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如 鄭 富
(1.保定市第十七中學 河北保定 071000;2.河南大學 河南開封 475001)
通過在知網(wǎng)上查詢“家庭壓力”發(fā)現(xiàn)有22萬筆內容;查詢“學業(yè)壓力、獨生子女家庭壓力“等關鍵詞時沒有任何內容,并且在查找文獻中發(fā)現(xiàn)了“獨生子女家庭教育”有13 000筆內容,發(fā)現(xiàn)了兩個結論:(1)我國對獨生子女這方面的關注較少;(2)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初中生的父母壓力和自我壓力得分存在顯著差異。獨生子女的父母壓力和自我壓力低于非獨生子女的父母。
有研究顯示,家長承受的教養(yǎng)壓力過大,會使得兒童產生很多內化問題行為。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父親的受教育程度,職業(yè)和孩子對父親職業(yè)的看法都對學生的自我壓力產生了明顯的差異。
父母自己所感受的壓力 初中生眼中的父母的壓力職位較高 大 小職位較低 小 大
一般而言,職位較高的人所承受的社會期待越大,也就是父母自己所感受到的壓力越大,但以學生的角度來看父母的職位高,由于工作和收入較為穩(wěn)定,便感覺壓力較小。反之,職位較低的人所承受的社會期待較小,也就是父母本身所受感到的壓力雖然小,但以學生的角度看父母每日奔波辛苦收入?yún)s不高,所以感覺父母的壓力大。由此而產生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沒錢的父母借錢為孩子補課,有錢的父母投資孩子補課。也就是不論有錢沒錢,父母都要在子女的學業(yè)上投入巨大,長久下來,自身所感受到的壓力也愈來愈大。
在父母最擔心的五類教育問題中,第一類是孩子的人格問題(51.5%),其次是行為問題(33%),學習問題(30.5%)和人際關系問題(25%)[1],青春期(14%)和道德與價值觀(11%)排在最后。家校的互補性無疑會增加兒童的負擔。它不僅不能起到緩沖和修飾的作用,還讓孩子補課并參加各種培訓課程,增加了學業(yè)負擔,會導致大部分孩子的厭惡感。家庭教育應把兒童的道德修養(yǎng)放在首位,強調心理健康和人格發(fā)展。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三元教育體系構成了生活的教育體系。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開展得非常好,但是家庭教育在中國幾乎是一片空白。
不同年級的初中生父母壓力和自我壓力存在顯著差異。從多次比較的結果來看,只有初三年級與初一、二年級不同。具體表現(xiàn)為,初三年級的父母壓力和自我壓力較小,教師壓力、社交壓力則沒有顯著差異。這是由于剛剛步入初中的初一初二父母及學生壓力大,在尚未適應環(huán)境的前提下,對接下來的初中有希望與期待。而在初三父母壓力小,是因為初三許多孩子步入逆反高發(fā)期,學習意識、習慣、思想、觀念、行為、成績等都已經(jīng)定型。情況嚴重的學生直接進入自我放逐的狀態(tài)。
內向型初中生感知到的自我壓力比中間型和外向型的更大。因為內向的孩子缺乏溝通和發(fā)泄的渠道,不敢吐露自己的心聲,從而在內心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而產生誤會,增加了負面情緒。反之,外向的孩子敢于表露自己內心所受到的傷害,外界可以對他進行及時的疏導,自己內心可以緩解情緒的低落。
如果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資越高,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越高,就越增加了孩子學習的心理壓力。投資越高,對投資事物的期望也就越高,父母對孩子所產生的壓力越大,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叫作沉沒成本:一般來說,人會對投入越多的事及物,感到期望越高,要求也越高。比如說最近發(fā)生的事件,貴州一女子嫌棄丈夫沒有出息而行刺,說明女子對男子投入的精力越多,對其期待值越高。
(中學生學業(yè)壓力圖)
由上圖可知:每一個可知,都要有說明、舉例,最好新聞敘述。
1.中學生受到四種壓力,父母壓力,社會壓力,教師壓力,和自我壓力。拿新聞中的一個實例來說,2018年8月21日晚上,蚌埠市公安新分局轄區(qū)居民的孩子離家出走了,原因則是中考臨近(父母、社會、自我、教師等壓力),家長和孩子發(fā)生矛盾沖突(父母、自我),找到后民警一邊安慰父母一邊對孩子行走軌跡進行調閱,最終在小區(qū)門口發(fā)現(xiàn)了孩子。
2.父母的壓力來源于父母的背景和生活,教師壓力來源于教師的業(yè)績,社會壓力來源于社會的評判。比如說最近發(fā)生的一個實例,2020年3月21日留學生許可馨在網(wǎng)上發(fā)表關于新冠疫情的不當言論,被網(wǎng)民批評子不教父之過;學校回應“對此事高度重視,并且將進一步核實情況,切實履行好學校有關責任”??梢酝茰y出(1)父母的生活縱容導致孩子的無知,進而發(fā)表不當言論。(2)該學校之前可能對于類似事件有所忽略,因為教師的業(yè)績主要源自學生的成績而非學生的綜合素質。(3)學校由于社會對該學生的評價而產生了社會壓力,進而發(fā)表公開聲明。
3.中學生和父母的壓力可以互相感受到。中學生與父母所各自感受到的自身壓力,由于經(jīng)常是長期共同生存在同一個屋檐下,加上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所以兩者間的壓力,既單獨存在,也相互影響。
4.父母由于自身是也是社會的一部分,所以必然感受到社會壓力。社會對父母背景,包含收入高低、學歷高低、社會地位高低等評判給父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大多數(shù)父母都有同類壓力進而形成整體社會的壓力,整體社會壓力逐漸形成趨勢并不斷地強化社會評判標準,進而成為一種壓力循環(huán)。
5.父母對教師的社會期待及社會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社會期待不斷加重了教師壓力。父母對教師抱有極大的社會期待,因為父母在子女的求學過程中,對子女的培養(yǎng)有著極高的各種投入,因此對教師產生了極大的社會期待;社會更是給教師這個職業(yè)貼上了過多的標簽,在令教師被動的包山包海的過程中,使教師形成了又要教得好、又要不出錯、又要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等過重負擔,而這些壓力終將透過教師身上,轉化為學生的學業(yè)壓力。
6.中學生的自我壓力來源于社會壓力,而社會壓力來自社會評判。社會對于中學生的評判,主要是依據(jù)成績,而非綜合素質。在多數(shù)追求中學生高成績的背景下,形成了社會壓力,造就了以成績論學生好壞的趨勢,這樣的壓力,最終不斷的給中學生形成一種“考好成績治百病、學習不好壞孩子“的慣性標簽。
