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寧馨 祖晶晶
摘 要:要想幫助我國部分大學生糾正不當勞動觀念并使其形成正確勞動價值觀,需從大學生不當勞動觀念的具體表現(xiàn)及其產(chǎn)生不當勞動觀念的主要原因展開分析。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的不當勞動觀念主要表現(xiàn)為排斥勞動,渴望不勞而獲;不能正視體力勞動,勞動價值取向具有功利性;盲目接受他人觀點,自身缺乏對勞動的理性思考。對此,應加強宣傳教育,構建科學完備的高校勞動教育體系,完善社會再分配制度,改善社會分配不公現(xiàn)象,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勞動觀念。
關鍵詞:勞動觀;大學生;影響因素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錦鯉現(xiàn)象下大學生勞動觀現(xiàn)狀及其教育引導策略探究”(項目編號:201910359045)。
一、問題的提出
2016年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時強調:“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知識,必須依靠勞動,必須依靠廣大青年?!盵1]近年來,我國對于社會勞動意識方面的建設愈發(fā)重視,青年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發(fā)展的生力軍,更應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中存在一些與主流勞動觀念相悖的不當勞動觀念,其中部分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必須及時糾正,否則將會對我國未來的建設發(fā)展產(chǎn)生阻礙。
大學生勞動觀是一個新興研究方向[2],截至目前,學界對于大學生勞動觀念的研究相對較少,且研究主要集中于現(xiàn)狀、原因及途徑等方面,對于不當觀念及不當勞動觀念等概念沒有進行詳細界定,使得此類研究往往虎頭蛇尾、邏輯不嚴謹。在此背景下研究新時代大學生不當勞動觀念,并對不當勞動觀念的概念進行詳細界定,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對不當勞動觀念的辨別意識和自我糾正能力,從而培養(yǎng)具有科學勞動素養(yǎng)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能夠彌補先前研究的不足,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參考。因此,現(xiàn)階段研究新時代大學生不當勞動觀念對我國未來建設發(fā)展及與勞動觀相關的學術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3]。
二、不當勞動觀念概念界定
對于不當勞動觀念,目前學界尚未有準確界定。不當勞動觀念與正確勞動觀念相反,因此,可以通過對“正確勞動觀念”這一概念的理解,反向類推得出“不當勞動觀念”的定義。
在我國,正確勞動觀念意為崇尚與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認識到勞動對于人類與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以及將勞動作為人一生所必須經(jīng)歷的活動,其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個人和人類社會發(fā)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反之,不當勞動觀念則是對個人與人類社會發(fā)展有害的勞動觀念,該觀念持有者往往不能夠全面、客觀地看待勞動,對于勞動的認知具有片面性,對勞動行為具有抵觸性,不能夠平等看待不同的勞動形式。
三、當前大學生不當勞動觀念的主要表現(xiàn)
為把握大學生不當勞動觀念現(xiàn)狀,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大學生勞動觀念現(xiàn)狀調查問卷”,以合肥工業(yè)大學本科生為樣本開展線上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5份,全部收回且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100%。問卷包括基本信息、大學生勞動觀念的主要特點、影響大學生勞動觀念的因素三個部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被調查學生均持有正確科學的勞動觀念,對于一些包含不當勞動觀念的言論也能夠及時辨別并予以否定。然而,仍有部分學生存在抵觸勞動、不尊重體力勞動者、勞動價值取向具有功利性、不能夠自主理性思考勞動等不當勞動觀念。
(一)排斥勞動,渴望不勞而獲
勞動自古至今對社會和人類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勞動具有不同的內(nèi)涵[4]。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勞動才賦予已發(fā)現(xiàn)的自然產(chǎn)物以一種經(jīng)濟學意義上的價值?!盵5]而在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勤奮勞動是值得尊敬的,不勞而獲則是為人所不齒的??梢?,不管在何種時代、何種地域,勞動都被認為是一種對社會和個人具有重大價值的行為。調查顯示,69.27%的學生對“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您愿意什么也不干,躺在家中享樂嗎?”這一觀點表示不贊同或者非常抵觸,而30.47%的學生則表示贊同或者非常贊同。44.39%的學生從未在考試前轉發(fā)過錦鯉等具有吉祥祈福意義的事物,而剩下55.61%的學生均有不同頻次的考前轉發(fā)錦鯉祈福的行為。59.02%的學生表示不贊同“學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娶得好”這一觀點,35.61%的學生表示中立,還有5.37%的學生表示非常有道理并且有同樣的想法??梢姡m然大部分學生對于勞動有正確的認識,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學生排斥勞動,希望通過捷徑而不是個人的努力獲得成功,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
大學生存在不勞而獲的勞動觀念,不僅對其自身長遠發(fā)展有害,而且對于我國未來建設發(fā)展也會產(chǎn)生阻礙。擁有不勞而獲觀念的大學生,將來步入社會也會出現(xiàn)就業(yè)難或消極怠工等情況,長此以往會影響國家的就業(yè)率與生產(chǎn)效率,造成不可估量的消極后果。
(二)不能正視體力勞動,勞動價值取向具有功利性
