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現代化的進程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教育者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流。而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中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流中屢屢出現錯用或誤用的現象。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有關異國文化的知識,學生才會產生對本國文化與異國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即文化意識; 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文化意識,學生才會產生一種在使用英語時根據異國文化調整自己的語言輸出的自覺性,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意識到: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一些有趣的跨國文化、風土人情,最為小學生所接受。由此獲得的認知、情感必將遷移到以后的英語學習中去,這將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文化背景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英語國家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化知識的傳授,一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英語國家與中國有不同的風俗,信仰,道德價值觀,歷史,等文化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又通過語言表現出來,所以來自不同國家背景的人們之間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交流障礙。有一些同學課堂上表現很優(yōu)秀,但是到了和老外交流的時候,他們所說的英語使得老外感到很困惑、尷尬,甚至惱火。為什么我們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巧妙而適當地表達自己呢?舉個例子來說吧,在美國用來打招呼的一個常見來源是問:“嗨,你好嗎?”這個問題表示友好地受對方,并不要示具體回答什么,往往一說而過,如果真跟人家講自己感覺怎么反而會讓大家覺得尷尬。
二、在教學中注重文化知識教育的內容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我們在英語教學中的所要講授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的學習就包括這些方面,并且教師應更多地注重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和文化。
(一)從日常對話的入手,讓學生熟悉英語國家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禮儀和禮節(jié)等文化
英語中的口語從稱呼、問候與告別、介紹、稱贊與應答、打電話、致謝到應答、道歉與應答、邀請與應答、請求、請客送禮、表達禁忌等到談論各種話題與中文表達是有很大不同的。除了中西方語言的顯著差異外,不同的英語國家之間的英語也是或多或少有所不同。經過兩百年的分離,以及與多國移民的交互影響,美語自會發(fā)展出許多不同于英語的用法。并且由于兩國文化風俗的不同,所以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在發(fā)音,拼寫,詞語的用法,俚語和習語的用法上的這些差異是說不完、道不盡的。
我們可以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總結歸納,這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在對于詞匯,句子的語義講授中,注重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來掌握它們的其它涵義,并使學生掌握英語中常用的習語、成語、俚語及典故的用法.
在英語中一些句子和詞匯不能逐字翻譯。它們的真正含義與其文化及背景緊密相關。比如說,在英語中當我們說一個人在“talk horse”是什么意思呢?中國文化是一種農業(yè)文化,而牛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們說一個人說大話、夸口的時候說他“吹牛”。那么“吹牛”翻譯成英語應該怎么說呢?應該是“talk horse”。英國文化是一種“馬”的文化,我們說“吹牛”,他們卻說“吹馬”?!皌alk horse”就是英語中的口語習語。英語正如漢語一樣歷史悠久,包含著大量的習語、成語及典故等,它們或含蓄、幽默、或嚴肅、典雅,不僅言簡意賅,而且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從文化的角度入手來講解這些習語,成語,俚語,及口語形式的習語,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語言在異質文化中的真實使用,從而能真正掌握這門語言。
(三)嘗試從文化的角度,講解英文實用文體的寫作
教學中對一些實用寫作文體的講解也是很有必要的。除了依照范文對英語應用文的文體式樣、表現手法、寫作思路,行文規(guī)范,進行分析,總結,講解必要的技巧外,我覺得基于英美文化背景角度,來解釋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格式寫,為什么用這樣的思路和語氣等,適當地與中文文體進行比較,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教學中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方法
(一)加強中西方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的差異自覺自然的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文化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交際法、結構主義教學法等教學策略,既注重語言形式和語言結構的等知識文化的傳授,又重視語言的使用技巧等語用文化的傳授,并且對融入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的文化因素多加以歸納整理,注重加強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幫助學生超越本土文化,從異質文化的角度來觀察事物,并善于啟發(fā)引導學生去自己探索思考,總結異同。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其用英語思維語言的能力。在練習口語時設計出有意義的和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交際場景讓學生練習口語;在單詞、詞組、語言點的教授中多提提其與其相關的常用的口語習語、諺語、成語、名言名句、典故這些內容不僅不會給課堂增加負擔,而且會使英語課生動有趣。
(二)教師要積極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
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電視、幻燈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耳濡目染。充分利用各種方式,渠道,手段讓學生體驗吸收異國文化。除了利用課堂和教材外,教師還可用的更為多樣的有效的方式、渠道、手段,讓學生體驗吸收異國文化。
總之,語言所傳遞的文化信息是英語教學內容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一樣,只要我們充分重視,并認真研究如何把相應的文化知識同步貫穿在課堂語言教學之中,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而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不斷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才能使學生掌握或提高真正意義上的交際知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交流。
中國傳媒大學附屬小學?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