從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正確的心態(tài)指內在的思想、而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指對各種事物的外部反應。面對教育問題,大多數(shù)父母一直在尋找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案。一些父母經(jīng)常會積極地思考自己的育兒方式,而大多數(shù)父母只有在遇到問題后才能自我思考和反省。解決家庭教育的重點和困難是一項系統(tǒng)的項目,需要學校、社會(如婦女聯(lián)合會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社區(qū)和專業(yè)教育咨詢機構的努力,從根本上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并從育兒焦慮中解放出來。父母應在初中生的教育心態(tài)上施加適度的壓力,物極必反,適度即可。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應保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不要自己沒做好,卻只要求子女做好、自己不守信用,還怪子女沒責任感。
政府方面,對教育政策以一些演變,一是家庭教育政策受到當時社會發(fā)展階段和主要社會政策的影響。二是家庭教育政策在法律保障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三是家庭教育政策開始重視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隨著國家大力發(fā)展基礎教育。四是家庭教育政策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擴充。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進依法治教,在第二十章中明確提出“制定有關考試、學校、終身學習、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這也意味著,在2020年前制定家庭教育立法,是《國家中長期教 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明確要求和承諾,這更凸顯出家庭教育的立法緊迫性[2]。
學校方面,需要家庭與學校的融合。家庭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和功能,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獨特的作用,這使得家庭教育在學校,家庭和社會融合教育機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與合作是大多數(shù)教育者的共識。家庭教育的“學?;本哂袦p弱家庭教育,增強學校教育的“權威性”的作用,并且它對家庭教育產生了負面影響,不利于學校教育本身,“以犧牲家庭教育的功能為代價?!睂W校教育的“無限擴展”不僅未能進一步[3]增強學校教育的功能,相反,讓學校教育承受了太大的壓力而變得扭曲”,最終導致父母養(yǎng)成將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推向學校的習慣。一直以來,德育教學都是中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校,社會和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認識。我們必須善于為日常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為中學德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支持。
在壓力環(huán)境下,來自家庭的支持性親子關系和來自同伴的友誼支持是青少年兒童的重要保護因素,親子關系和朋友支持能夠顯著緩解壓力對情緒行為適應的消極作用。西方研究表明,家庭內部的社會資本(親子互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和家庭間的社會資本(社會支持網(wǎng)絡和父母參與)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影響。父母的支持可以減輕壓力對行為適應的負面影響,而父母沖突對孩子具有創(chuàng)傷性影響,并導致孩子的心理機能發(fā)生變化,這很容易在未來的生活中產生心理和病理狀況,因此有必要創(chuàng)造機會互動機會,提升在家庭中親子互動的頻率及質量,增加親子與社會的融入活動,提升親子結合不同的社會團體參與度,以從多個角度緩解親子關系。
盡可能減少將壓力轉移到配偶或孩子身上的行為,降低“外溢”和“交叉”效應的產生。當壓力進行流暢、無縫的轉換中,教師善于與父母聯(lián)系,并在適當?shù)臅r候提供有關家庭教育的指導;大多數(shù)父母都尊師貴道,具有良好的育人之道,積極及時地了解在校學生的狀況,積極參加家長學校和家長會,并樂于為學校和教師解決問題。
家庭親密度越高,子女面對壓力的觀念越積極。父母越與孩子主動溝通,越有助于降低子女的學習壓力。可以實行“星級家長執(zhí)照”的方法,家庭是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說到“教育”,就要涉及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就要涉及“言傳身教”、涉及家庭環(huán)境、涉及教育者本人的人格品質,而這些,恰恰是當前很多家庭普遍的短板。如何補齊短板?其中一個路徑就是“學習”,把教育當成一種專業(yè),學習必須盡早進行,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將沒有機會重新開始。萬丈高樓平地起,千里長堤蟻穴潰。在年長一代和年輕一代中存在許多問題。尋求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和父母。和諧家庭已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目標。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對家庭和父母進行自律教育,并輔以相應的行政支持,政策指導和法律指導。行政部門積極介入家庭教育的指導和管理,重點培養(yǎng)“懂得責任,樂于學習,傾聽,經(jīng)常陪伴”,為家庭提供清晰健康發(fā)展方向的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