勞動既包括體力勞動,也包括腦力勞動,兩者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之別,然而當前部分大學生對于體力勞動的看法存在偏頗。調查結果表明,對于“請問您如何看待工人這一職業(yè)”這一問題,只有47.32%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工人這一職業(yè)是“非常有意義的職業(yè)”,或愿意考慮從事這一職業(yè);41.95%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工人這一職業(yè)很一般,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還有10.73%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工人沒什么地位,也沒有什么前途。對于“您對于未來擇業(yè)的要求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47%的被調查學生同意“將來做不了社會精英,我也甘愿當普通勞動者”的觀點,剩下的學生對此觀點均持有不愿意或者一般的態(tài)度,這一結果與調查前預測的“大部分學生都有著甘于奉獻的勞動觀念”的觀點有較大出入。這表明當前仍有部分大學生不能正視體力勞動,并未正確認識到體力勞動者對于國家的貢獻。
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學生沒有科學全面地認識勞動,將勞動與體力勞動等同,且沒有認識到工人等體力勞動者是國家前進道路上必不可少的螺絲釘,為國家發(fā)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都是勞動的一種,二者是平等的[6],大學生應當擺脫偏見,根據(jù)自身的興趣來自由選擇職業(yè),而不是一味跟隨社會潮流,盲目追求腦力勞動,摒棄體力勞動。
(三)盲目接受他人觀點,自身缺乏對勞動的理性思考
科學正確的觀念應當在參考多方觀點和自身進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形成,全盤吸收他人灌輸而形成的觀念是片面的、非理性的。調查結果顯示,47.99%的學生認為周圍的人是影響自己勞動觀念形成的最大因素,84.23%的學生認為最能夠影響自己勞動認知和看法的人是父母,52.68%的學生則認為是教師??梢?,他人觀念在大學生勞動觀念形成過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也表明大部分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形成缺乏自我思考,過分依賴他人的灌輸,對于父母、偶像或者周圍朋友的言行舉止全盤吸收而不加以辨別。
盲目接受他人觀點,缺乏自身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勞動觀念是不科學的、片面的,將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三、大學生不當勞動觀念產(chǎn)生的影響因素
部分大學生不當勞動觀念的形成絕非只受單一因素影響,社會、家庭、文化等因素都會在這一過程中產(chǎn)生作用。這些因素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為:傳統(tǒng)思想與社會不當思潮使得家長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未能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使得學校的勞動教育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而社會分配不公的現(xiàn)狀則進一步強化了家庭和學校對勞動教育的輕視。
(一)傳統(tǒng)思想與社會不當思潮的影響
孔子“學而優(yōu)則仕”、孟子“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勞動觀念在儒家思想主導兩千余年的中國具有深刻的影響,時至今日,重腦力、輕體力的思想觀念在我國仍處于重要地位[7]。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學習文化知識高于一切,只有努力讀書才能夠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家庭是一個人勞動觀念形成的重要一環(huán),家長缺乏正確的勞動觀念,勢必會對學生的勞動觀念形成產(chǎn)生負面作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及媒體的快速成長,多元的社會思潮與價值觀念涌入網(wǎng)絡世界,其中充斥著對于海歸、律師等高學歷知識分子的崇拜,將其奉為“精英”,而對于農(nóng)民工等職業(yè)則較為輕視,不少影視作品甚至將農(nóng)民工塑造為粗俗、短視的刻板形象。大學生社會經(jīng)驗不足,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極易被這些精心包裝的價值觀念迷惑,從而產(chǎn)生排斥體力勞動、崇尚腦力勞動的不當勞動觀念。
(二)資源分配不公的現(xiàn)實影響
當前,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在經(jīng)濟飛速增長、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存在許多分配不公問題,如收入分配不公、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等等。收入分配不公,社會貧富差距增大,人們?nèi)找孚呄蛴谑杖敫咔曳€(wěn)定的職業(yè);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人們就會趨向于去城市就業(yè);社會資源分配不公,人們在進行職業(yè)選擇時便會趨向于能夠獲得更多資源的職業(yè),如教師、公務員、律師等。這些問題最終會導致功利化的勞動觀念在社會上風行,而大學生身處社會當中,自然會受到這些不當勞動觀念的影響。
(三)當前學校教育中勞動教育被邊緣化
我國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傳統(tǒng)理念,這使得社會普遍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校的教育理念出現(xiàn)偏差。這導致部分學校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被邊緣化,具體表現(xiàn)為勞動教育內(nèi)容缺失、勞動教育方式單一、勞動教育流于形式及勞動教育教師團隊組建不成熟[8-9]。
(四)家長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未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當前,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一些家長對唯一的孩子百依百順,然而過分溺愛其實是對孩子自我能力的剝奪。大部分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都不需要做家務,家長會為其做好一切,孩子只需要專心學習。這導致很多學生不愿意主動學習家務,以學習優(yōu)先等借口來推脫,可見家長的過分溺愛往往是導致學生好逸惡勞的元兇。
