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對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作者試著運用“生活教育”的思想,探尋在分秒必爭的高中階段,通過構(gòu)建“三位一體”的模式,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鍵詞:生活教育;心理健康;策略
高中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理、心理雖然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社會經(jīng)驗也已經(jīng)得到了較好的豐富,但是他們在學習、生活、情緒調(diào)控、人際交往等方面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尤其是要面對高考。學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家長十幾年的辛苦付出,都希望在高考的答卷上得到回報,這勢必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壓力。所以,不論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還是學生自身生活的需要,在分秒必爭的高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生活教育”思想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活的教育
先生曾舉例,“魚在岸上,你若把他陡然放下水去,它的尾和鰭,都能得其所哉,行動不已。鳥關在籠里,你若把他放到樹林里去,他一定會盡其所能,前進不已。”①這便是對活的教育形象闡釋,也就是說活的教育正像魚到水里鳥到樹林里一樣,教育應按照受教育者的需要進行,只有讀懂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后才能夠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
(二)知情意合一的教育
先生認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用科學的精神研究學問,美術(shù)的精神改造環(huán)境,大丈夫的精神應變處事。”②通俗來說教育便是讓我們的學生具備科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與獨立的人格。這些正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原則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在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前提之下,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知、情、意三方面著手使學生得到好的發(fā)展。
二、“生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討
(一)全社會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發(fā)展的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生理健康的關注程度已經(jīng)比較高,具體來說:在娘胎里母親定期孕檢,出生后每個關鍵期體檢,工作后的體檢......定期的身體檢查已經(jīng)得到了大眾的重視。而與之相比,對心理問題的處理就顯得有點尷尬、草率、遮遮掩掩。日前很多學校已經(jīng)設立了心理咨詢室,并配備相應的教師,但縱觀全國,空置的有多少?專職心理教師轉(zhuǎn)崗的又有多少?學生中明明有部分學生有心理問題需要咨詢,卻礙于同學、教師的面子,沒有勇氣踏入,待到實在影響學業(yè)了家長、學生、教師才覺得事情嚴重起來。放眼社會,每年都會發(fā)生一些“跳樓”的慘劇,剛剛發(fā)生時社會會為之震驚,為之惋惜,但慢慢地,會如其他的社會新聞一樣過去,可慘劇對一個家庭的傷害,對目睹了這件事發(fā)生的人來說,遠遠沒有過去。此外,經(jīng)過社會媒體曝光之后,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甚至會對其他的人帶來潛在的隱患——模仿。所以,當今時代需普及全民心理健康教育,人人都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識,能夠重視心理問題,能夠心情平和的對待心理問題,不漠視它的存在,也不夸大它的存在,它就是我們生活過程中的一部分,正如感冒發(fā)燒生病了一樣,心理問題需要我們預防,必要時需要治療。在這樣的健康的社會氛圍下的高中學子,即便面臨高考等社會壓力,仍能如沐春風。
(二)構(gòu)建“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需集家庭、社會、學校之合力,以高中生為中心,切實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工作。
1.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起航點。
家庭教育在人的整個教育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有充分的時間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亦可以通過細致的日常生活來影響孩子的成長,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首先,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不能以分數(shù)論成敗。在我校一項調(diào)查中,學生提出討厭家長做的事情是比起自己,他們更關心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此外,類似“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話是學生最討厭家長說的。其次,家長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要重視對孩子自信心、抗挫力等培養(yǎng),以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比如誠信、節(jié)儉、寬容等。最后,家長要以身作則,手機泛濫的時代,家長隨手掏出手機沉浸其中,卻要孩子好好學習,很是不合理。
2.學?!睦斫】到逃龑嵤┑闹匾嚨?。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原則。先生認為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人類的生活,人類的教育也就應運而生了,并隨著社會進步的浪潮前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依據(jù)高中生心理發(fā)展的任務,運用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能,培養(yǎng)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比如,高一的新生進校后會出現(xiàn)學習適應問題,高二高三的學生容易出現(xiàn)學習高原現(xiàn)象,高三的學生較容易出現(xiàn)考前焦慮的情形等。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到目前為止,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教參,這就容易導致很多課堂出現(xiàn)課堂隨意的現(xiàn)象,很多專職心理健康教師也很苦惱,我想困惑中循著先生的腳步,眼前就會豁然開朗起來。先生的老師杜威主張“學校即社會”,學生學到的東西有限,而且與社會生活容易脫離,而先生的“社會即學?!眲t認為凡是生活的場所,都是教育的場所,跨出校門,走向社會,處處是課堂。結(jié)合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我認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如下:
①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高中生學習的科目較多,我想每個學科都是一個好的切入點,各學科的教師均能在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
②建立專門的的心理咨詢室。不論是心理咨詢室位置選擇,還是預約時間安排等等,都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有的地方為了宣傳心理健康工作開展的好,將心理咨詢室的建在便于上級領導檢查的“招搖”點,試想,有多少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愿意在眾目睽睽之下踏入心理咨詢室?脫離學生生活的工作只能是面子工程,壓根不能切實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
③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教育。教育的資源從何而來?從奧運賽場上運動員的比賽、地震過后災區(qū)受害者的心理調(diào)試、“最強大腦”選手對決時刀光劍影的場景、再到身邊某個學生一封心理求助信,教育的資源遍布生活的每個角落。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方法?之所以有這樣的困惑,是因為近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教、學、做三者有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有的將心理教育課作為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有的是散成一團的自由活動,有的是操場上團體輔導實則類似于體育課上的集體活動,基于以上原因,結(jié)合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在開展時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在做上學,在做上教,力爭把實踐與理論、知與行有機統(tǒng)一起來。
3.社會——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大學校”。
先生主張“社會即學?!?,旨在擴大受教育的對象范圍與內(nèi)容,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建立“大學?!保沟萌藗兡軓呢S富的社會實踐中汲取更多的養(yǎng)料與知識,不斷增加教育的途徑與資源,讓心理健康教育無處不在,遍布社會的每個角落。
綜上所述,我認為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協(xié)調(diào)一致,相互配合,實現(xiàn)整個教育在時空上的緊密銜接,才能夠保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一致性,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297150078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