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娟
作為班主任或心理健康教師,我們不難發(fā)現,班上總會有個別孩子自閉,不愛說話,單獨玩耍;一些孩子自卑、畏懼,課堂上不愛舉手發(fā)言,回答問題聲音低,甚至造成厭學、不學的現象……這些都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小學生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良好的心理發(fā)展,將是一個人終生心理健康的基礎。作為班主任,我們應牢記這些心理特征,細心呵護孩子稚嫩的心靈,竭力培養(yǎng)有自信心的兒童。
如何培養(yǎng)兒童的自信心?本文根據筆者的教育實踐,挖掘出了四把金鑰匙。
第一把金鑰匙:融洽的氛圍——開辟學生自信的沃土
心理學認為,兒童的好奇心、創(chuàng)造性等與自信心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專制型教學容易挫傷學生的好奇心,不利于孩子個性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漸漸地,他們就會產生惰性,思維遲鈍并缺乏自信。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學生自信的首要條件。
低年級的學生從親切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學校,他們便把老師當成心里的依靠,他們希望自己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因此,身為教師的我們應發(fā)自內心地去尊重那些小不點兒、理解他們的做法與想法、相信他們的純真與善良,和他們逐步建立起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并成為他們信任的大朋友。營造出溫馨和諧的班集體氣氛,讓每個孩子獲得輕松感,都擁有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煥發(fā)出自信、自我實現的需要。為了真正樹立老師可敬可親的形象,我給自己定下了6條教學要求:1.開學兩周內記準全班學生的名字,課堂和課外準確呼叫。這種做法使孩子產生了“我在老師心中的”自豪感。2.分清對象,因人提問。這不僅使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而且有答對問題的可能,盡量減少啞場,使孩子避免難堪。3.不忽視任何孩子的發(fā)問,必要時要靠近他們回答。4.與孩子個別交談時姿態(tài)放低,盡量達到雙方平視,老師要表情親切、目光溫柔。5.不隨便終止孩子的表述與活動,不強加給學生“要怎樣”,而是“你認為要怎樣說(辦)才好”。6.不視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為“異想天開”“淘氣”,引導學生說“為什么要這樣?!?/p>
除此之外,在班級管理中,為了消除孩子自卑的心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我在班上設立了心靈驛站專欄,搭建師生心靈的橋梁。在教室后墻上,掛有一個“心里話”信箱。有什么想說的秘密或者困難,對班級的評價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都可以寫信給我。我每一周定時打開信箱,閱讀并及時回復。我把回復的小紙條夾在學生的家作本中,這也是我和孩子間的小秘密。
第二把金鑰匙:暗示的引領——挖掘學生自信的動力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的: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將來充滿信心。教師長期積極的暗示,能讓他們用自信的姿態(tài)面對困難,迎接挑戰(zhàn),進而發(fā)揮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逐漸養(yǎng)成堅強的情感意志,以及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舉止。
1.表情的暗示
表情神態(tài)是一個人心理情感的直接體現,教師要利用好表情神態(tài)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教育。當孩子在完成一件事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他們肯定、贊賞的眼神,讓學生的內心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肯定;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安慰、愛撫的目光,給他們勇氣和力量。這些暗示積極且飽含情感和愛的激勵,能給學生心靈的震撼。
2.動作的暗示
