表隊參賽選手的藝術分為8.100,難度分為7.900,完成分為4.000,最后得分為20.000;第六名上海市代表隊參賽選手的藝術分為8.050,完成分為8.050,難度分為3.600,最后得分為19.750。
隨著此項項目的發(fā)展,更高質(zhì)量的完成高難度動作成為了比賽中的制勝因素,通過最終成績公告可以看出,位于并列第一名的北京市運動員和江西省運動員在評分規(guī)則內(nèi)的三大評分體系得分都相同,其中難度得分也是本場比賽中女子單人操的最高得分,為4.150;第三名江蘇省代表隊的運動員難度得分明顯低于第一名的難度得分,為3.700,其總分也與第一名的運動員相差1.000,差距較前兩名較大;第四名山東省代表隊的運動員難度得分為3.750,難度分比第三名江蘇省的運動員高出0.050分,但因其藝術得分較低,最后總分以0.100的分差僅次于第三名選手;第五名天津市代表隊的運動員其難度分為4.000,高于第三名和第四名的難度分值,但由于完成難度動作的質(zhì)量較差,藝術分和難度分都沒有得到較高分值,最終以20.000排列第五;第六名上海市代表隊的運動員難度得分只有3.600,為前六名難度得分最低分,以總成績19.750排列第六。
3.2女子單人操前六名難度分值選用情況分析
競技健美操的評分規(guī)則一般為四年一個周期,由于疫情原因該規(guī)則在2021年繼續(xù)執(zhí)行,所以本次比賽采用的規(guī)則為2016年9月發(fā)刊的2017-2020年評分規(guī)則。在連接加分當中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難度動作與難度動作的連接,兩個難度均達到最低完成標準且連接沒有任何停頓可額外獲得難度連接的0.10分,三個難度則可額外獲得難度連接分的0.20分;另一種則為技巧動作與難度動作的連接加分,一個難度動作與技巧動作相連接可額外獲得難度連接的0.10分,兩個難度動作與技巧動作連接可額外獲得難度連接的0.20分,可把技巧動作放在三連接的開始、中間以及最后均可,但不能兩個技巧動作連接難度動作,這樣不僅不能獲得額外的加分裁判員還會對其進行減分。難度分是由成套動作中所有難度動作及連接加分相加后除以一個系數(shù)得到的,女子單人操在難度分中的系數(shù)為2.0。
通過對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前六名難度分值選用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其中0.5分和1.0分的難度選用率均為6.7%;0.6分難度的選用率為25.0%;緊跟其后的是0.9分的難度選用率,為23.3%;0.7分和0.8分的難度也不相上下,各為18.3%和20.0%,這是由于此次比賽為大學生運動會,每個代表隊只能派出一名選手參加該項目的比賽,所以普遍運動能力都較高,幾乎都為該省/市最優(yōu)秀、能力最強的選手。
第一名北京市代表隊參賽選手其難度分值為8.00,難度得分為4.150,采用了兩次動作連接,與之并列第一名的江西省代表隊的參賽選手難度分值與難度得分也與其相同;第三名江蘇省代表隊的參賽選手其難度分值為6.90,難度得分為3.700采用了兩次難度連接;第四名山東省代表隊的參賽選手其難度分值為7.10,難度得分為3.750;第五名天津市代表隊的參賽選手其難度分值為7.80,難度得分為4.000;第六名上海市代表隊的參賽選手其難度分值為7.10,最終難度得分為3.600。在整體的難度分值與得分情況當中,第三名江蘇省代表隊的運動員難度分值在六名選手中為最低,但難度得分卻不是最低,因為她采用了兩次三連接的形式,獲得了額外的0.400的難度連接分,除第六名上海市的參賽選手只有一次兩連接的連接加分之外,其余的四名參賽選手在成套中均采用了一次兩連接和一次三連接的連接加分去獲得額外的0.300的連接分。
從難度分值的選用中得知,兩位第一名選手都在成套中選用了最高分值的難度,江西省代表隊的運動員則選擇了兩個1.0分值的難度,這在成人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中是極少見的,也凸顯出了能力上的差距,第五名天津市代表隊的運動員也選用了一個1.0分值的難度,并且兩位第一名選手在最后的難度分值與得分上的成績一模一樣,這也彰顯了此次比賽競爭的激烈性,這說明我國女子單人操項目難度動作逐漸向著高分值的方向發(fā)展。
3.3女子單人操前六名難度組別選用情況分析
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體系中共有四個組別,A 組為動力性力量動作;B 組為靜力性力量動作;C 組為跳與躍類動作;D 組為平衡與柔韌類動作。在女子單人操項目成套動作中最多可做10個難度動作,在選取難度上必須在難度表所給的四個組別中選擇至少三個組別的難度動作,每組至少選擇一個難度動作,并且在難度的評分規(guī)則上對根命組、地面難度以及落俯撐難度上都作出了明確的限制與要求。
