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 要: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科內容較為抽象復雜,涉及物質的運動規(guī)律、物質的基本結構及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內容,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在此條件下,教師如何有效開展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至關重要。為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引入思維導圖這一概念,并基于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功能展開研究,提出其在課前備課、課上教學、課后總結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用文字、圖像、色彩、線條等多種形式,來呈現(xiàn)和組織與某一主題相關的內容的體系,其創(chuàng)作過程模擬的是人腦神經(jīng)網(wǎng)絡放射結構,能有效使用大腦的發(fā)散性功能,便于儲存、組織和輸出信息。
如圖1所示,高中物理教師的整個教學活動大概可以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在這些教學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既能方便教師教學,又能增強學生理解。
一、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備課
在開展教學活動前,首先教師需要對課程進行一定的規(guī)劃和設計,合理組織和安排各項教學要素,從而形成可供實施的教學方案。
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層次分明、邏輯清晰的體系設計教學方案,能夠幫助教師更明確地了解本課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點及其之間的關系,把握本課重難點所在,以便合理規(guī)劃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上給予更清晰的呈現(xiàn)。
以“彈力”一課為例,這一知識點可能會涉及的內容如圖2所示,經(jīng)過如此羅列,清晰明了,教師的備課過程既能得到簡化,也不會導致內容遺漏,簡潔方便。
二、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上教學
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直接將所有知識點呈現(xiàn)給學生,往往會造成其理解困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采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手段。
首先,設置相應物理情境,喚起學生對與本課知識點有關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記憶。其次,分層次地向學生呈現(xiàn)學習資料,揭示學習材料的邏輯順序。再次,師生適時展開互動,及時解決該層次內知識點涉及的問題,穩(wěn)步推進。最后,促進各結構層次的綜合貫通,增強學生認知結構,幫助其探究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比如,在教學“光的折射”一課中,在介紹具體知識點之前,教師可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折射現(xiàn)象,引入本課主題,然后再分層次進行講解,并在教授完本知識點后,要求學生以所學內容對一些實際問題展開解釋或測算,加深其理解。
三、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總結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記憶時間和記憶容量限制,時常會出現(xiàn)記憶“瓶頸”,這對長期教學而言,極為不利。教師如何克服這一困難,增強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記憶時間和記憶容量,至關重要。要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這一輔助工具。
思維導圖的構建過程,其實是對知識的深度加工的過程,其中的結構化內容,凝聚了多個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如果將之看作一個聚合的單位容量,可以增強學生的組塊記憶,從而擴大學生的記憶存儲量。
同時,思維導圖所采用的多重色彩視覺刺激形式,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更易為學生所接受,從而使其大腦的思維和記憶更有效。
例如,在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教學中,知識體系極為龐大,前后教學跨時較長,稍有不慎,極有可能混淆,甚至遺忘。因此,在學習完這三大定律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繪制一幅如圖4所示的思維導圖,幫助其回顧上述內容。
四、運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高中物理無論是在思維深度、廣度,還是在知識記憶、應用方面,對學生而言,都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單靠教師的講授,學生很難將之完全掌握。因此,教師課前、課中、課后的一切努力與嘗試并不只是傳授知識,更多的則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學習。
思維導圖的一大特點是將思維可視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入思維導圖,對教師及學生回顧自己的整個思維過程能起到有效幫助。其次,師生在共同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促進更多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避免教師“一言堂”式課堂,對于探索探究式課堂也有一定幫助。再次,學生自己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考、分析、記憶等潛能,可以促進其對核心知識點及相關內容的實現(xiàn)有效記憶。最后,思維導圖發(fā)散性的思維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改造不合理的認知結構,促進靈感的產(chǎn)生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
總之,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的表達方式、步步推進的特殊方法和功能多樣的體系,在知識講授和思維提升方面具有很多獨特優(yōu)勢,為高中物理課堂注入了更多活力,堪為高中物理教師展開課堂教學的一大助力。
參考文獻
[1]曲莉萍.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復習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6):177.
[2]朱俊.巧用思維導圖活化物理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18(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