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靜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讓人倍感舒適,風雨同舟正是當前師生教育的真實寫照,無論學生成績好壞,他們都是祖國的花朵,需要教師以溫柔之風、以綿綿細雨滋潤學生的心田。面對小學生,班主任需要有耐心和責任心,慢慢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讓他們得到知識的滋養(yǎng),從而迸發(fā)智慧的幼苗。班主任工作可枯燥、可有趣,全看班主任如何處理。
春風化雨百花開,細雨潤物養(yǎng)心田。有人說班主任是“孩子王”,有人說班主任是“指明燈”,有人說班主任是“啟蒙者”,但無論班主任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嚴厲還是溫和,都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構建以生為本的教育思路,關注小學生的活動喜好,對學生自控力差、安全意識差等問題進行監(jiān)督,使班主任與學生心貼心,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的德行感召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第一,個別小學班主任給學生分層。分層分為兩種含義,一種是褒義,通過分層教育因材施教;一種是貶義,單純地按照成績高低劃分好壞,如學優(yōu)生和后進生同時做錯事,學優(yōu)生容易被原諒,而后進生卻被懲罰。在不公平的教育管理理念下,一些后進生的優(yōu)點沒有被挖掘,才能容易被埋沒,而學優(yōu)生也容易驕傲自滿,不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缺乏進步動力,同時學優(yōu)生可能被嫉妒、被排斥,而后進生還可能與教師離心。
第二,部分小學班主任重知識、輕能力?,F階段,素質教育雖然開始施行,但由于部分家長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導致有的班主任也經常將重心放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對學生德行不夠重視,學生的其他能力,如藝術、表達、思維等相對不受關注。
用愛做成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班主任要想與學生打成一片,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需要一把“鑰匙”——愛。春風化雨,化不開的是柔情,化開的是學生冰冷的心。即使學生再叛逆,再獨來獨往、不服管教,教師通過愛的關心、愛的引導,總會讓學生感動。當學生動容時,他們原本對班主任、對家長等抵觸的情緒就會逐漸地消失。
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則,以朋友的口吻與學生交談,而不是頤指氣使地說“我們班應該怎么做”。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說:“咱們班這樣做,你們覺得怎么樣?”教師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意見,發(fā)生一些管理問題后,不再說“我覺得”,而是說“大家覺得”,聽聽學生的意見。如班級衛(wèi)生評選情況是學校倒數第一,班主任對學生提出要求時采用威脅的方式反而會導致學生在打掃衛(wèi)生時心情抑郁,被迫做事難免心浮氣躁。反之,如果班主任詢問學生:“咱們這星期衛(wèi)生倒數第一了,你們現在是什么心情?大家覺得為什么,憑什么咱們比不過別的班?咱們班哪里差?”教師通過這些話,可以讓學生覺得:“我們不差,我們要做正數第一讓別的班看看。”教師讓學生形成正能量,激發(fā)學生的斗志,管理就會更為輕松。
引領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習慣。有些學生年齡小,比較貪玩,缺乏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需要他人的督促,這導致班主任需要不斷重復處理同樣的問題,管理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不管班主任管理能力有多強,都要讓學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識,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自省,避免學生二次犯錯,讓學生養(yǎng)成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例如,一位學生課后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有時抄襲同學作業(yè),有時拖延不交。學科教師在對這位學生反復說教后也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思前想后,排除各種不適合的管理方式后,班主任決定先去了解學生的心理,詢問學生:“為什么不愛寫作業(yè)呢?回家后不寫作業(yè)都做什么呢?”發(fā)現學生回家后經常玩電子游戲,不想寫作業(yè)后,班主任找出我國電子競技比賽中優(yōu)秀選手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生在看到視頻中選手表現出的游戲手法以后,對選手敬佩不已。趁此機會,班主任向學生介紹選手的成長經歷、文化水平,讓學生知道,要想玩好游戲,需要良好的反應能力、廣博的知識,如果學習不努力,玩游戲都難以做到優(yōu)秀。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電子競技出發(fā),讓學生意識到,玩游戲也是需要戰(zhàn)術、知識的,從而讓學生發(fā)自內心想要改變自己。另外,班主任還買了幾張電子競技的海報送給學生,在海報上寫一些激勵的話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讓學生有理想、有抱負。
循序漸進地對學生實施多途徑引導。班主任管理和教育學生,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陶冶情操。然而,這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具有較好的耐心,在為學生精心講授知識的同時,不耐其煩地實施引導,從而讓學生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對于學生的引導,可從以下方面展開。一是向學生推薦好書,開闊學生的視野。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興趣愛好,向學生推薦適合的書籍,由學生結合自身興趣購買書籍進行閱讀。同時,在學校里開展輔助性的活動,諸如“課前三分鐘,好書推薦”“閱讀交流課”“我的讀書心得”等,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書籍開闊視野,增長見聞;另一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造溝通交流的渠道,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另外,教師也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在安全的情況下,帶著學生走出校園,走向自然,讓他們進一步體會閱讀中的內容,吹吹山風、聽聽鳥叫、聞聞花香。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二是要注重多途徑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而言,學校和家庭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故班主任在學校對學生實施引導教育的同時,還應當積極尋求家長的配合,與家長多溝通、多了解,合作互助,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育。教師通過微信群,一方面可以與家長之間建立順暢的溝通紐帶,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建立班級的QQ 相冊,將班級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上傳到相冊中,讓學生體會到班級的凝聚力,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用細心關愛學生。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承擔著幫助學生在學校健康成長的責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通過細心的觀察發(fā)現學生成長中的困惑,幫助學生排憂解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效助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有學生的家長離婚了,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傷難以愈合;有學生的家長教育方法粗暴,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精神造成影響和傷害,并表現在日常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中。班主任要能夠在與學生的日常溝通交流中,細心發(fā)現問題,并尋本溯源,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幫助學生走出困境,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班主任必須懷著高度的責任心,細心觀察學生的反常行為,并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用細心關愛學生,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
綜上所述,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既要系統化,又要細節(jié)化,既要了解學生的普遍心理,又要分析學生的個性思維,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觀念,摒棄傳統的成績論調,關注每一個學生,關心學生的終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