同時,家長自身缺乏正確勞動觀念也是導致學生產(chǎn)生不當勞動觀念的重要原因。部分家長受自身生長環(huán)境和受教育程度的影響,存在許多不當?shù)膭趧佑^念,如不能正視體力勞動,提倡不勞而獲等。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于孩子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然而,部分家長并未認識到自身言行對于孩子勞動觀念形成的重要性,在平時并不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經(jīng)常會在不經(jīng)意間傳達自身的不當勞動觀,導致其子女的勞動觀念出現(xiàn)偏差。
四、糾正大學生不當勞動觀念的措施
(一)加強宣傳教育
受傳統(tǒng)觀念與外來思潮的影響,當前部分大學生存在不當勞動觀念。糾正大學生現(xiàn)存不當勞動觀念的首要任務是改變社會環(huán)境中充斥的不當勞動觀念,對此就要加強宣傳教育。
當前,我們處于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媒體的作用日益凸顯,許多不當勞動觀念均通過媒體傳播,那么對于正確勞動觀念的宣傳教育同樣可以利用傳播范圍廣、形式多樣、影響深遠的媒介。具體來說,可以建立相關的媒體宣傳平臺,宣傳正確的勞動觀念;與一些意見領袖合作,利用其導向作用將正確勞動觀念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從而達到深遠持久的效果;還可以通過選樹先進勞動模范的方式,在人民群眾中樹立模仿的對象,引導人民積極參與各項勞動,為祖國建設作貢獻。
(二)構建科學完備的高校勞動教育體系
高校勞動教育被邊緣化導致部分學生因缺乏勞動教育而產(chǎn)生不良勞動觀念。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0年3月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著力強調“全面構建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將原先被邊緣化的勞動教育重新激活,發(fā)揮其對于大中小學生勞動意識教育的重要作用。
構建科學完備的高校勞動教育體系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高校勞動教育教學目標。高校勞動教育應當以建設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育教學總目標,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偉大的正確勞動觀念。其次,提高勞動觀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并培養(yǎng)專業(yè)的師資力量。高校需改正勞動觀教育在學校體系中長期處于邊緣化地位這一不當設置,將勞動教育擺在與智力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培養(yǎng)專業(yè)的勞動教育教師,改變原有的將輔導員作為勞動教育代課教師的敷衍做法。再次,完善勞動觀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可通過加強勞動教育相關理論研究,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教學形式,增加勞動教育課程趣味性和專業(yè)性等方式實現(xiàn)。最后,學??膳c社會、家庭形成緊密聯(lián)系,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體系,充分發(fā)揮社會的價值觀念導向作用、家庭的勞動行為培養(yǎng)作用及學校的勞動意識灌輸作用。
(三)完善社會再分配制度,改善社會分配不公現(xiàn)象
當前,我國社會再分配制度已經(jīng)有了很大改觀,但是不足仍然存在。面對這一現(xiàn)實問題,國家應繼續(xù)深化經(jīng)濟體制改革,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增加對低收入人群的財政補貼等方式,緩解由社會分配不公引起的貧富差距過大以及社會階層不平等問題。不當勞動觀念之所以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會長期存在的巨大貧富差距。解決由社會分配不公造成的上述問題,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勞動觀念,只要全社會形成了尊重勞動的良好風氣,自然會推動大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積極參與勞動建設,并樹立正確勞動觀念。
參考文獻
[1]新華網(wǎng).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6-04-26)[2021-01-23].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04/30/c_1118776008.htm.
[2]錢云,季愛民.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觀教育研究[J].黑河學刊,2019(5):118-120.
[3]郭海龍,劉瑩.鄧小平勞動價值觀的淵源、內(nèi)涵及啟示[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4):48-53.
[4]張燕平,朱志明.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價值內(nèi)涵及實施路徑探究[J].教育評論,2019(3):93-96.
[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6]周淑芳.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芻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3):49-51.
[7]袁超.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智庫時代,2019(26):122-123.
[8]劉鎮(zhèn)瑋,林美卿.大學生勞動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理論學習),2019(6):29-32.
[9]高勇.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培養(yǎng)體系的建構[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