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暉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的不斷深入,導學案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初中英語的教學之中。該模式以“學為中心, 教為輔助”為理念,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主要根據筆者的教學實際對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應用進行探討。
一、導學案的實施意義
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師根據教材和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深入分析學生學習狀況和新課程標準,經過個人備課、再集體研究,旨在指導學生自動學習而制定的學習材料或文本。導學案是一項教師提前設計好的計劃,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探索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導學案以“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小組合作、個人探究、小組探究的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高效課堂。導學案中包括:學習目標、預習內容、探究新知、當堂訓練、學后反思等環(huán)節(jié)。
大量調查研究表明,初中階段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缺乏主動性, 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在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欠缺,特別是對繁雜的學習內容而言,學生往往感到力不從心,部分學生甚至出現畏懼學習的問題。而通過應用導學案的方式,學生發(fā)揮學習主動性,以教師的指導為輔助動力,使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自主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導學案將教學的著眼點自課堂延伸至課堂外,從對課程的預習入手,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學習更加主動與自覺。
二、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步驟分析
第一環(huán)節(jié)為課前預習,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作用之下,預習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讀一讀、填一填的形式,提前處理新單詞,從而降低課中聽力、閱讀等輸入的難度。同時讓學生圍繞導學案里的重難點,帶著疑問去預習,并且將自身疑惑和問題帶到教學過程中,提高注意力,從而做到有的放矢,保證預習效果。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預習時更具針對性。在預習階段,導學案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清楚學習的重難點,了解教學流程,從而保證自學的有效。
第二環(huán)節(jié)為課堂探究新知,要求學生合作學習。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作用之下,導學案進行更精確的講述。教師集中整理學生在導學案中所表現出的問題,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討分析。突破教學重點也以學生交互式討論為主,盡量使所講解的內容更具條理性、層次性、邏輯性、實用性以及精簡性。合作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為課后鞏固,要求學生實踐學習。通過當堂訓練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結合學習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教師采用導學案上靈活多變的訓練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由淺入深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反饋檢測,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教材中的內容, 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要求教師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當堂完成測驗,自行了解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同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教師,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并加以改進完善。
第四環(huán)節(jié)為課后反思,要求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反思。通過學生向教師的匯報、生生交流、師生交流,教師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在不斷總結和反思中使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三、導學案的應用——以人教版為例
以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2 This is my sister閱讀課為例,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能讀懂家庭成員介紹的短文,捕捉名字、家庭成員等相關信息,能將圖片與人物描述相結合進行有效記憶。觀察配圖,結合文章標題,猜測文章主題,培養(yǎng)推斷能力;將圖片信息轉換成人物描述的文字信息,培養(yǎng)信息轉碼能力。了解寵物在西方被看作家庭中的一員。主要的教學要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在授課之前, 研究者先對班上的所有同學按照學習情況進行有層次的分組, 整個班共分10個小組, 每組5人, 各小組自己制定組內合作及學習方法。學案的具體使用包括以下過程:
1.課前預習——導讀
(1)教師首先將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發(fā)給學生。
(2) 學生完成思維導圖。
(3)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邊看課本2b的插圖邊提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就學生的問題做進一步的補充討論。
2. 課堂教學———導學
學習任務一:熟練掌握本課的7個單詞。①錄音跟讀,學生自己糾正自己的發(fā)音。②個人試讀,組內相互糾正發(fā)音。③自己讀并記住漢語意思,組內檢查。
學習任務二:閱讀理解。①閱讀準備,獨立完成2a, 小組核對答案。②閱讀短文,完成2b, 2c。③答疑解惑,討論或請教老師文中不理解的詞句。
2.合作探究———導思
小組成員通過組內討論,畫出各自的家庭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對照照片認一認。培養(yǎng)學生將圖片信息轉換成人物描述的文字信息,培養(yǎng)信息轉碼能力。
4. 當堂訓練———導練
學生完成當堂訓練題,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尋找答案,然后小組內進行討論得到問題的答案。小組合作能夠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暴露出來。針對暴露出的問題, 教師能夠及時輔助學生加以解決,同時,通過當堂練習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與評估,實現對課堂學習的延伸。
5. 總結與延伸拓展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所學內容做進一步的總結與延伸。如總結家庭成員介紹的句式This/That is... These/Those are...進一步掌握能將圖片與人物描述相結合進行有效記憶的學習策略。了解寵物在西方被看作是家庭中的一員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導學案是對傳統(tǒng)課堂模式的一種改進和創(chuàng)新。將導學案運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是新課改對教學的要求。它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合理地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教師、文本、學生三者交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 促進學生對英語語言理解能力、運用能力的提升。同時,在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引導下,還能夠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優(yōu)化英語素養(yǎng),提高教學效率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最終達到提升英語學習質量水平的目的??茖W指導學生用好導學案,必將使初中英語教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從而推動課程改革向著縱深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