動作的暗示,即運用身體語言把自己的心靈感受表現出來,進而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一個示范性的身體語言比口頭的褒獎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因此,教師在用言語表揚的同時,并配以適當的肢體動作,如豎個大拇指、輕輕拍拍孩子的肩,更能溫暖孩子的心靈,教育效果更好。暗示就像潤物無聲的絲絲細雨,悄悄地滋潤著孩子們稚嫩的心靈。它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自我暗示
積極的自我暗示對增強學生自信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利用校園內的硬件設施,如紅領巾廣播臺、小黑板、櫥窗等等,充分展示孩子們的作品。當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校園里展示出來供全校師生欣賞時,他們的心里一定自信心爆棚。除此之外,教室的墻壁也是宣傳主陣地,用特殊的圖案繪出眾多充滿自信的話語,如:“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么”……
在教師的引導下,這些精煉的短句成了他們的習慣用語,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慢慢地,他們懂得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鼓起勇氣,勇敢、大膽地面對。我一定行的!一種勇敢、堅強、自信、樂觀的良好心理素質就此慢慢形成。
第三把金鑰匙:耐挫的訓練——增強學生自信的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苯處熞谶m當是時候設置恰如其分的思維障礙,使“現有發(fā)展區(qū)”與“最近發(fā)展區(qū)”之間產生一定的差距,讓他們“跳一跳,摘得到”,還要引導學生在經過努力取得成功后,回顧經歷挫折的過程,總結獲取成功的經驗,進行自我反思,幫助孩子們建立積極的反思意識,錘煉自信,使其具備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學習品質。
教師可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受挫情境。這類活動形式頗多,如田徑比賽、拔河比賽等對抗性、競技性較強的活動。通過參加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耐挫力,在“耐力活動”中增強自信心。例如:我校每學期召開一次田徑運動會和冬季跳繩、踢毽子、拔河比賽。許多班級400米、800米的項目沒人報名,因為以往的比賽中看到這類項目的運動員跑到最后非常吃力、表情十分痛苦,有的孩子堅持不到最后就放棄了。我鼓勵學生積極鍛煉,人人參加。每天早晨集體晨練,逐步提高耐力。許多女生體質較弱,跑后會出現嘔吐的現象,我陪著她們放慢腳步,有時甚至扶著她們堅持跑完。一段時間后,她們逐步適應了,都能跑完全程。后來,不少同學在日記中紛紛寫道:這是有意義的活動,它使我們經歷了考驗,戰(zhàn)勝了挫折,增添了自信。
第四把金鑰匙:激勵的評價——綻放學生自信的花朵
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的地方。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樣,更要得到別人賞識。教育學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勵,而最直接最能快速起效的激勵方式就是掌聲。掌聲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夸贊,更是肯定了他們敢于挑戰(zhàn)自我的決心。教師可能更欣賞優(yōu)秀的學生,對于班上表現一般的孩子關注較少,對于暫時落后的孩子偶爾給予指責。有時,教師的冷漠和指責會像一盆冷水傷了孩子幼小的心靈,慢慢地,他們會沒有了學習的激情,沒有了表現的欲望,沒有了克服困難的信心。給孩子們熱烈的掌聲,肯定他們的付出,滿足學生內心被認可的需要,他們將越來越自信,從而越來越努力。
有這樣一個事例:新學期,我們班上新轉來一名女學生,姓丁。經過一周的觀察,我發(fā)現她整天眉頭緊鎖,沉默寡言,不愿與老師同學交流。課堂上,她容易走神,不愿意專心聽講,不愛舉手回答問題,作業(yè)錯誤率很高,學習成績很差。她總覺得以前的同學們看不起她,甚至還嘲笑她。她很自卑,覺得自己學不好,只想自己一個人待著。面對這樣一個內心缺乏愛且自閉的孩子,如何讓她快速地適應新環(huán)境且融入班級大家庭成了我心中的難題。班上一個孩子給了我啟發(fā),他說:“老師,以后丁同學只要有一點兒進步,我們就給她掌聲,我們大家為她鼓掌,她的心里會很開心的?!庇谑牵还茉谑裁凑n上,只要她愿意回答問題,其他同學都給予熱烈的掌聲,這些掌聲代表了大家對她的肯定和期待。自此之后,丁丫頭幾乎每天都會接到班集體送去的掌聲。慢慢地,她感受到了集體帶給她的溫暖和愛,樹立了自信心,對班級有了歸屬感。
當然,掌聲激勵還擴及到其他方面。例如,領獎臺上,演講會上,舞臺上或某些特殊場合,我都會用掌聲歡迎學生登臺表演,并用掌聲對他們的表現表示祝賀。這樣做的結果使班里最內向的學生都會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掌聲激勵,增強了孩子們的表現欲,他們在掌聲中體驗喜悅,樹立自信,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