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兵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語文學科是其它任何學科學習的基礎,當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之后,才可以更好地學習其它學科,由此可見,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意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教會學生聽說讀寫,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有意識的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內容,為將來的寫作打下基礎。此外,學生具備閱讀理解能力也是新時代下每個學生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信息。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閱讀教學時,要正確地認識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正確地面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糾正,有效提升小學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1 小學閱讀教學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1.1 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
當下,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問題,教師在設計課堂閱讀教學內容時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從而在實際進行閱讀教學時會比較混亂,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需要教師引導著學生去學習去提升,如果教師自身不知道教學目標是什么,那么就無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例如:在本節(jié)語文課堂上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去了解和學習文章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能夠知人論世,同時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或者是從一些比較簡單易讀易懂的刊物和文章中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或者是通過一層一層深入地思考和提問來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等等,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自身沒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不知道自己每一節(jié)課需要教什么,要引導學生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就會不知道采取哪種教學模式,進而無法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
1.2 教師的無效提問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向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應該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每個問題都有其自己的內涵,可以讓學生明白一些知識,與本節(jié)課所要閱讀學習的內容有一定的關聯(lián)或者是對其的相關延伸拓展,而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卻并非如上述所講,教師實際所提出的問題與閱讀內容之間沒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也并不能夠向學生傳達某些知識,這些教師的無效提問導致了閱讀教學目標無法達成?;蛘哂幸恍r候教師提問的內容或方式的不正確等,與閱讀教學內容不符合,無法引導學生學習到一些真實有用的閱讀知識,都算是一種無效提問,這樣不僅會浪費課堂上有限的時間,也不易達到教學目標。
1.3 教師的評價太寬泛
對于每個學生來講,特別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會非常在意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因此,教師對他們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是一種大而化之的態(tài)度,這時常讓學生摸不著頭緒,例如:教師對學生所說的“很好”,這類評價事實上達不到鼓勵學生、激勵學生持續(xù)性努力學習的效果。教師在給予學生評價時,要給學生明確地指出“好”具體是好在哪里,“不好”又是在哪方面有缺點,這樣可以讓學生也對自身的情況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也更加有利于學生去改正自身的不足,將好的地方繼續(xù)維持下去。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策略
2.1 突出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定位,要知道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主要起到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將學生擺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引導著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選擇想要閱讀的書籍。同時,由于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思想觀念、意識水平和知識結構等,這使得不同學生對同一本書籍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為此,教師要學會多包容學生、鼓勵學生積極表達出自身的感受,不能因為與他人不同而不好意思表達自我,同時教師也要注意適當?shù)囊龑W生。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要先讓學生先通讀整篇文章,讓學生了解到課文主要講述的內容是什么,然后帶領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知識,同時要注意強調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等,依靠自身進行學生,而不是時刻依賴著教師的講解。
2.2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自身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在教師和家長的強迫之下才進行閱讀。那么怎樣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教師面臨的一個問題。為了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一些與課文內容相符合的趣味閱讀材料和視頻等,將這些引入到日常的閱讀教學中,使得課堂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可以引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興趣。此外,教師也要注意加強學生與教師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共同分享閱讀心得等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猴王出世》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下載一些描述孫悟空出世的視頻給學生觀看,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文章描述的內容,同時也豐富了課堂學習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3 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語文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在一定時間內將要學習的課文通讀幾遍,標記出自己的疑點難點和生僻字,并摘抄好詞好句。在上課時可以與同學分享自己閱讀的結果,也可以在小組之間輪流進行閱讀一些段落,要根據(jù)文章中的情感來朗讀,而不是一個沒有情感的朗讀機器,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感情投入進去,才可以更好地學習課文。例如:在《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一課中,學生在朗讀時,要將邱少云在戰(zhàn)爭中的心態(tài)、堅強意志等都在朗讀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讓聽者感受到課文中的情感,良好的朗讀能力也更加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3 結束語
綜述以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視野的開拓、審美觀念的提升等都有關鍵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清楚地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采取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等合理措施來促進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及時糾正自身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 (12):116-117.
[2]趙雅婷.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20 (01):121-122.
[3]潘金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吉林教育,2018(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