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 楊春香
(漯河市中心醫(yī)院/漯河醫(yī)專一附院 心內二科, 河南 漯河462000)
急性心肌梗死 (AMI) 發(fā)作時病情緊急, 需及時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 (PCI) 治療, 挽救患者瀕死心?。?]。 雖然PCI 可有效改善AMI 患者的病情, 但AMI 多發(fā)于老年人, 其健康行為往往較差, 且受疾病困擾, 睡眠質量也受到一定影響, 進而影響手術治療結局, 故臨床給予患者必要的護理干預臨床意義重大。 精準化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 對護理實施進行精準定位, 對患者實施全方面、 個體化的護理, 臨床應用效果較好[2]。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精準化護理干預對行PCI治療的AMI 患者健康行為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行PCI治療的AMI 患者120 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 例。觀察組中, 男34 例, 女26 例; 年齡53 ~ 78 歲, 平均年齡(68.48 ± 5.25) 歲; 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 (NYHA) 心功能分級: Ⅰ級25 例, Ⅱ級18 例, Ⅲ級17 例。 對照組中, 男37例, 女23 例; 年齡54 ~ 75 歲, 平均年齡 (68.52 ± 5.13) 歲;NYHA 心功能分級: Ⅰ級27 例, Ⅱ級19 例, Ⅲ級14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符合 《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3]中AMI 診斷標準; ②行PCI 治療; ③有基本理解及溝通能力; ④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合并認知障礙; ②合并其他心肌疾病。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 包括: 手術前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 告知其術前、 術后注意事項; 給予用藥、 飲食指導; 術后對有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 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微信、 電話隨訪, 關注患者病情變化, 叮囑其有緊急情況及時來院就診等。 觀察組采用精準化護理干預, 首先成立精準化護理干預小組, 包括1 名主治醫(yī)生、 1 名科室主任、 1 名護士長及4 名責任護士, 護士長組織小組成員巡房, 觀察AMI 患者的護理特點, 開會分析, 制定全方位、 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①術前風險管理: 評估患者病情現(xiàn)狀, 加強用藥及飲食宣教, 血糖高、 血壓高患者予以對癥治療, 叮囑其飲食要低鹽、 低脂、 少量多餐, 保持大便通暢。 ②術中護理: 協(xié)助主治醫(yī)生將患者送入手術室, 期間加強與患者溝通,告知患者PCI 是較為成熟的手術, 且緊張、 恐懼等情緒會加重病情, 不利于手術實施; 提前告知患者PCI 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情況, 讓其在發(fā)生不適時能以平和心態(tài)面對。 ③術后護理: 術后密切關注患者心電圖各項指標的變化, 定期測量血壓, 加強病房巡視, 糾正不正確睡姿; 加強健康教育, 鼓勵患者進行早期康復鍛煉, 包括平臥位鍛煉、 半臥法鍛煉、 坐位鍛煉、 床下鍛煉, 強度以患者適宜為度, 若出現(xiàn)胸悶、 心悸等情況應立即停止鍛煉。 ④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合理制定飲食計劃, 以清淡、 營養(yǎng)為宜, 多飲水, 禁食刺激性食物, 忌煙酒。⑤心理護理: 于出院前1 d 評估患者心理現(xiàn)狀, 對有緊張、 恐懼等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列舉臨床經典案例, 告知術后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改善病情, 減少疾病復發(fā)。 ⑥出院健康生活指導: 于出院時發(fā)放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手冊, 出院后定期通過微信等方式發(fā)送疾病健康知識, 督促患者執(zhí)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息、 飲食要規(guī)律, 保持睡眠充足, 適當增加鍛煉; 若入睡困難可于睡前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 同時將室內濕度、 溫度調節(jié)適宜。
1.4 評價指標①健康行為: 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4]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 個月后的健康行為, 該量表包括人際關系、 營養(yǎng)、 健康職責、 運動鍛煉、 壓力處理及自我實現(xiàn)6 個維度, 共42 個項目, 每個項目采用1 ~ 4級評分, 總分范圍42 ~ 168 分, 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健康行為越好。 ②睡眠質量: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 (PSQI)[5]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 個月后的睡眠質量, 該量表包括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障礙7 個項目, 總分0 ~ 21 分, 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健康行為干預前, 兩組的HPLP-Ⅱ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 干預1 個月后, 兩組的HPLP-Ⅱ評分高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的HPLP-Ⅱ評分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HPLP-Ⅱ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的HPLP-Ⅱ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 t P觀察組 60 89.65±5.37 128.59±7.47 32.786 0.000對照組 60 88.75±6.12 123.58±8.83 25.112 0.000 t 0.856 3.355 P 0.394 0.001
2.2 睡眠質量干預前, 兩組的PSQI 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干預1 個月后, 兩組的PSQI 評分低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的PSQI 評分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PSQI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的PSQI 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 t P觀察組 60 13.96±2.45 4.21±1.36 26.952 0.000對照組 60 14.05±2.51 6.51±1.47 20.079 0.000 t 0.199 8.896 P 0.843 0.000
PCI 是臨床治療AMI 的有效手段, 通過球囊擴張使冠狀動脈再通, 恢復血流, 減少病死。 但AMI 患者病情兇險, 且術后常因其不良生活習慣而影響PCI 治療結局, 故需予以護理干預加強對患者的管理, 提高PCI 治療效果。 常規(guī)護理雖可一定程度上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 但AMI 患者多為老年人, 健康行為較差, 且因疾病影響睡眠質量。 精準化護理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開展的個體化、 全方面的護理干預方案, 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6-7]。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干預1個月后的HPLP-Ⅱ評分高于對照組, PSQI 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精準化護理干預應用于PCI 治療的AMI 患者中效果較好,可有效提升其健康行為, 促進其執(zhí)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改善睡眠質量。 分析原因在于: 精準化護理干預通過術前風險管理及術中加強與患者溝通, 可抑制病情進一步進展, 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術后加強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早期康復鍛煉, 可增加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 進一步促進其盡快康復; 飲食指導可使患者養(yǎng)成健康、 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 避免食用刺激食物影響手術切口愈合; 心理護理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提高其配合治療的積極性, 不斷提升自身健康行為, 促進術后康復; 出院健康生活指導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執(zhí)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結合睡前播放音樂可使患者盡快入睡, 有效改善其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 精準化護理可有效提升行PCI 治療的AMI 患者的健康行為, 改善其睡眠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