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玲
【摘要】籃球運動是世界上最普及的運動形式,在提高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方面作用顯著。在幼兒階段開展籃球運動,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從籃球游戲對學前兒童的意義,籃球游戲在幼兒園小中大班的實踐要點,以及目前籃球游戲實踐的不足三部分進行闡釋。
【關鍵詞】籃球游戲;學前教育;實踐與應用
籃球作為一個普及廣泛的運動,由于其本身的具有簡單易學,教學上靈活多變,環(huán)境成本容易實現(xiàn)以及風險系數低等卓越優(yōu)勢,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園所認可和選擇。近幾年,籃球活動不再是高齡大齡孩子的獨屬,在幼兒園里,籃球成為了孩子們喜愛和追捧的明星游戲。
一、籃球游戲對學前兒童的意義
籃球是一項全身運動,從控制論的角度說,籃球是空間、地面和時間、速度的有機結合,相較于其他球類運動,技術動作多變,形式多樣。學前教育中的籃球游戲充分促進幼兒心理,身體,大腦的全面發(fā)展。
1.籃球游戲有益于強身增智
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把各種動作技能運用其中。由于幼兒處在籃球活動的啟蒙階段,以籃球為主要道具,輔助以其他的器械設施,可以實現(xiàn)所有基本運動技能的鍛煉,鉆跑跳投,追搶躲逃等常見的幾大動作,在具體教學中幼兒跑似“脫兔”,跳似“翻猴”,展似“鵬飛”,停似“大象”,鄭似“飛雁”,在生理上促進了生理功能的發(fā)展,強健體魄是必然。運動使得大腦處于最佳狀態(tài),思考型的大腦是從運動技能的磨練中進化來的。籃球游戲讓使得幼兒經常處于血脈噴張情景,而這正是身體與大腦最佳的合作狀態(tài)的體現(xiàn)。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已經被證實是謬論,肌肉與大腦都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換句話說,運動不僅僅健身,更可以健腦?;@球游戲對幼兒的全面性鍛煉,其益智健腦作用不言而喻。
2.籃球游戲有益于團隊合作、規(guī)則、競爭意識齊驅培養(yǎng)
籃球運動作為集體項目的杰出代表,在學前教育的實踐中,都是集體方式踐行的。幼兒在集體活動中,合作交流必不可少,特別是在一些比賽活動中,增進交流和友誼的同時,更能有效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協(xié)調自己的位置,激勵自信心,主動進行情緒控制,自我約束與調節(jié),努力合作,遵守游戲規(guī)則,尊重他人,正確理解和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同一個游戲,幼兒之間時而是隊友,時而是競爭對手,熟悉了解隊友,培養(yǎng)默契的同時也在分析和思考競爭的存在。在既定的規(guī)則之下,敵與友,競爭與合作,尊重與對抗,進取與妥協(xié)在同一時空施展淋漓。
3.籃球游戲有益于幼兒耐力,意志力,受挫能力的養(yǎng)成
耐力,意志力和受挫能力對幼兒的一生意義非凡?;@球的競爭性引發(fā)了幼兒的輸贏意識,如果幼兒不在乎輸贏,必然不能全身心投入比賽,如果幼兒太在乎輸贏,必然有求而不得,受挫折時候。十戰(zhàn)無定輸,百戰(zhàn)無定贏,幼兒在長期的,多次的游戲中,逐漸感悟和體會輸贏勝負,逐步提升自己的受挫能力,達到從小養(yǎng)成勤奮,努力,樂觀積極人生態(tài)度。
籃球游戲中一分鐘定點拍球是諸多園所舉行體育技能比賽的項目,也是很多感統(tǒng)訓練的項目之一。雖是一分鐘的事,想要做好這一分鐘,幼兒除了有拍球的技能,更是與耐力和意志力的抗爭。在最近我園舉行的幼兒體育技能大賽中,在一分鐘定點拍球項目上,我們班上的兩名小選手分別以一分鐘200個和一分鐘196個取得佳績。比賽下來,孩子說,拍得我得手都酸了,但是我對自己說一分鐘很快就結束了,再堅持一下下,再堅持一下。這是幼兒在比賽中進行自我挑戰(zhàn),自我激勵暗示,應用耐力和意志力的最好證明。
二、籃球游戲在幼兒園小中大班的實踐
籃球游戲基本圍繞運、傳、投舉行,學前教育階段,重點培養(yǎng)幼兒對籃球活動的興趣與熱愛。
1.小班的籃球游戲目標重點在激發(fā)籃球活動興趣,促進手眼協(xié)調,學會控制身體,多種行進運球,傳球,以及綜合體能鍛煉
對于三歲的孩子來說,運動能力和規(guī)則意識都比較弱,在籃球活動過程中,教師需對幼兒進行合理的引導和組織,采用適當的教學模式,促進幼兒對籃球的感知和認識,調動幼兒對的籃球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運動能力的目標。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將籃球游戲和故事相結合,利用幼兒形象思維特點,進行角色的引入和設置,把游戲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比如,第一環(huán)節(jié):大象伯伯種了一片西瓜田,里面的西瓜還沒有成熟,大灰狼總想來偷西瓜。大象伯伯請你們來保護好西瓜(幼兒手抱緊球,腿夾緊球,身體彎腰護住球,教師扮演大灰狼偷球,進行搶奪游戲)。