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 河南 鄭州450000)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臨床常見惡性血液病, 主要是骨髓內(nèi)B 系、 T 系細胞異常增生導致, 造血干細胞出現(xiàn)惡性克隆,發(fā)病時可見脾、 肝、 淋巴結(jié)等臟器被未成熟的白細胞浸潤[1]。該病可發(fā)生于任意年齡, 以兒童群體最為常見, 發(fā)病后病情進展迅速, 表現(xiàn)較為復(fù)雜, 若診療不及時, 將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因淋巴細胞白血病發(fā)病機制復(fù)雜且缺乏特異性表現(xiàn), 臨床診斷時易出現(xiàn)漏診、 誤診, 尋找靈敏度、 特異度高的標志物是診斷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關(guān)鍵。 血清腺苷脫氨酶 (ADA) 是一種核酸代謝酶類, 與機體細胞免疫活性關(guān)系密切, 能夠反映T 淋巴細胞活力, 已被用于多種疾病的診斷中[2]。 有研究[3]顯示患者ADA 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提出可將其作為篩查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手段之一。 鑒于此,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ADA 檢測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診斷價值,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100 例,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畏寒、 淋巴結(jié)腫大、 血細胞減少、 惡心嘔吐、 出血等情況, 均進行臨床綜合診斷, 包括急性白血病形態(tài)免疫細胞遺傳學分型及血液、 骨髓細胞學檢查。 排除心肝腎功能嚴重衰竭、 其他惡性腫瘤、 預(yù)計生存期<6 個月、 認知功能障礙、 精神疾病、 依從性差或拒絕參與本研究的患者。 其中男61 例, 女39 例; 年齡2 ~ 48 歲, 平均年齡 (29.57 ± 6.48) 歲。
1.2 方法所有入選者均進行相關(guān)指標檢測, 取空腹靜脈血3 mL, 以3 000 r/min 速度離心, 時間以10 min 為宜, 分離血清后進行檢測, 需在2 h 內(nèi)完成檢測。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奧林巴斯AU5400) 及配套試劑。 除血清ADA 外, 同時檢測谷丙轉(zhuǎn)氨酶 (ALT)、 谷草轉(zhuǎn)氨酶 (AST)、 谷氨酰轉(zhuǎn)肽酶(GGT), ADA、 AST、 ALT 使用酶法檢測, GGT 使用速率法,檢測時質(zhì)量控制均在控。 正常值范圍: ADA: 4 ~ 24 U/L;ALT: 女7 ~ 40 U/L, 男9 ~ 50 U/L; AST: 女13 ~ 35 U/L,男15 ~ 40 U/L; GGT: 女7 ~ 45 U/L, 男10 ~ 60 U/L。
1.3 觀察指標以臨床綜合診斷作為金標準, 分析血清ADA 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價值, 并分析確診者肝功能對血清ADA 水平的影響, 對比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肝功能正常者與肝功能異常者的血清ADA 水平, AST、 ALT、 GGT 超出正常值范圍即判斷為肝功能異常。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繪制ROC 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 (AUC), AUC 值>0.9 表示診斷性能較高, 0.71 ~ 0.90 表示有一定的診斷性, 0.50~ 0.70 表示診斷性能較差;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綜合診斷結(jié)果100 例疑似患者中檢出32 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 占比為32.00%; 其余39 例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29 例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2.2 血清ADA 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價值分析繪制ROC 曲線結(jié)果顯示, 血清ADA 用于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AUC 為0.915 (診斷性能較高), 95%可信區(qū)間 為0.843 ~0.988,靈敏度為87.50% (28/32), 特異度為95.59% (65/68), 準確度為93.00% (93/100)。 見表1、 圖1。
表1 血清ADA 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結(jié)果 (例)
圖1 血清ADA 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ROC 曲線
2.3 肝功能與血清ADA 水平32 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 23 例肝功能正常, 9 例肝功能異常。 肝功能正常組的血清ADA 水平為 (19.21 ± 3.17) U/L, 低于肝功 能異常組的(29.89 ± 4.64) U/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 =7.502,P=0.000)。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 臨床認為主要與環(huán)境、 遺傳等密切相關(guān), 患者初期以發(fā)熱、 感染為主, 隨著病情發(fā)展出現(xiàn)器官組織浸潤、 出血等表現(xiàn), 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與生命。 既往臨床診斷多依賴臨床表現(xiàn)、 骨髓、 細胞化學檢查等, 但誤診、 漏診情況屢見不鮮, 臨床亟需尋找特異性、 敏感性高的指標用于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ADA 在人體各組織中均有分布, 以脾、 胸腺、 淋巴組織表達最高, 與機體細胞免疫系統(tǒng)關(guān)系密切, 已用于多種疾病的診斷、 鑒別[4-5]。 研究[6]表明, ADA 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也有明顯變化, 隨著淋巴細胞分化程度升高, 酶活力反而降低。 當肝細胞受損、 壞死或膜通透性增加時, ADA 活性均會異常增高, 可見ADA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功能受損情況[7-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100 例疑似患者中檢出32 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 占比為32.00%; ROC 曲線結(jié)果顯示, 血清ADA 用于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AUC 為0.915 (診斷性能較高),靈敏度為87.50% (28/32), 特異度為95.59% (65/68), 準確度為93.00% (93/100); 確診者中肝功能正常組ADA 水平低于肝功能異常組, 表明血清ADA 用于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價值較高, 并可有效判斷患者的肝功能情況。
綜上所述, 血清ADA 檢測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特異度、 準確度, 且在不同肝功能狀態(tài)下表達有所差異, 利于臨床判斷患者肝功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