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
有這樣一個故事:山里的先生來到水鄉(xiāng),朋友請他吃菱,他連殼嚼。朋友說:“不行,得去殼?!毕壬鋬?nèi)行:“知道,我喜歡連殼吃,清火解毒。”朋友問:“你那里也有?”他回答說:“山前山后都有,多的是?!贝蠹遗醺?。
學習,可不能像這位山里先生吃菱,既不虛心,又自以為是。要獲得知識,必須謙虛好學,勤學好問。人們把“有知識”說成“有學問”,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學問學問,學離不開問,學與問相輔而成。學既不可缺,問又不可少。我們在學習中必須做到:多問不怕煩,敢問不怕羞,存疑要問,一知半解更要問。在學中問,在問中學,邊學邊問,才能有“學問”。
要得“學問”,不僅要“敢問”“不恥下問”,還要“善問”。遇事犯難不要急于發(fā)問,要先問自己,后問他人。問己,則要反復思考,開動腦筋;問人,則受人啟示,沿路攀登。自己不動腦就亂問,肯定收效甚微?!岸鄦枴辈皇恰皝y問”。若是問之皮毛,則僅懂其膚;若能問之經(jīng)絡,則能懂全局。如果學是有目的的,那么問有中心。既要問得準,又要問得深。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不能只滿足于“知其然”,要竭盡全力“知其所以然”。
俗話說得好:“不問路,會迷路?!毙新啡绱?,學習亦然。每個人在學習上都應懂得請教,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懂學,勤問,才能有學問!
(指導教師? 胡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