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小艷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構建問題情境,利用數學史,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揭示數學本質,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等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倡導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著力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數學,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構建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作為一門思維的科學,有著高度的抽象性與嚴密的邏輯。教師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數學教學實際出發(f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問題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可以依據數學教材的重難點選擇突破口,構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進而生成急需解決而運用當前已有知識顯然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樣學生便形成了認知沖突。此時,教師適當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面對適度的困惑,誘導學生引發(fā)對這一問題探究思考的興趣。
例如,教學“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日環(huán)食”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觀看“日環(huán)食”的過程探究兩個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系。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兩個圓形紙片做相對運動,并畫出運動過程中兩個圓不同的位置關系,準確地理解圓與圓間的位置關系。
借助數學史,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的發(fā)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這一過程中無不彰顯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彰顯著數學家的聰明與才智。例如,《九章算術》中提及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法則;劉徽提出了小數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祖沖之發(fā)現了圓周率;等等。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數學史中體會數學家為真理而奮斗的人格魅力與堅忍不拔的意志品格,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樹立起遠大的理想。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持續(xù)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利用一切有利時機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明白數學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發(fā)現數學問題。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的課堂上,教師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出示了這樣的實際問題:一個人手持一根竹竿,想從一高為4 米、寬為3 米的矩形城門走進去,將竹竿橫著或豎著都無法走進城門,而當這人將竹竿斜著頂住城門的對角時,剛好能手持竹竿進入城門,你能猜出這根竹竿有多長嗎?學生對猜竹竿長短這樣的實際問題很感興趣,也感到好奇,這本質上是“勾股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體且和實際聯(lián)系較緊密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視角分析、研究并認識周圍世界上的事物,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揭示數學美蘊,拓展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數學的美,讓學生在享受數學美的過程中,形成對數學美的內在情感,從而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中的“對稱美”時,如楊輝三角,以整齊的三角形排列展示二項式不同方次展開后的系數;又如“九九歌”,將九的口訣從左向右整齊地排列。對稱美在初中數學中還表現為某種對應性,如正弦對應余弦、指數對應對數、有限對應無限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到好處地憑借諸如此類的數學之美撥動學生的心弦,那么學生一定會樂在其中。
整合現代信息技術,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整合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會對數學教學產生極大的作用。個別教師有時會將現成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數學定理等運用抽象的語言硬性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只能機械接受。如果教師能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數學教學之中,可以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構建有效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探究數學問題,學生便會猶如“研究者”“探究者”,主動地探索數學、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繪制二次函數的圖像,并理解二次函數的性質等,這樣更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應努力探索構建問題情境,利用數學史,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揭示數學意蘊,整合現代信息技術等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