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景忠
摘 要: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學生心理素質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基于此,此時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打好學生日后發(fā)展的根基,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促進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基于此,應該在小學階段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把握好學生思想發(fā)展的方向,以此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本文將分析新時期小學思政教育的現狀,并探索積極的改革策略,以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幫助學生提高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三觀。
關鍵詞:新時期 小學 思政教育 現狀 改革策略
1 引言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各項機能都在飛速發(fā)展,此時是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思政教育的黃金時期,同時,由于此時的小學生心理發(fā)育不健全,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行為產生偏差,因此,此時對小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十分必要,教師必須結合當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小學生的存在的實際問題,更加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改革,才能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2 新時期小學思政教育的現狀
2.1 重智輕德的思想嚴重
受到應試教育以及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學校雖然在積極提倡素質教育,提倡為學生減負,但在實際教學中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德、體、美、勞”方面的教學課程不被受到重視,課程的開展流于形式,學校依然采取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基于此,思政教育教學開展得并不順利,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理想,教學的效果也較差,學生在德育方面沒有明顯的提高。
2.2 思政教育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新課標明確指出了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但是現階段,由于學校對思政教育課程的不重視,導致許多學校的思政課程的任課老師,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這些教師往往不具有專業(yè)的思政教育素養(yǎng),同時,由于這些教師只是兼職任教,往往更加專注于本職教學工作,所以對德育課程的教學并不十分重視,也根本無暇顧及德育教育工作,導致德育教育課程的效果較差,德育教育流于形式,無法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
2.3 思政教育渠道單一
現階段,小學思政教育通常采取的是傳統(tǒng)的強制灌輸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單調、落后,只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知識,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以此,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的熱情,從而不利于學生接受德育教育,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往往采取以德育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這就導致學生也只種成績不重過程,因此,無法有效調動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提高學習成績[1]。
3 小學思政教育改革策略
3.1 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明確思政教育的目標
現階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校與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真正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成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同時,小學思政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生活實際,以此幫助學生提高對思政教育方面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真正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2]。
3.2 建立健全思政教育評價體系
想要全面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還需要建立健全思政教育評價體系,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采取更加合理、科學的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此更加全面、客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小組評價、學生自評、家庭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建立更全面的評價體系,以此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客觀評價。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主題活動,或比賽時,學生的表現作為評價的標準。此外,教師還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此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評價。教師在進行評價時,還要注意自己評價的語氣,要以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積極性為主,并委婉地提出改進的意見,才能有效發(fā)揮評語的效果,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學習[3]。
3.3 拓展硬性教育渠道
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下,教師多采取顯性的教育方式,并重視到學習氛圍、情感教育等隱性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現代教育中,教師應該開拓思路,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注重隱性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力,以此使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思政教育的學習,增強對思政教育的興趣。在具體的做法中,首先,教師應該本著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第二,教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自己的行為舉止加以規(guī)范,并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才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為學生做好榜樣,讓學生看在眼里,學在心里,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政水平,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第三,學校與教師還應該注意積極建設校園文化,利用校園廣播與校園展覽等窗口,傳播關于德育方面的學習內容,以此促使學生在濃郁的校園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提高思政水平。
4 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雖然新課標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但是目前我國思政課程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阻礙了思政教育的順利開展,因此,小學思政教師應該掌握學生的心理,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的理念,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構建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體系,以此促進學生思政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肖芬芳. 朱熹“小學——大學”教化體系對思政課一體化建構的啟示[J]. 教育評論,2019(12):157-161.
[2] 卡力比努爾·伊明,李欣. 高?!缎W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課程思政建設途徑研究[J]. 才智,2019(18):86+88.
[3] 曹婷.談“課程思政”理念指導下的小學教育[J]. 才智,2019(23):80.
廣東省龍門縣龍?zhí)锏诙W (廣東省惠州市 5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