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琪,劉 文
(嘉興學院 設計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中國作為多民族融合的國家,55個少數(shù)民族攜手譜寫華夏大地民族偉大的文化篇章。土族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構成之一,其服飾文化亦在歷史長河中閃耀著屬于自己的光芒。
土族主要居住于青海省、甘肅省境內,現(xiàn)擁有總人口29萬余人,在青海下轄的互助、民和、大通等地級縣區(qū)分布較多[1],也在甘肅省卓尼、天祝等地區(qū)分布。土族與漢、藏人民交往甚密,往來友好。在歷史中,土族受藏、蒙兩族文化影響較多,其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中的蒙古族語[2]。
土族服飾是民族精神體現(xiàn)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一種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的主要表現(xiàn)介質[3]。土族的民族服飾是土族人精神凝聚的物象,而身著民族傳統(tǒng)服飾的少數(shù)民族,亦是在以“活化石”的形式向人們展示民族的文化印記。土族男子上裝主要是高領短襖、外套為深色的小領無袖長袍,下裝為深色的長褲。整體服飾搭配為了方便農業(yè)耕作,從側面證明了土族是歷史上一個農業(yè)耕種民族。在土族獨特的民族歷史中,相對于男子服飾,女子服飾別具一格地展示了獨特的民族特色藝術形式(圖1)。
圖1 土族女子服飾形象(上海博物館收藏 鄭卓攝影)
在土族文化中,有一顆散發(fā)著斑斕光芒的明珠—土族女子服飾。土族女子服飾的主要裝束為:上身以繡花小領斜門襟襖子為主要形式,下裝以百褶長裙或者褲子作為代表,長裙邊緣裸露些許繡花鞋。心靈手巧的土族女子在年幼時便學習相應的土族盤繡技藝,在服裝的袖口、腰帶、領子等多處均有相應的刺繡裝飾,獨具民族風情(圖2)。
圖2 土族緞面彩繡繡花腰帶女服(20世紀80年代 青?;ブ醒朊褡宕髮W民族博物館收藏 張雨婷攝影)
色彩是土族服飾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土族服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花袖衫”,其色彩特色更是造就了土族豐富的服飾色彩?!靶闾K”是土族語“花袖衫”的音譯?!靶闾K”配上坎肩構成了七色的組合,而土族被稱為“彩虹之鄉(xiāng)”的重要原因正是這七色的服飾特色。土族女子傳統(tǒng)服飾用色鮮艷,具有極強的視覺觀感沖擊力,而“象征性是色彩文化中最顯著的特點之一,無論是在有形的文化還是無形的文化中,色彩都或隱性或顯性地訴說著情感,表達著意義”[4]。
“花袖衫”上7種色彩的組合并不是隨機組合,而是有著傳統(tǒng)的歷史傳承。土家人以土地命名,足以體現(xiàn)大地對于土家人的重要性,所以,衣袖的第一層以黑色作為代表大地的顏色;正是因土地的滋養(yǎng),綠色植被才能生長,所以土地上的綠色代表了萬物萌生,第二層使用綠色;綠色農作物在時間的催化下逐漸成熟,變?yōu)榻鹕男←?,第三層便用金色;水是萬物生長發(fā)育必要的元素之一,第四層就用甘露的白色;第五層代表了天空的藍色;第六層采用陽光的橙色;第七層即為太陽的紅色。在如今的土族服裝與配飾中,色彩組合相對自由,不同區(qū)域的土族服飾色彩也有不同組合的排序傳統(tǒng)。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沖擊,傳統(tǒng)服裝與配飾之間的組合搭配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圖3)。
圖3 土族七彩袖女長衫(近現(xiàn)代,青?;ブ?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收藏 張雨婷攝影)
色彩作為服裝表現(xiàn)的一大形式,受到多種形式的影響,包括客觀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由環(huán)境衍生而來的自然崇拜觀念的制約以及主觀上的宗教信仰崇拜。
土族經歷多次遷移后,最終定居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達4 km,最暖月的平均氣溫也低于10 ℃。由于整體氣候較為寒冷,植被較為稀疏,為了應對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土族居民在服飾上采用動物皮毛等形式,達到御寒保暖的效果。
由于惡劣的整體環(huán)境,土族居民對于大自然有一種特殊的崇拜敬仰之情,賦予了天地萬物獨特的意象,樸素的自然觀念來自于農業(yè)耕種的悠久歷史,“萬物有靈”的觀念便是對土族自然崇拜的最好寫照。
土族多信奉喇嘛教。宗教信仰對土族的民族服飾有著重大影響,土族女性的傳統(tǒng)刺繡技法—盤繡所刺的紋案類似于喇嘛教中經常出現(xiàn)的紋飾[5]。在喇嘛教中,白色作為“往生”的意象代表,其圣潔、高貴的寓意也體現(xiàn)在“花袖衫”的色彩分布上。
除了自然環(huán)境以及宗教信仰崇拜,民間神話影響的地區(qū)價值觀也是土族服飾配色如此絢爛的原因之一。土族早期與蒙古族交融甚多,所以也自稱為“白蒙古”,配色亦選用白色,而在土族流傳甚廣的“五彩鳥”傳說,也可以間接證明土族人對五彩色的追求。土族人在農歷每年的三月十九日都會為太陽祭祀慶生,在這樣的民族傳統(tǒng)下,紅色也成為土族服飾“秀蘇”中必備的顏色。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少數(shù)民族服飾該何去何從是現(xiàn)代服飾文化謀求變革的一條新通路。由于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大力扶持,土族的傳統(tǒng)女性服飾也隨時代的發(fā)展產生變化,但文化內核仍是土族傳承的民族核心,在土族服飾色彩環(huán)境下,在服裝上采用民族特有的服飾語言,對促進民族繁榮、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有積極影響。
通過對土族服飾色彩內核的挖掘,了解民族的歷史,增強對少數(shù)民族的認同感,尊重并善用民族特色,使整體氛圍良好,賦予土族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讓土族服飾以及土族文化在當今社會繼續(xù)煥發(fā)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