第二環(huán)節(jié),過了兩個月,西瓜長得又大又圓很快要到豐收的季節(jié)了,這么多西瓜,大象伯伯忙不過來,想請你們去幫忙,你們愿意嗎?(幼兒倚地滾球,感知籃球)。第三環(huán)節(jié),引入角色。大灰狼聽說大象伯伯的西瓜成熟了,他就像來搶西瓜,這次你們要趕在大灰狼到來之前,把西瓜全部運回家。(教師扮演大灰狼,讓幼兒加速滾球,或者抱球快跑)。第四環(huán)節(jié),西瓜都安全回到家了,大象伯伯很感謝你們,邀請你們一起吃西瓜。吃西瓜前要先給西瓜洗個澡,按摩一下,然后再切西瓜(引導幼兒回憶吃西瓜和洗澡的過程,并應用到籃球上,促進籃球的感知和生活技能的遷移)。故事化和情景化讓幼兒浸潤游戲其中,教師把教學的目標巧妙嵌入故事情節(jié),提高籃球游戲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2.中班籃球游戲目標重點在鞏固幼兒籃球運動的興趣,游戲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增強自信心,引導幼兒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動作上發(fā)展幼兒靈敏協(xié)調,提高幼兒的運球,控球,傳接球能力,發(fā)展身體躲閃能力。
針對中班幼兒,教師憑借幼兒對籃球游戲的熱情,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延伸籃球的活動內容,感受籃球活動的樂趣。比如,跑步運球;運球接力比賽;借助平衡木和臺階提高定點拍球難度;運球穿過拱門;左右手交替運球繞過障礙物;直接傳球;擊地傳球;雙人平行移動傳球,三人傳球轉圈傳球;多人聯(lián)動拋接球;以及連貫投籃等。中班的教學也可以延續(xù)小班的故事性,情景性,在故事的線索設計上需要綜合考慮中班幼兒的年齡以及能力特點,有趣,生動,形象依舊是情境化教學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3.大班籃球游戲目標在穩(wěn)固幼兒籃球運動的興趣,提高籃球技能,培養(yǎng)幼兒合作互助和公平競爭意識,培養(yǎng)幼兒敢于嘗試不怕失敗的良好品格。在動作上,提高運球、傳球和投籃的綜合能力,發(fā)展身體靈敏和快速反應能力,引導幼兒把所學的技術動作進行組合應用。
大班幼兒對籃球活動的各種技能已有一個初步涉獵,籃球運動的興趣也建立起來了,教師在穩(wěn)定幼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幼兒技能的熟練度,鼓勵發(fā)展靠前的幼兒主動鉆研和探索籃球的技能的提升??梢孕〗M比賽的形式促進幼兒合作交流或競爭分析。在這過程中,教師減少示范教學,而是活動的倡導者,規(guī)則的監(jiān)督者。另外鼓勵和發(fā)展家園合作,以及籃球親子運動賽登封昂是,對提升大班的孩子籃球技能非常重要,鼓勵幼兒挑戰(zhàn)家長或者教授家長籃球的規(guī)則和技能,有助于提升大班孩子的成就感和價值感。這種以幼兒為主導,以籃球為媒介的親子運動,對于增進親子感情,傳播籃球運動,增長家園合作益處良多。
三、籃球游戲實踐的不足
籃球游戲被不少幼兒園選做課題進行,以籃球為點,帶動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面臨的問題也不少。
1.教師技術資源不足
籃球有一百多年歷史,作為一項舶來運動,進入我們國家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有規(guī)范成熟游戲規(guī)則。而籃球進入學前教育領域實踐時間卻不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力技術資源的不足。作為女性集中的行業(yè),運動方面普遍沒有優(yōu)勢,籃球本身就是蘊含復雜靈活的運動技巧,籃球規(guī)則以及比賽中的相關手勢,都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運動素養(yǎng)和系統(tǒng)學習。教師如缺少系統(tǒng)性的培訓和培養(yǎng),進行豐富多樣的籃球游戲心有余力不足。教師資源的和技術的不足是籃球運動在學前教育領域實踐最大的掣制。
2.教學環(huán)境和場地的限制
學前教育階段籃球活動雖然有諸多優(yōu)勢容易推廣和實踐,但是由于活動對象的特殊性,需要在場地,教學設施設備上做合理的分布和配置。比如球架的高度,分為1.6米和1.8米兩種高度,3-8歲籃球的尺寸3號和4號球,幼兒園基本配置4號球,場地也應該分室內和戶外兩種規(guī)格。很多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場地不足,有的幼兒園有戶外的,沒有室內活動場所。
【參考文獻】
[1]曾愛玲,陳捷.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價值與策略[J].體育風尚,2017(12).
[2]張麗麗.幼兒籃球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影響分析[J].體育風尚,2020(4).
[3]約翰·瑞迪.運動改造大腦[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