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蓉
摘要:自2017年起,全國所有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開始逐年換發(fā)新版國家統編《語文》教科書,其中古詩文篇目在原有教科書基礎上,總體數量增加一倍,達到約300篇,加上課外閱讀篇目近千篇。今后,古詩文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必將占據越發(fā)重要的位置。那么古詩文應該怎樣學怎樣教呢?答案是:吟誦,是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最重要的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能力培養(yǎng)
前言
古代詩文,簡練卻又富于變化,是中國古典文壇的瑰寶。而現今語文教材中多含經典的古詩詞,古詩課的教學也受到老師們的重點關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情況卻不容樂觀。大部分老師都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會記古詩,不重視學生對古詩的鑒賞。如何在體現新課標精神的指引下,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對古代詩文文化產生興趣,讓中國古代詩文中的智慧、感情、語言藝術,傳遞給學生,這也是當前教師應認真思考、研究、解決的迫切問題。
一、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研究的意義
1.古詩是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通過誦讀古詩,使學生體會到詩作的豐富想象,發(fā)展其思維能力;2.古代詩文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學生早期價值觀和審美觀的形成;3.古詩歌語言質樸優(yōu)美,古代詩歌誦讀可覺察語言之魅力,提高漢語素養(yǎng);4.透過讀古詩,可感受古代的喜怒哀樂,體會人性之美,增長知識,培養(yǎng)情操,培養(yǎng)精神;5.提高教師吟誦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能力,掌握一定吟誦技能,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高學生吟誦能力。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古代詩歌教學并不令人滿意,主要表現在老師教古詩的方法不對,學生的課堂吟誦時間不夠多。
(一)教師方面
由于教師沒有接觸吟誦知識的培訓,對中國的吟誦這一傳統讀書方法方法不了解,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們常將注意力放在古詩的測驗上。小學考試題目的種類和范圍比較固定。不同類型的記憶問題無法體現靈活多樣的問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發(fā)展學生知識,讓學生記憶力強,完全不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使學生感到學古詩枯燥,導致古詩學得興趣不高。
(二)學生方面
1.由于時間的不均,不少學生厭倦了學古詩,一般對學古詩興趣不高,從而忽視傳統文化,考試常常是學生學習古詩的動力,但學生們也因此只會死記硬背,從而缺少吟誦、知覺不足、欣賞能力差,缺少品味;2.在古詩吟誦教學中,學生不但吟誦時間少,而且在吟誦過程中教師不引導學生正確吟誦,不能及時發(fā)現吟誦中存在的問題;3.由于缺少對課堂吟誦方法的指導,有些學生古詩存在許多問題,缺少對中國古音平、仄、入的了解,不知道讀錯就會理解錯的道理。針對這一情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迫切需要采取策略,加強古詩歌教學中的吟誦訓練。
三、對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的改進策略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吟誦是欣賞古詩的有效方法。唯有一次又一次地重述古詩,才能體會詩人的感情、情緒,從而看出其藝術觀念的美,此外,還可以靈活地使用記憶法來激發(fā)學習興趣。對以上問題,教師應該主動探索,研究,學習中國的傳統讀書方式和方法----吟誦。提高自我提高古詩詞方面的素養(yǎng),不斷學習。找出解決的方法,完善課堂。
(一)教學生用聲音傳遞情感
例如,低年級《敕勒歌》,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初讀、讀準讀通。這首詩押的韻都是大開口音,誦讀時讓學生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再讓學生讀出敕勒川的草原的寬廣,天空浩大,牛羊的多。于是我引導學生把押韻的“下”“野”“?!薄毖颉蓖祥L,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輕而易舉體會到草原的一望無邊之感,學生體驗到位了,再通過徐建順老師這首詩的豪放吟誦音頻引導學生跟吟,古詩的整體學習就都在吟誦的氛圍中完成。
2.多積累、多發(fā)聲吟誦
大量吟誦,不要求理解。教師可以決定每周安排一兩首古詩吟誦,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每天擠出一部分時間屬于經典吟誦,這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激發(fā)學生對吟誦的興趣,使學生感覺動嘴巴也是一種趣事??梢栽诎嗉?、年級甚至學校開張吟誦展示活動,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欲望,提高他們的吟誦水平。讓學生有獲得感和更多的成就感,以后就吟誦得更好。
3.配樂吟誦
“詩三百,孔子皆弦而歌之”,孔子讀詩是要彈奏古琴的,我們也可讓學生運用網絡多媒體,讓培樂與古詩文結合起來,選對樂曲,吟誦有聲。誦讀與音樂結合能使學生把吟誦古詩的任務當作欣賞。使古詩詞吟誦魅力得以體現。這樣做的道理就是培養(yǎng)學生大聲吟誦時的感覺。由于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感覺不一樣,教師在指導學生大聲吟誦時,一定要把選合適的配樂作為背景。
4.畫讀
以《鄉(xiāng)村四月》為例。這首詩雖然不長,但它的藝術魅力是非凡的。在教學過程中,作者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古詩中寫的“景”、寫“鄉(xiāng)景”有很多,而我國古代本身就是一個農耕社會,因此詩人對于勞作都是具有不同情感的,進而讓學生思考全詩情感基調。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沒有直接向學生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選擇了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吟誦。
一開始,第一層次的小學生是如何吟誦的?應該說,是完全建立在正確理解這首經典詩詞的基本概念和含義基礎上的學生吟誦的一個層次。這是我們對小學生的要求。在這個層面吟誦這首經典詩時,首先要學會從字面上、基本上正確理解這首經典詩的基本含義。顯然,《鄉(xiāng)村四月》這首詞在經典詩詞中已經描寫了很多東西,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以及水田插秧的農民,寥寥幾筆就把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
一開始,學生們可能會認為這只是初夏對一些自然世界事物的綜合運用;而經過認真反復的吟誦或思考,通過平、仄的長短高低的吟誦,學生終于開始對現代哲學有了新的認識和發(fā)現--這種新的哲學發(fā)現本應是在吟誦這一層次的過程中準備和完成的。那么每一次同學們認真反復地吟誦,就很明顯,雖然這首好的經典詩句,其實看起來是由農村初夏自然事物的一些詞語綜合運用而形成的,但是,這個初夏自然事物的綜合運用恰到好處,尤其是初夏詞語的綜合運用是相當豐富的,在現代哲學上是有深意的。所以,這促使學生理解了這首經典詩的基本含義,開始進入第二個層次,一個更深的層次。
(二)指導吟誦技巧,掌握吟誦方法
1.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吟誦技巧
古詩詞的吟誦技巧包括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高低錯落,韻律的快慢,特殊字詞的音變處理等等,這些技巧都能讓學生更輕易地記住詩詞并且感受詩詞。
2.教師指導學生學會調動情感
情緒是吟誦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豐富的情緒能使學生吟誦,增加更多色彩。在吟誦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將自己想像成文字里的某個人,那么他們就可以調動所有的情感,并思考角色本身、以及角色在情境中的情緒及心態(tài)。
結語
總之,吟誦是學習古代詩歌的鑰匙。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對中國古詩吟誦能力的認識,并非僅限于筆者提出的方法,我國古代詩詞歌賦的文化博大精深,以上只是筆者自身的一些經驗,而更多更高效地鑒賞教學方式還需要每一位語文教育者努力進行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這也是當代語文教育工作者一項艱巨的任務——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研究古代詩歌、理解古代詩歌,從而繼承中華文化精華,讓朗朗詩詞聲飄蕩在校園、縈繞在新時代的每一個角落,此計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胡簡清.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的實踐研究[J].散文百家,2021(2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