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云
1 原題呈現
如圖,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6的正方形,點E在邊AB上,BE=4;過點E作EF∥BC,分別交BD、CD于點G,F兩點.若M,N分別是DG,CE的中點,則MN的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題目分析
本題源自2017年寧波中考卷第11題,是一道融推理與計算于一體的幾何綜合題。它考查知識眾多,內涵豐富。
2.1 基本知識
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線,正方形、矩形的性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性質與判定,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中線,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證明線段的數量關系等核心知識;
2.2 基本能力
考查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
2.3 基本思想方法
考查數形結合思想和轉化思想。
利用中點找到突破口,并歸納解決此類問題的條件、依據和模型,再進一步挖掘問題的本質,探究解題通法,落實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幾何直觀等數學核心素養(yǎng)。
3 學情分析
本題的難點是添加輔助線,關鍵信息是兩個中點。要求MN的長度,多數同學會想到勾股定理之類,但與MN有直接相關的條件不足,必須添加適當的輔助線來解決本題,而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不能從條件中提取關鍵有效的信息;不知道如何綜合利用條件進行聯(lián)想,進行添加輔助線,是學生的思維障礙所在。單個條件,添一條輔助線,學生容易,而多個條件,添多條輔助線,學生倍感困難。
4 解法賞析
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探究與分析,有不同的解法。一題多解,有利于溝通各知識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
【說明】:此法運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矩形對角線性質,及勾股定理,解題思路明確簡潔。
【說明】:證明線段相等,常常用全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或圓的基本性質等。因為△DG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M是DG的中點,結合正方形ABCD的性質,易想到構造方法2的“手拉手”型全等三角形。
5 拓展遷移
5.1 延伸拓展
如圖6,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6的正方形,點E在邊AB上,BE=4;過點E作EF∥BC,分別交BD、CD于點G,F兩點.M,N分別是DG,CE的中點。
(1)求MN的長;
(2)延長CM交AD于H點,連接EH
①求證:EH=BE+DH;
②點E在邊AB上運動時,△AEH的周長是否發(fā)生變化,若不變,請求出它的周長;若發(fā)生變化,請說明理由.
【說明】:添加(2)題 ① 是正方形“半角模型”的應用;其次考查線段和差的證明,常用“截長補短”。②是將靜態(tài)問題變成動態(tài)問題,如何解決動態(tài)問題,對學生既是一個考驗,也一個能力提升過程。
5.2 類題遷移
(2020河南14題)如圖,在邊長為的正方形ABCD中點,點E,F分別是邊AB,BC的中點,連接EC,FD,點G,H分別是EC,FD的中點,連接GH,則GH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題后反思
數學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關鍵信息,產生聯(lián)想。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兩個中點。由中點想到一些常見的圖形和結論:
多解歸一,通性通法:這5種方法其實歸結為兩種:第一種直接求MN的長度,有視角四和視角五;第二種利用轉化思想求,有視角一,視角二,視角三。
羅增儒教授說過,誰也沒法教會我們所有的題目,重要的是通過有限道題目去領會那種可以解決無限道題的素養(yǎng)。這就要求老師有相應的數學素養(yǎng)去對題目進行專業(yè)的解題分析,需要教師先跳進“題海”,然后幫助學生跳出“題?!?作為老師,只有不斷地思考和閱讀,才能增進專業(yè)知識和增強專業(yè)技能,才能站在更高的視覺看待問題。通過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角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提升解題能力。
7 教學啟示
7.1 落實基礎,積累模型
一道綜合題,難在知識點多,圖形復雜,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能在復雜問題中抽象出基本概念,定理及基本圖形等,甚至要添加必要的輔助線,將問題轉化為我們熟悉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挖掘、積累基本圖形,不斷幫助學生落實基礎知識和常規(guī)的解題思維,提高學生認識幾何模型、運用幾何模型、探究幾何模型的能力。學生只有基礎落實了,才會融會貫通,才能捕捉到關鍵信息,才能在復雜圖形中分離出基本模型,對問題的解決起到重要的作用。
7.2 變式教學,發(fā)散思維
通過變式教學,可以開闊學生思路,能使學生多角度地分析數學問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也是新課標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在探求多解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提煉各種解法的共性,進行多解歸一,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促進對通性通法的認識,逐步養(yǎng)成顧局全面的聯(lián)想意識,提高解題技巧與能力。
7.3 引導反思,自悟提升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所言“貨源充足和組織良好的知識倉庫是一個解題者的重要資本”。
任何數學解題策略的產生首先離不開解題者已有的數學知識點(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由基本圖形形成的“知識塊”及解題的基本思想方法等)。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加強引領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反思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題型的歸類,歸納構建基本理論和基本圖形,加強變式練習,一題多解練習,充分儲備自己的知識庫。比如引導學生動手重新畫圖做做,引導學生在畫圖中,感受基本圖形的“魅力”,找出題中直接決定解題成功關鍵的“基本圖形”;在畫圖中聯(lián)想每個已知的作用,聯(lián)想每個條件間的聯(lián)系……,通過畫圖,讓學生體會:心中有圖,處處有路。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地反思積累,不斷地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自覺意識,才能提升數學素養(yǎng)。
浙江省臨海市臨海中學 (浙江省臨海市 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