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
摘? 要:中華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流傳在世的文化精髓帶給世人源源不斷的文化素養(yǎng)。古詩詞作為燦爛遺產中的瑰寶之一,為我國語文素質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古詩詞既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難點也是重點。本文基于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發(fā)展現狀和出現問題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發(fā)展策略進行了豐富和完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古詩詞;美
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明中,詩歌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它的語言簡潔凝練、意境豐富,生動地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景色、生活、情感等,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詩歌不僅僅是一種文學形式,它還承載著無數的文化和歷史精華,見證了我國文明的發(fā)展歷程,因此詩歌的傳承和發(fā)展至關重要。小學語文課堂是詩歌學習的主要陣地之一,詩歌教學的科學性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師要重視對詩歌教學的研究,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詩歌之美。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發(fā)展現狀
(一)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較低,缺乏能力的培養(yǎng)
古詩詞在閱讀的方式以及理解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時間跨度較大,且歷史背景存在著差異性,對于小學生來說,其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較為局限,因此在對古詩詞的意境和含義理解的過程中有著一定的難度,無形中減少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更增加了學習的難度。而教學模式與教學改革的不匹配,“填鴨式”和“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不利于學生個性化主體的彰顯,更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師素質水平不均衡,缺乏文化的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不僅是教會學生進行簡單的讀書識字,更是對學生文化素質的一種啟蒙教育和文化概念的導入。為了進一步提高古詩詞的課堂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進行積極的文化導入,才可以有效幫助缺乏閱歷以及社會背景的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三)教學模式單一,授課方式的守舊
古詩詞的內容短小精悍,富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同時期的背景所創(chuàng)作出的古詩詞內容也是千變萬化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跟隨古詩詞教材的主體內容,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避免授課方式的守舊而帶來的弊端。
二、小學古詩詞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和提升策略
(一)朗誦古詩詞,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國學熱”以及“讀經熱”成為當下人們弘揚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生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進行古詩詞朗誦可以幫相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宣傳“國學”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如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朗誦,可以促進學生口、眼以及腦的合理配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反復朗誦,還可以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內涵。例如,在學習《憫農》時,學生在反復朗誦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了古詩詞的知識,更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應該珍惜。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激發(fā)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且求知欲旺盛的時期,在進行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說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直觀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由于自身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對于古詩詞中所涉及的諸多內容沒有一定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而多媒體軟件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講解《望天門山》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對其中的詩句所涉及的具體內容,進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引導學生對詩中的情景進行想象,通過身臨其境的教學方式,來加深學生對于詩中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繼而進一步理解詩人所要傳達的情感。
三、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以作者為情境引入
有些詩歌作者的傳奇經歷足夠引起學生興趣,可以直接以作者本身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我在教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時這樣引入:談到唐代詩人,每個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李白和杜甫,后人稱他倆為“李杜”。今天我們也來學一位唐代大詩人的詩,他也姓李,他是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與杜牧一樣出名。為了區(qū)分李白、杜甫,后人尊稱他們?yōu)椤靶±疃拧薄Kc李賀、李白一起被稱為“三李”。其詩構思新穎,擅長寫愛情詩,并為人所傳誦,學生聽后便非常想知道所說的人是誰,同時也將李商隱多角度展現給學生,自然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以故事背景為情境引入
例如,我在教學《贈汪倫》時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其實汪倫和李白并不熟悉,但汪倫非常仰慕李白,很想見見自己的偶像,于是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騙李白來涇州,他給李白寫了一封邀請函。信中說:“聽聞您喜歡美景和飲酒,我們這里有十里的桃花。還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后很心動立馬去了涇州找汪倫。后來,你猜李白是不是真的得償所愿呢?實際上,李白去到涇州,發(fā)現既沒有世外桃源,也沒有熱鬧的酒店,汪倫只好告訴他:“涇州有個桃花潭,有十公里長;這邊還有間酒樓,店主姓萬,我們都叫他的酒樓為萬家酒樓。”李白聽完后笑了。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哈哈大笑之余,并對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結束語
小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不僅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傳承,更是自身理解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最佳提升途徑。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部分,語文教師不僅需要結合時代的特征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更要通過言傳身教來提高古詩詞在學生學習中的意義。這是未來語文教學中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和重要發(fā)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林清華.若使枯燥化精彩,須得精研細打磨——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中華少年,2018(19).
[2]鄧磊.淺談人教版小學語文古典詩詞教學[J].讀書文摘(中),2018.
[3]朱秀麗,張寧.品味·探索·汲取——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的高效教學[J].中華少年,2017.
本文系江蘇省宿遷市教育學會“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結題論文,課題編號XHLX2018-280。
38965019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