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玉, 王瑞鋒, 周方, 李小芹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河南省兒童醫(yī)院/鄭州兒童醫(yī)院 消化內科, 河南 鄭州450018)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 具有發(fā)病率高、 病程長、 臨床療效差且易復發(fā)等特點, 最主要的病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1]。 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主要原則就是清除幽門螺桿菌, 以此來提高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 降低疾病的復發(fā)風險[2]。 臨床上往往采用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聯合兩種抗生素的方案進行治療[3]。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克拉霉素三聯療法治療小兒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兒80 例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為: ①經胃鏡檢查且臨床癥狀符合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 ②經實驗室檢查確診幽門螺桿菌檢查結果為陽性; ③患兒家長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①入組前2 周內服用過三聯療法中的藥物; ②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 ③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 觀察組男性23 例, 女性17 例; 年齡0.5 ~11 歲, 平均年齡 (7.5 ± 2.1) 歲; 病程1 ~19 個月, 平均病程 (11.1 ± 2.8)個月。 對照組男性21 例, 女性19 例; 年齡0.7 ~11 歲, 平均年齡 (7.1 ± 3.4) 歲; 病程1 ~18 個月, 平均病程 (11.4 ±2.6) 個月。 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克拉霉素三聯療法: 患兒口服克拉霉素片 (每次7.5 mg/kg, 一天2 次)、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 (每次0.7 mg/kg, 一天1 次)、 阿莫西林膠囊 (每次10 mg/kg, 一天3 次)。 對照組采用甲硝唑三聯療法: 患兒口服甲硝唑膠囊(每次10 mg/kg, 一天2 次)、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 (每次0.7 mg/kg, 一天1 次)、 阿莫西林膠囊 (每次10 mg/kg, 一天3次)。 兩組患兒連續(xù)治療2 周, 治療期間所有患兒停止使用其他藥物。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幽門螺桿菌清除率。 療效分為顯效、 有效、 無效。顯效: 治療后, 鏡檢結果顯示消化性潰瘍基本愈合, 且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有效: 治療后, 鏡檢結果顯示消化性潰瘍面積縮小>50%, 且臨床癥狀改善明顯; 無效: 治療后, 鏡檢結果顯示消化性潰瘍面積縮小≤50%, 臨床癥狀無顯著改善, 甚至病情加重。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 觀察兩組的不良反應, 包括嘔吐、 惡心、 食欲降低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兩組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n (%)]
2.3 幽門螺桿菌清除率觀察組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為95.00%(38/40), 高于對照組的72.50% (29/4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7.440,P=0.006)。
幽門螺桿菌感染往往容易引起消化系統(tǒng)的各種疾病和癥狀, 在不同年齡段人群中均可能發(fā)生感染并引發(fā)相關疾?。?]。少年兒童的身體尚處于發(fā)育階段, 幽門螺桿菌感染后相關疾病發(fā)生率較高, 且很容易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的影響[5]。兒童若發(fā)生消化性潰瘍將會影響營養(yǎng)的吸收, 嚴重阻礙患兒身體的生長發(fā)育。 當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且發(fā)生消化性潰瘍后,還有可能會引起缺鐵性貧血和生長發(fā)育遲緩, 因此對于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兒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
消化性潰瘍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十二指腸黏膜造成自身消化, 從而導致損傷, 引起十二指腸黏膜的修復功能和防御功能失衡, 引發(fā)各種相關的癥狀[6]。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 其進入人體后往往存在于胃上皮組織表面, 很容易導致上皮黏膜發(fā)生慢性炎癥, 因此會增加修復黏膜損傷的難度。 因此在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兒時, 要注重徹底清除幽門螺桿菌, 然后再使用相關藥物促進黏膜潰瘍面的愈合, 從而改善患兒的病情[7]。 目前臨床上對于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兒通常采取質子泵抑制劑聯合抗生素的治療方案。 克拉霉素、 甲硝唑、 阿莫西林和奧美拉唑均廣泛應用于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中。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表明克拉霉素三聯療法與甲硝唑三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兒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但克拉霉素三聯療法安全性更高。 另外, 觀察組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是由于克拉霉素屬于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能夠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 從而產生抗菌作用, 對幽門螺桿菌具有很好的殺滅作用。
綜上所述, 克拉霉素三聯療法治療小兒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具有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 能夠有效殺滅幽門螺桿菌, 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 值得推廣應用。