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笑
(河南省洛陽榮康醫(yī)院,河南 洛陽)
抑郁癥是發(fā)病率較高的精神類疾病,老年抑郁癥是發(fā)生在老年群體中的一類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思維遲緩、情緒低落、意志活動減退,一些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有自殺傾向[1]。而除了精神心理上的表現之外,患者還會有一系列的軀體癥狀,如頭痛、心悸、胸悶、惡心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另外,很多老年患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加之抑郁癥的影響,會對這些疾病產生不良影響,使得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風險升高[2]。因此,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應當尤為重視,以使患者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本文通過對老年抑郁癥患者采取了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收效理想,現對相關情況進行如下分析報道。
本研究入選的患者共有84 例,均被明確診斷為老年抑郁癥,且于2018 年6 月至2020 年4 月在本院接受相應的治療。分別給予患者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并據此對患者實施分組,具體情況如下:(1)參照組42 例患者中,包括22 例男性和20 例女性,年齡最大的患者80 歲,最小的為62 歲,均值為(69.37±4.58)歲;(2)干預組共有患者42 例,包括男性患者人數24 例,女性共有18 例,統(tǒng)計患者的年齡,介于61-79 歲,平均年齡為(69.82±4.63)歲。用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的各項一般資料數據,結果顯示均P>0.05,能夠保證研究結果的價值。
給予參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給予干預組患者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該干預措施的內容包括如下幾項:(1)針對性心理干預:老年抑郁癥的發(fā)生原因比較復雜,在遺傳因素、腦部病理改變、身體疾病、家庭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抑郁癥狀,其中不良情緒表現十分明顯[3]。因此,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護理人員應當積極主動的和患者建立有效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評估患者的心理壓力源,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安慰、疏導,并指導患者宣泄壓力的有效方法,如發(fā)展有益身心的興趣愛好,找人傾訴等。另外,醫(yī)院方面可以組織同類患者座談會,讓患者之間增強交流,使患者感到并不孤單,消除患者因患病帶來的自卑感,能夠更好的敞開心扉[4]。此外,護理人員應當積極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中,多陪伴患者,給其更多家庭的溫暖,讓患者獲得更多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2)心理暗示: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表現出耐心、熱情、友好、尊重的態(tài)度,不要讓患者感到被歧視,從而使患者能夠逐漸消除焦慮、自卑等心理[5]。另外,護理人員端莊的舉止,積極暗示性的語言、眼神等,都能夠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產生鼓舞,使患者建立起恢復健康的信心。此外,還應當教會患者進行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這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6]。(3)引導患者進行新技能的學習: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常常是孤單、枯燥的,為了使其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如可以引導患者學習唱歌、跳舞、下棋等,使他們掌握更多新的技能,能夠很好的打發(fā)時間,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生活之中,使其身心壓力能夠得到有效緩解[7,8]。
(1)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前后的不良情緒評分,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評價。(2)統(tǒng)計對比兩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
統(tǒng)計學軟件及版本:SPSS 22.0;計數資料:差異進行χ2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差異進行t檢驗,用(±s)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P<0.05。
進行護理干預之前,兩組患者的心理情緒評分處于同一水平,而在護理干預之后,兩組評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是干預組降分幅度更加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情緒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心理情緒評分對比[(±s)/分]
注:“*”表示與護理前比較,P<0.05,“&”表示與參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n) 漢密爾頓焦慮量表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干預組 42 18.21±2.53 5.26±0.68*& 17.89±2.41 4.98±0.53*&參照組 42 18.09±2.48 10.13±1.22* 17.95±2.64 9.97±1.09*
干預組滿意度為97.62%(41/42),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0.95%(34/42),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我國近年來人口結構出現失衡傾向,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而隨著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回歸家庭生活,很多人一時難以適應角色的轉變。加之子女忙于工作,對老人的陪伴較少,讓老年人感到晚年生活孤單;另外有些家庭的家庭關系不和睦,或是老年人自身患有多種疾病等等,這些都是導致老年人發(fā)生抑郁癥的常見原因[9]。老年抑郁癥的輕重程度不一,以輕癥居多,但也不能因此忽視,導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影響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為了提升老年抑郁癥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對患者實施了認知性心理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心理暗示、指導患者學習新技能等,使得老年患者的抑郁癥狀有效改善。本研究提示,認知性心理護理對于促進患者不良情緒的改善,推進患者的疾病康復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護理措施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