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中化學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堅持“一手抓基礎知識”“一手抓綜合能力”,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必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積極尋找化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契合點,逐漸實現(xiàn)化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文章立足于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對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化學;生活化;策略
生活化教育這一教學理念由來已久,中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就曾明確指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生活為教育的目的”。尤其是針對高中化學這一學科來說,與實際生活之間密切相連。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優(yōu)化教學方案時,必須要努力尋找與其相關的生活元素,將其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以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根據(jù)當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結果顯示:(一)將教學重點集中在理論知識上。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常常將課堂時間、大部分精力等,都集中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并未關注生活元素的滲透,致使化學與生活嚴重脫離。如此一來,致使學生能力培養(yǎng)效果不佳,嚴重制約了化學課堂教學效果;(二)傳統(tǒng)教學方式難以滿足當前教學需求。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是層出不窮。但在調(diào)查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受到高考等因素的制約,部分高中化學教師依然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致使化學課堂毫無生機,教學效果不理想;(三)固守教師的主導地位。新課改的實施,使教師必須要轉變師生理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組織和開展教學。但是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并未意識到這一點,依然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導,單向地對學生進行知識輸出,并未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致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
二、 生活化教學模式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一)生活化教學概述
生活化教學伴隨著新課程改革而出現(xiàn),是一種現(xiàn)代化、新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顧名思義,生活化教學模式就是實現(xiàn)學科與生活之間的深度融合,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教學時,找到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契合點,并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生活素材、生活現(xiàn)象、生活問題中,完成理論知識的建構,實現(xiàn)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應用的時候,常常遵循三個原則,即:1. 生活化原則: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上進行分析,知識來源于生活。教育作為經(jīng)驗的改造和改組,最終目的就是指導社會的發(fā)展。因此,生活是知識的來源,也是知識的最終歸宿。教師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必須要遵循生活的原則,將理論知識置于生活場景、生活常見的問題中,或者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中,縮短學生與理論知識之間的距離,并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2. 開放性原則:教師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不僅僅要尋求理論知識與生活素材之間的契合點,最終目的是借助生活素材,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以實現(xiàn)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3. 創(chuàng)新性原則: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設置生活化問題的時候,不僅僅要體現(xiàn)生活要素,還要保證所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與時代發(fā)展的相契合。如此,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促使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價值分析
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1. 喚醒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意識。鑒于高中化學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同時,受到以往授課模式的制約,更加進一步制約了學生的積極性。而通過生活與化學理論知識之間的深度融合,不僅消除了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距離感,也借助熟悉的場景和元素等,喚醒了學生內(nèi)心的學習意識;2. 提升了學生化學知識運用能力。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化學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應用,使得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可引導學生在生活場景和生活化問題中,不斷拓展學生的化學視野,并促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完成化學知識能力的提升;3. 有助于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生活與化學知識之間的深度融合,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使其徹底擺脫了以往被動、依賴的學習狀態(tài),真正實現(xiàn)了自動、自發(fā)學習。
三、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深入研究素材,挖掘生活素材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jù),而化學教材都是經(jīng)過諸多教育專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精心編制的。可以說,現(xiàn)行的高中化學教材是素質教育、生活化教育的重要載體。據(jù)此,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時,就必須要以化學教材作為依據(jù),并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對其中所蘊含的生活因素進行充分的挖掘,進而以此作為切入點,對學生實施生活化教學。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有機化學的教學中,針對教材中的乙醇知識這一生活化的素材,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白酒度數(shù)、白酒中的酒精含量、白酒的可燃性等,對學生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最終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借助生活現(xiàn)象,導入化學課堂教學
通常情況下,高質量的課堂導入,可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nèi),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好奇心,使其在強烈的求知欲中參與到學習中。在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導入形式,充分借助生活現(xiàn)象,達到課前導入的目的。例如,在“乙醇”教學中,就可以借助“普通商品都有一定的保質期,而白酒卻沒有保質期,并且白酒存放時間越長,就會越香醇”這一生活現(xiàn)象,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進行“pH”內(nèi)容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酸雨、土地鹽堿化、胃液pH等生活現(xiàn)象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高效率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中。
(三)借助生活情境,加深知識理解
在傳統(tǒng)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是嚴格按照教材中的內(nèi)容,按部就班地引導學生對書本中的知識進行學習,以至于學生在學習中,很難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學生化學學習興趣不甚理想。同時,由于教師片面重視理論知識教學,以至于學生僅僅是了解理論知識,但是針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卻一點兒也不懂。這種教學模式,與素質教育的理念是相背離的。面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就必須要借助生活化的元素,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情境。引領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其中存在的化學知識,對其產(chǎn)生更深刻的理解。
以“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教學為例,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就以學生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食品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物品中,走進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接著,教師以多媒體的形式,對其進行了直觀地呈現(xiàn),引領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這一部分知識的探究中,并在情境體驗和沉浸中,加深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升化學知識應用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最終目的就是學以致用。據(jù)此,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化學課堂中的理論知識教學,而是尋求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契合點,將生活問題、生活現(xiàn)象引進課堂中,真正實現(xiàn)課堂回歸生活,并在生活問題和現(xiàn)象中,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例如,在“氯”相關內(nèi)容教學中,教師就結合氯在生活中的用途,將氯用在游泳池消毒、漂白粉、84消毒液中等,進而引導學生在生活問題中,積極主動參與到化學知識的主動建構與探究中。同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靈活掌握了化學知識的具體應用。
(五)結合生活開展化學實驗教學
很多化學知識、化學原理都是借助實驗的形式進行展示的,通過化學實驗教學,使得抽象的化學知識以可視化、形象化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在聽覺、視覺的雙重刺激下,對知識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結合化學實驗內(nèi)容,融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學習中。例如,在“二氧化硫性質和作用”中的二氧化硫實驗教學時,教師在開展實驗之前,就結合生活中的酸雨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之后,才逐漸進入到實驗教學中。
此外,在生活化實驗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生活資源開展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一些生活用品進行實驗,以逐漸消除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神秘感。例如,可引導學生將路邊的喇叭花分別放在堿性、酸性水中,并對喇叭花的變色情況進行觀察;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家中的醋進行加熱,并導入白酒。引導學生在這一生活實驗中,對酯的產(chǎn)生進行深入的理解。
(六)課后作業(yè)生活化
課后作業(yè)是化學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進行知識鞏固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面對海量的練習題目,常常產(chǎn)生興趣低下的現(xiàn)象。對比,教師可充分借助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在貼近生活的課后作業(yè)中,完成知識的鞏固。同時,這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水污染”這一教學內(nèi)容完成之后,教師就引導學生在課下對附近的河溝、河流情況進行調(diào)查,并指導學生對河流的污染形式、形成原因、主要物質等進行調(diào)查,并引導學生結合調(diào)查結果,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時,必須要逐漸掙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的牢籠,逐漸實現(xiàn)生活與化學知識的深度融合,加強化學教材研究,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生活素材、借助生活現(xiàn)象導入新課、借助生活情境深化知識、聯(lián)系生活提升知識應用能力、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實驗教學、實施生活化課后作業(yè),全面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田薇薇,季曉暉.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以“原電池”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234+236.
[2]張曉紅.淺析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
[3]陳麗麗.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甘肅教育,2019(19):87.
[4]李興德.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9(28):32.
作者簡介:
王玉玲,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