通過對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成年健將組女子單人操項目前六名難度組別選用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C組跳與躍類動作在前六名運動員中的利用率最高,為48.4%,在四個組別的難度中占到了將近一半的百分比,該組別主要考驗運動員的彈跳與旋轉的能力,這類難度主要特點是根命組較多同時選擇性也較為廣泛,主要體現(xiàn)在運動員對下肢爆發(fā)力的掌控,其中“縱叉跳轉體360°”這一難度六位選手都進行了選用,該難度的分值僅為0.6,根據(jù)視頻分析得出,該難度一般都為連接串難度的第二個連接難度,可較穩(wěn)定的銜接第一與第三難度,使其高質(zhì)量完成這一難度串所涉及的難度。A組動力性力量動作的利用率達到了33.3%,其中前六名選手都選擇了銳角支撐轉體180°成文森這一難度分值為0.9的難度;三個運動員都選擇了托馬斯轉體180°后騰空轉體360°成俯撐這一難度分值為1.0的難度,且選擇難度根命組與根命名均相等。B組靜力性動作和D組平衡與柔韌類動作難度占比相對較小,分別為5%和13.3%。平衡與柔韌類難度動作在女子單人操項目中利用率還較為高,因為成年女子和成年男子相比較而言,隨著身體骨骼以及肌肉和韌帶的發(fā)展,女子的柔韌會較男子較容易發(fā)展,而成年男子則在力量性發(fā)展速度較快,在D組平衡與柔韌類動作中依柳辛根命組的利用率最高,前六名參賽選手,有五名運動員都選擇了該根命組難度,這一組別難度主要體現(xiàn)運動員的身體柔韌性,以及對平衡感的掌控能力。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在難度連接上,多數(shù)運動員都選擇了兩次三連接,一次兩連接的額外連接加分形式,只有一位選手選擇了兩次三連接的形式,運用額外連接加分形式逆轉局面取得了第三名的優(yōu)異成績。
(2)在難度分值上,0.6和0.9分是選用率較高的難度,多數(shù)運動員會選用2-4個0.9分以上的高分值難度動作與中低分值難度動作相結合。
(3)成套難度組別選用大致相同,C組跳與躍類選用占壓倒性比率,B組靜力性力量類選用頻率最小,其主要原因是成年女子運動員的手臂力量較為薄弱,無法長時間支撐身體。
4.2建議
(1)運動員在評分規(guī)則允許的情況下,可采用兩次三連接的難度動作,來獲得額外的難度加分,可促進自身成套動作中藝術分與難度分上的提升。
(2)運動員在成套難度動作的選用上,應主動嘗試1.0的高分值難度動作來增強自身在比賽中的競爭力和特色亮點以來抓住裁判的眼球。
(3)運動員應根據(jù)自身的特長技術選擇特色難度動作,并且還要確保該難度在成套中高質(zhì)量的完成。
參考文獻:
[1]郝文杰.2017版規(guī)則下中外競技健美操單人操優(yōu)秀運動員難度動作的對比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
[2]楊士浩.2016年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前三名實力對比分析[D].山東體育學院,2018.
[3]李涵.我國競技健美操成人組單人項目成套動作技術分析[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7.
[4]馬光媛.第十三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競爭格局對我國健美操競技實力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6.
[5]岳偉.第十三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女單決賽前六名難度動作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6.
[6]馬超.對第十三屆世錦賽女單混雙項目前八名成套動作整體分析[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6.
[7]姜蕾.第12-13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女子單人項目成套動作技術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5.
[8]王園悅.第十屆健美操世錦賽各項難度動作和難度組合動作的分析研究[D].蘇州大學,2010.
[9]王慧群.對第九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我國運動員難度動作及其完成水平的分析研究[D].蘇州大學,2008.
作者簡介:李凡(出生年月:1998年9月13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省市):山西臨汾,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通訊作者:李雪梅(1964年—),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