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敏,曾慶猛
(1.上海華電閔行能源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2.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30)
汽輪發(fā)電機組部件脫落是導致汽輪機振動的常見故障,部件脫落的準確分析及處理對提高機組運行的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有重要意義。目前部件脫落主要根據(jù)振動的變化、頻譜等特征進行分析[1-10]。
本文針對某660 MW機組啟動過程中發(fā)生部件脫落引起振動的問題,根據(jù)振動特征進行矢量分析,為同類型故障分析及處理提供參考。
某660 MW機組汽輪機為上海汽輪機廠有限公司生產的N600-24.2/566/566型超臨界、三缸四排汽、單軸、無抽汽、水冷凝汽式汽輪機。5號機組軸系由高中壓轉子HP、低壓轉子LP1、低壓轉子LP2、發(fā)電機轉子、勵磁機轉子及9個徑向軸承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軸系組成
a.第1次啟動升速到1000 r/min以后7瓦復合振動振幅為180 μm,分析為測點問題,更換瓦振傳感器,振動恢復正常。升速到3000 r/min后繼續(xù)空轉,3瓦、4瓦、5瓦、6瓦軸振慢慢變大,6Y軸振達到保護值,機組停機。
b.第2次啟動升速到2938 r/min,3瓦、4瓦、5瓦、6瓦軸振突增,機組跳閘。其中5X軸振突增到390 μm(370 μm為工頻成分);5Y軸振突增到408 μm,如圖2所示。TSI采集振幅數(shù)據(jù)由正常50 μm突增到390 μm,間隔10 ms,DCS間隔10 ms,如圖3、圖4所示。升速過程中在1330 r/min、2400 r/min分別有峰值,第2次升、降速分別到1330 r/min、2400 r/min、2938 r/min時,3瓦、4瓦、5瓦、6瓦振動明顯,振動通頻、工頻及相位如表1、表2所示。
表1 升速振動 μm /μm/(°)
表2 降速振動 μm /μm/(°)
圖2 5Y振動趨勢
圖3 振動突變前
圖4 振動突變后
如圖5所示,第1次和第2次升速Bode曲線重合,降速Bode曲線明顯高于升速,且第2次降速曲線高于第1次降速曲線。紅色箭頭為第1次升、降速過程,藍色箭頭為第2次升、降速過程。
圖5 5Y Bode圖
c.第3次升速到2000 r/min,第4次升速到2100 r/min,5瓦軸振為200 μm,并有增大趨勢,打閘停機,其升速和降速Bode曲線與第2次曲線重合。第3、4次升速過程中,2000 r/min之前各瓦振幅和相位穩(wěn)定,且絕大部分為一倍頻成分。
d.第4次啟動升速振動較大時,用聽音棒可以聽到低壓缸有較小異音。
a.第1次升速到3000 r/min時,5Y、6Y軸振振幅分別為101 μm、88 μm,隨著空轉時間延長,振幅逐漸增大,當5Y、6Y軸振振幅分別為190 μm、240 μm時,振動保護動作停機,此時5Y、6Y相位比升速到3000 r/min時分別增大了85°、30°。從振幅和相位分析,符合摩擦振動特征,判斷第1次啟動升速到3000 r/min后,5瓦、6瓦發(fā)生了徑向碰磨,本次摩擦故障分析為后面確認部件脫落故障打下基礎。
b.由于第1次啟動發(fā)生徑向碰磨,轉子沒能完全恢復到第1次啟動前的狀態(tài),第2次啟動到2900 r/min之前,5瓦、6瓦軸振振幅和相位與第1次啟動時比較,相同轉速下差別不大。但升速到2938 r/min,3瓦、4瓦、5瓦、6瓦軸振突增,同時相位突變,在短時間內振幅和相位發(fā)生突變,是轉子部件瞬間脫落導致振動的典型特點,也是區(qū)分原始不平衡和漸進不平衡的重要依據(jù),如表3所示。
c.對突變前、后的振動進行矢量分析,如表4所示,突變前,3瓦與4瓦、5瓦與6瓦的同相、反相分量較小;突變后,同相、反相分量增加,且反相分量增加較大。這說明2根低壓轉子兩端或者一端的平衡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結合2根低壓轉子的外端軸承即3瓦、6瓦振動突變比5瓦小得多,認為是低壓轉子一端的平衡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根據(jù)2根低壓轉子之間聯(lián)軸器兩端的軸承4瓦和5瓦的振動矢量分解,突變后,同相分量變化為251 μm,遠大于反相分量的變化,這符合轉子動力學特性,同時驗證了低壓轉子一端的平衡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d.由于5瓦振動突變最為明顯,認為部件脫落的位置可能為靠近5瓦側低壓轉子末幾級葉片和聯(lián)軸器旋轉部件。機組為大修后啟動,第1次啟動5瓦振動并不大,且大修期間末幾級葉片都經(jīng)過探傷未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生斷裂的可能性很低,所以重點懷疑為聯(lián)軸器轉動部件脫落。該聯(lián)軸器兩側裝有擋風板,每側1圈由2片半圓形擋風板組成,在3000 r/min高速旋轉時產生較大離心力,若在檢修期間重裝擋風板時聯(lián)接螺栓強度不夠,或安裝不到位,很有可能導致?lián)躏L板脫落,從而引起以5瓦為主的振動突變。
e.第3、4次啟動升速、降速Bode曲線重合,重現(xiàn)性較好,且與第2次停機降速(此時振動已經(jīng)突變,部件脫落已經(jīng)發(fā)生)的Bode曲線一致,更進一步驗證了故障為部件脫落。
表3 不平衡振動故障特征
表4 振動突變前后矢量分析 μm
分析5瓦聯(lián)軸器旋轉部件脫落可能性大于5瓦低壓轉子末幾級脫落,首先打開聯(lián)軸器罩殼檢查,如果無異常再對5瓦低壓轉子進行檢查。
打開聯(lián)軸器罩殼后,發(fā)現(xiàn)靠近5瓦軸承對輪螺栓的擋風板脫落,脫落位置如圖6所示,脫落的擋風板如圖7所示,脫落的半圈擋風板質量為7.2 kg。更換整圈擋風板后,機組重新啟動振動正常。
圖6 聯(lián)軸器旋轉部件脫落位置
圖7 聯(lián)軸器脫落的部件
a.采用正向推理的方法進行振動分析,逐步縮小故障范圍,逐一排除。首先確定全部的可能故障范圍;然后進行振動故障分類,確定是轉動部件振動還是支撐部件振動;最后確定是穩(wěn)定振動還是非穩(wěn)定振動。
b.振動在10 ms內發(fā)生幅值和相位的突變,符合矢量變化規(guī)律,是典型的旋轉部件脫落振動特征,再根據(jù)振動變化幅度及矢量分析,進一步確定發(fā)生脫落的部件位置。
c.通過振動特征和矢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振動故障正確判斷,為同類型故障分析及處理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