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小學語文擔負著啟蒙教育的任務,是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語文學習的重要時期。盡管學生從小到大都是在語文表達的環(huán)境中成長,但是其語文知識積累和語文技能的獲得,仍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開展有效的互動教學,推動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發(fā)展。而且小學階段學生,年紀較小,學習經(jīng)驗不足,自學能力相對而言較為低,因而,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提高課程互動有效性,讓學生科學地掌握語文學習方式。
關鍵字:小學語文;互動交流;教學方法
在具體的語文課教學中,互動交流教學是語文教師和學生在相應的語文教學情境之中,相互影響的全過程??墒?,中小學語文教學上的合作學習與一般狀況下的合作學習有所不同,中小學語文教學上的合作學習,會更加側重于情境中的互動溝通,語文教師要確立互動教學是為了更好地達到一定的語文教學任務,從而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總體目標這一理念。下列是筆者融合自身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經(jīng)驗,就怎樣在小學生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進行互動教學,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一、構建高效率小學語文互動教學課堂的作用
打造出高效的學生語文互動課堂,關鍵有三個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其一,能夠合理地深化學生思維邏輯的訓練,使學生在碰到常見問題的情況下,能積極自主思索,找尋解決困難的方法。同時學生根據(jù)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的溝通交流,能夠更快速地確立這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學會自動尋求自身不理解的知識內(nèi)容,并與教師進行交流探討,進行問題的快速解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可以讓學生之間發(fā)現(xiàn)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學會取長補短,開拓自身學習思路。其二,從教師的層面而言,在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能夠?qū)W生的語文知識掌握程度獲得更為全面的了解,進而依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相對應的學習探究活動,或是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其三,有益于構建和睦的師生關系,構建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加課堂主題教學活動的興趣。
二、開展有效課堂互動教學的方式
(一)設置問題構建良好互動氛圍
進行互動教學時,開展合理的課堂教學問題設置是十分必要的。根據(jù)提出問題,給學生的思考以方向的指引,讓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時集中在課堂,可以有效地減少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設置問題時,教師必須依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課程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內(nèi)容,開展有效的問題設定,不能過度簡易,讓學生欠缺探究興趣,也不可以過度繁雜,引發(fā)學生的畏學情緒。通過切實確保問題設置的合理化,來合理地進行互動教學,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另外,在設置問題的時,教師也要融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增強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加到探討中。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程時,教師在授課前,能夠聯(lián)系學生自身的生活,讓學生說說對文章題目“只有一個地球”的看法,以及如果肆意毀壞環(huán)境、過度開發(fā)自然資源,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哪些危害?以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來引出來教學的內(nèi)容,并讓學生自小就了解到環(huán)境保護的必要性,可以促進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進一步增強。
(二)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開展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升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效率,以全面地進行交流探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要應關注學生的討論狀態(tài),在設置思考討論問題時,給出以話題引導,不能直接地全部放手給學生,而是需要在放手的同時給予規(guī)劃和引導。另外,教師可以融合不一樣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跨文本或是跨教材設置問題,以新奇有趣的點為線索,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不斷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語文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程內(nèi)容時,這一文本有著極強的故事性和討論的角度,在進行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提升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有關的探討,談談怎樣運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協(xié)助烏鴉能迅速地喝到水。根據(jù)趣味且開放性極強的問題設置,能夠使學生之間展開觀念的碰撞。
(三)組織趣味實踐活動提升互動效果
在進行互動交流教學時,教師不必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學,在具體的活動中,可以以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將語文知識學習與自身的社會實踐聯(lián)系起來。在互動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持續(xù)地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有充足表達自身建議和觀點的時間和空間,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而有效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zhì)量與水平。例如,在教學《烏鴉和狐貍》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自讀的方式,對故事內(nèi)容獲得一個初步的了解。之后引導學生剖析烏鴉和狐貍中間的關聯(lián),說說烏鴉是怎樣上當受騙的。最后讓學生融合自身的具體日常生活,看看是否有過相似的經(jīng)歷,或是身邊的人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并探討在碰到時怎樣防止上當受騙。通過正確引導學生互動交流,來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不斷深化發(fā)展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清醒認識到互動教學開展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積極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認可。讓學生可以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得到語文知識與技能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永紅.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方法改革與創(chuàng)新[J].文學教育(下),2019(11):56-57.
[2]多威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30):92.
(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風水鎮(zhèn)風水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